黃浦區建國東路69、70街坊歷史風貌保護及城市更新項目啟動

黃浦區新聞辦介紹,作為上海成片二級以下舊裡改造的收官項目,黃浦區建國東路67-71街坊的歷史風貌保護及城市更新,一直備受關注。5月9日,該地塊中的69和70街坊歷史風貌保護及城市更新項目在上海歷史博物館啟幕。詳見↓
啟幕儀式上,項目案名正式發布。70街坊名為“順昌玖裡”,69街坊名為“恆昌玖裡”。項目案名順昌玖裡源自兩個地塊的中軸道百年老街“順昌路”,恆昌玖裡則來自項目保留歷史建筑“恆昌裡”,希望在城市更新的過程中,不僅能革新城市面貌,也能夠留住城市鄉愁,傳承城市精神文化。
讓時代建筑存續,成為可閱讀的漫步街區
中海 恆昌玖裡沿黃陂南路由不同的建筑組團,形成豐富且連續的建筑立面,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慈壽坊段擁有拼花泰山磚牆面,陽台上有明顯的Art-deco幾何裝飾,窗下有閃電紋裝飾,牆面局部還點綴了鏤空釉面花磚。中海將用技法把建筑外立面的形式、材料、特色裝飾完整保存。
黃陂南路示意圖
未來,中海 順昌玖裡、中海 恆昌玖裡和新天地,將形成更大片區、更富變化的、可閱讀的城市街區。漫步在有記憶溫度的街區,欣賞海派風貌永續的建筑立面,將老建筑的“段落”,融入到新的城市語境中,真正讓老舊街區“變新”“變活”。
建國東路示意圖
中海 順昌玖裡示意圖
讓城市的歷史遺產,成為公眾的文化資產
項目地塊內有多座百年建筑,將通過整體平移、原地頂升、修繕等方式,對百年建筑進行保留更新。
鶴鳴裡是其中典型的中西融合的代表性建筑,石庫門頭採用了西式雕花和巴洛克風格的設計,並融合中式牌匾、祥雲紋等元素,石庫門兩邊使用西方古典方形壁柱樣式,內天井延續江南民居風格樣式,呈現中西融合的鮮明特點,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與建筑藝術價值。
鶴鳴裡外側西式門頭實景圖
根據設計,鶴鳴裡及其他兩棟文保建筑順鑫裡、鴻寧裡將一同平移到街角,並規劃為商業空間。在遷移文保建筑前,建筑內部的構件被精心編號、保存,修繕完成之后,會被再次應用到建筑中去,讓大家可以通過建筑觸摸歷史,了解城市文化。
百年文保建筑順鑫裡示意圖
讓風貌與繁茂並存,成為記憶中的煙火鄉愁
順昌路是項目的中軸道,迄今有120余年的歷史。順昌路過去是上海著名的“菜市路”,1917年順昌路上建成了一座室內菜場,成為法國人口中的“Market Road",1943年全路改名為順昌路延續至今。
順昌路歷史影像
順昌路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很多百年老店聚集於此。除了濃郁煙火氣,順昌路也是中國“新興藝術策源地”,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專業的高等藝術學校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舊址就坐落於此。為了還原順昌路“原汁原味”的味道,中海查尋百年前的設計圖紙,依照百年前的樣式,對建筑立面進行還原。
上海美專校董蔡元培先生題寫校名
順昌路近照
順昌路建筑歷史圖紙
順昌路更新改造示意圖
值得一提的是,街口保留了順昌路存在百年的切角設計,讓出更多空間給路人。百年順昌路將繼續作為商業街存在,留住幾代人的生活記憶,延續上海的城市煙火。
建國東路順昌路街角歷史影像
順昌路合肥路街角示意圖
資料:黃浦區新聞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