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上海中小企業融資環境連續排名第一

2023年04月10日09:00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依托“一網通辦”,普惠金融改善金融行業信息不對稱,讓金融更“接地氣”

上海中小企業融資環境連續排名第一

■上海“一網通辦”平台推出了大數據普惠金融應用,實現了公共數據向銀行的開放。企業隻要一次授權,銀行便可依法合規批量獲取多部門的1000多項公共數據。即使客戶首次申請貸款,但銀行通過大數據普惠金融應用,已經了解到企業的全貌,並不需要企業自己提供材料,也不用銀行再去核實材料真偽,即可迅速辦理

■本報記者 張楊

對接完一家新的小企業客戶,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高級經理俞志浩坐在電腦前敲打了幾下鍵盤,點了點鼠標,一份詳實的客戶報告立刻呈現在眼前。

另一台電腦前,一位受到資金困擾的企業主,正在上海普惠金融顧問綜合服務平台上留言,向線上的普惠金融顧問請教破題之策。

這是上海發展普惠金融的兩幅典型畫面。一手將企業的信息合法開放給金融機構,一手將金融機構的業務精准介紹給企業,上海正著力改善金融行業的信息不對稱,讓金融更“接地氣”。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近期發布的《2022年度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報告》顯示,上海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已連續三年排名第一。

更多數據帶來更高效率

以往,銀行要了解一家企業客戶的真實情況,得花上不少工夫。銀行的客戶經理需要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等外部網站,逐一查詢企業風險情況,再截屏一一上傳系統。不僅如此,他們還需要企業提供營業執照、財務報表、銀行對賬單、上下游貿易合同、納稅申報表等大量証明企業經營情況的材料,甚至還有房產証,再對這些材料進行真實性審核及審批,整個業務辦理流程對銀企雙方都難言高效。

但上海現在已大不一樣。此前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管局會同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大數據中心、上海銀保監局,依托上海“一網通辦”平台,推出了大數據普惠金融應用,實現了公共數據向銀行的開放。企業隻要一次授權,銀行便可依法合規批量獲取多部門的1000多項公共數據,包括注冊登記、納稅情況、社保公積金、發明專利、商標登記、行政處罰、司法訴訟、涉農管理等。

各家銀行依托這些官方權威的公共數據,開發了一系列工具和產品。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將公共數據與內部自有數據有機結合,依靠機器學習、知識圖譜等大數據處理技術,構建風控預警模型40余個。隻要像俞志浩那樣在電腦上查詢企業名稱,就能生成客戶外部信用信息報告及風險診斷報告,直接了解到企業相關情況。

省事的客戶經理們可以空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服務更多的企業。從2020年初到2022年末,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2022年末普惠貸款余額增長了305%,客戶數增長了298%,但普惠從業人員卻沒有增加,大數據帶來的效率顯而易見。

企業也能直觀地感受到效率在提升。施翔的公司是一家面向中國汽車電子等行業的電子半導體元器件銷售企業,在2023年初碰到了難題。“我們在2月份向泰隆銀行申請了額度為300萬元的貸款,主要是材料價格上漲,公司資金壓力較大,需要一筆資金購買芯片。”施翔說。“以前我們貸款,要准備很多材料,公司內部准備材料就要花上好幾天。沒想到,這次申請,材料也沒准備,貸款僅用1天就批下來了。”

泰隆銀行上海分行副行長楊紅江解釋,之所以這麼快,是因為銀行在前期已經獲得企業授權,盡管這是客戶首次在泰隆貸款,但銀行通過大數據普惠金融應用,已經了解到企業的全貌,並不需要企業自己提供材料,也不用銀行再去核實材料真偽。

大數據普惠金融應用的溢出效應還在顯現。金融產品不斷出新,比如工商銀行和上海農商銀行推出的“政採貸”產品,就通過校驗客戶參與政府採購活動的合同成交數據,給予授信額度。參與機構類型、數量持續拓展,從僅銀行參與,進一步擴大到金融市場和保險機構,參與試點的機構家數也從最初的4家擴大到33家。應用場景也在增多,不僅可用於貸前審批、貸中貸后管理,還拓展至挂牌上市審核、保險保障等多場景。如上海股交中心就利用公共數據結合自身市場內部的結構化數據,進一步豐富企業的數據維度,有效提高上海股交中心對挂牌企業的甄別和監管能力,幫助企業精准匹配金融資源,加速企業孵化培育,促進轉板上市。

更多交流帶來更好服務

打開上海普惠金融顧問綜合服務平台的網站,可以看到幾十位銀行、証券和保險行業的金融專家開通了線上“問診”。

去年9月,