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社會| 法治

第一批上海市級鄉村旅游重點村,一起來看看鬆江、奉賢、浦東的這些美麗鄉村

2023年04月10日17:17 | 來源:上海發布
小字號

原標題:第一批上海市級鄉村旅游重點村,一起來看看鬆江、奉賢、浦東的這些美麗鄉村

為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鄉村旅游精品工程,市文化旅游局近期開展了第一批市級鄉村旅游重點村遴選工作,確定了第一批51個上海市級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今天,我們來看看鬆江、奉賢、浦東有哪些鄉村上榜~

鬆江區

石湖蕩鎮東夏村

石湖蕩鎮東夏村總面積5.16平方公裡,境內有鬆江三大名片之一的“浦江之首”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更有復原的“石湖蕩火車站”歷史文化元素,周域環繞有3.36公裡慢行綠道和300畝開放型林地,形成了郊野休閑“天然氧吧”。坐落在保留村域內的蕩裡有米產業社區已建成有米餐廳、有米農場、春申講堂等業態,開放直升機乘坐游覽、室內射箭體驗、馬術培訓體驗、共享菜園採摘等休閑項目。

泖港鎮田黃村

泖港鎮田黃村,自然風景優美,擁有萬畝良田、成片林地資源及“水淨、氣淨、土淨”的獨特生態美景。近年來,田黃村積極探索“美麗鄉村+農業+旅游”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形成美麗鄉村游、農業觀光游、文化體驗游、實景教育游等四大旅游業態,將美麗環境與親子採摘、釣魚觀光、鄉村旅游等方式相融合,打造結合釣魚休閑、文化體驗、生態游憩、農業觀光於一體的特色鄉村旅游。

葉榭鎮興達村

葉榭鎮興達村水網縱橫、田林相嵌、阡陌交錯,田水路林相互交織,是具有原生態氣息的集居住、文創、農旅為一體的“都市文旅生態村”。現有文旅資源有:八十八畝田鄉村民宿、大米文化體驗館、稻香森林、鄉村振興規劃展示館、鬆豐蔬果專業合作社等。八十八畝田葉榭軟糕於2021年榮獲上海特色伴手金榜第一名,大米文化體驗館被評為上海市學生勞動教育基地。特色活動有八十八畝田春季農耕體驗——野火飯活動、軟糕體驗活動、布袋植物拓染活動等。

石湖蕩鎮洙橋村

石湖蕩鎮洙橋村坐落於黃浦江生態廊道,被938畝生態涵養林環繞,14條河道穿村而過,生態資源稟賦優越﹔建村超過600年,人文歷史與農耕文化底蘊深厚。這裡古樹參天、鳥鳴林幽。這裡白牆黛瓦、靜謐安逸。目前,洙橋村已吸引環境規劃師、書法家、雕刻家、作家等文創群體入住。村內現有多休閑打卡點,包括洙橋村史館、口袋公園、益菜園(農耕體驗)、洙橋村為老服務助餐點(手工糕點制作)、濱江涵養林道等。

奉賢區

青村鎮吳房村

青村鎮吳房村位於奉賢區中部,擁有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等多項榮譽。吳房村整體由中國美術學院設計總院的藝術家建筑師設計規劃,他們聚焦文化賦能,力求再現江南桃花源。區域內自然資源豐富,大規模的農田,數條溪流水體,還有萬畝桃園,這裡的黃桃擁有“國家綠色食品”、“中國地理標志產品”稱號。通過文旅產品平台的搭建以及宣傳,游客日益增多,吳房村適時推出了黃桃為主題的汽水、啤酒、香皂系列文創產品,通過“田心農創市集”,讓游客能將吳房村的文化打包帶走。吳房村內有三家鄉村民宿,其中兩家被評為市五星級鄉村民宿。

庄行鎮潘墊村

庄行鎮潘墊村區域面積 7.045 平方公裡,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據清光緒《重修奉賢縣志》載:五代十國時,因前蜀丞相潘葛故宅在此而得名潘鎮,故有“先有潘墊,后又庄行”之稱。潘墊村緊緊圍繞“生態、旅游、休閑、宜居”發展目標,發揮“農旅”特色優勢,鄉村環境面貌不斷改善,社會治理水平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建設蓬勃開展,農業旅游得到較快發展,先后榮獲全國美麗宜居示范村、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和上海市美麗鄉村示范村等榮譽,並連續多年被評為上海市文明村。近來年,以潘墊村為核心的花米庄行景區按照“打造景點、串珠成鏈、挖掘特色、以節造勢”的鄉村旅游發展思路,以鄉村為舞台,成功打造了“菜花節、伏羊節、品米節、民俗節”,唱響了“春賞菜花、夏食伏羊、秋品新米、冬看民俗”的鄉村旅游四季歌。

庄行鎮浦秀村

庄行鎮浦秀村地處六千年前的古岡身地帶,歷史悠久,鐘靈毓秀。據清光緒《重修奉賢縣志》記載:清光緒年間,該地辦學時,因地處黃浦江與舊時秀才港間,故名“浦秀”,沿用至今。是黃浦江南畔的千年古村落,歷史上先后隸屬於上海縣、南匯縣、奉賢縣管轄。坐擁1.5公裡的浦江岸線及790畝黃浦江生態涵養林,資源豐富,環境優美,位置優越,交通便捷。成功打造了“路成環、田成塊、水成系、林成網、宅成景”的江南水鄉風貌,呈現了“日出東方照美谷,浦江南岸現綠廊”的美好意境,筑起了一條“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探索之路。

青村鎮李窯村

青村鎮李窯村地理位置優越,公路環繞,交通便捷。村內有千畝稻田、百畝林地,水系縱橫,房舍儼然,生態肌理繪就了江南水鄉新畫卷,以“青磚黛瓦”統一鄉村風貌,“窯文化”的融入凸顯出了錯落有致的宅基特色。鄉村文化豐富,刻紙、打蓮湘、杜瓜粉制作工藝等依舊活躍於村民之間﹔古跡保護完整,坐落於李窯村一組的村史館內展列著“李窯故事”﹔注重農耕文化,建有農耕館一處,定期舉辦稻田活動,傳承與發展特色生產生活方式。李窯村為親子度假目的地,有機融合文旅業態與鄉村生活體驗場景,在林地裡享受靜謐時光,於一年四季感受鮮花滿村,來大樹下品嘗灶頭飯,從咖啡館內望見白鷺翩翩,在稻田間體驗豐收喜悅......

柘林鎮迎龍村

柘林鎮迎龍村深入挖掘鄉旅文化資源、發揮生態環境優勢,與8家社會企業聯合打造小森營地、龍湖垂釣基地等多家鄉旅點位,串聯形成“煙漁菛壟”生態旅游產業鏈,開拓形成了集文化拓展、農趣體驗、田園度假、水上娛樂等項目於一體的鄉村旅游發展格局。2023年通過引入社會資本,重點發展兩家拓展基地、一處生態民宿,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旅游產品體系,全力打造出具有競爭力的鄉村生態旅游目的地。

金匯鎮明星村

金匯鎮明星村擁有3800多畝的生態林“天然氧吧”,圍繞生態林設有度假會所(申亞瑞地怡園)、寵物樂園、露營基地、青少年野生動物保護基地(昆虫館、狗獾基地),探索“生態游+鄉村生活體驗+青少年戶外素質教育+戶外特色活動嘉年華”的“自然+人文”模式。同時為保護鄉村文化傳承,建設有村史館、花海文化長廊,展現明星人世世代代的勤勞質朴、敦本重學的文化精華。

南橋鎮沈陸村

南橋鎮沈陸村依托紅色文化主線,堅持綠色發展引領,構建文旅產業綜合體。建設紅色展廳、憶紅居、書園,以紅色家書為紐帶,打造紅色文化教育主課堂﹔成立璽愛合作社,創建“南果北移”示范基地,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引入田木果企業,打造親子游樂項目,實現三產融合共榮﹔開發人才公寓,滿足人才多元需求,厚植為民情懷﹔設立老費剪紙館,展陳特色作品,宣揚非遺文化﹔成立西紅花文博館,打造“文旅+生態農業”綜合產業項目。沈陸村賦能文旅點位,串珠成鏈、串點成線,積極將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動能。

浦東新區

大團鎮趙橋村

大團鎮趙橋村南至東大公路,西連果園村,東至三灶港,北至邵村村。全村耕地面積約2883畝,主導產業為2268畝的大團水蜜桃。村內水道縱橫,桃樹成林,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村庄自然條件得天獨厚,集文化、旅游、休閑、娛樂於一身。現有十畝櫞素、雨溪別院、燁火小院等8家民宿,以及桃花塢、淺芳生態園、綠恆水果園、趙橋村農耕文化體驗園等多處以農耕文化為主題體驗性的景點。趙橋村以“桃”為牽引,串聯起周邊和沿途旅游景點,從賞花到品桃,游客們除了摘水蜜桃,吃土灶飯,看鄉村美景外,還可以在桃林深處漫步,在鄉村池塘垂釣。

祝橋鎮鄧三村

祝橋鎮鄧三村是一塊紅色的土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聞天故居座落於此,依托“紅色名片”的資源優勢,用心傳承和傳播紅色基因,建有“聞天文化牆”、“聞天廣場”,成為一道道亮麗風景線。深厚的人文底蘊、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毗鄰機場的區位優勢是其發展的堅實基礎,鄧三村一手抓產業發展,打造鄧三村“綠色經濟生態區”,一手擦亮紅色名片,發展以紅色傳承為特色的鄉村旅游。

第一批上海市級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

浦東新區

浦東新區大團鎮趙橋村

浦東新區祝橋鎮鄧三村

寶山區

寶山區羅涇鎮塘灣村

寶山區羅涇鎮海星村

寶山區月浦鎮聚源橋村

寶山區月浦鎮月獅村

寶山區月浦鎮沈家橋村

寶山區羅涇鎮花紅村

寶山區羅涇鎮新陸村

寶山區羅店鎮遠景村

閔行區

閔行區浦江鎮革新村

閔行區浦錦街道豐收村

嘉定區

嘉定區馬陸鎮大裕村

嘉定區安亭鎮向陽村

嘉定區華亭鎮毛橋村

嘉定區華亭鎮雙塘村

嘉定區華亭鎮聯一村

金山區

金山區山陽鎮漁業村

金山區廊下鎮山塘村

金山區朱涇鎮待涇村

金山區楓涇鎮中洪村

金山區漕涇鎮水庫村

金山區呂巷鎮和平村

金山區廊下鎮中華村

鬆江區

鬆江區石湖蕩鎮東夏村

鬆江區泖港鎮田黃村

鬆江區葉榭鎮興達村

鬆江區石湖蕩鎮洙橋村

青浦區

青浦區朱家角鎮張馬村

青浦區金澤鎮蓮湖村

青浦區重固鎮章堰村

青浦區練塘鎮東庄村

青浦區趙巷鎮方夏村

奉賢區

奉賢區青村鎮吳房村

奉賢區庄行鎮潘墊村

奉賢區庄行鎮浦秀村

奉賢區青村鎮李窯村

奉賢區柘林鎮迎龍村

奉賢區金匯鎮明星村

奉賢區南橋鎮沈陸村

崇明區

崇明區豎新鎮仙橋村

崇明區豎新鎮前衛村

崇明區綠華鎮綠港村

崇明區橫沙鄉豐樂村

崇明區陳家鎮瀛東村

崇明區新河鎮井亭村

崇明區三星鎮新安村

崇明區港西鎮北雙村

崇明區建設鎮虹橋村

崇明區新村鄉新樂村

崇明區廟鎮永樂村

資料:市文化旅游局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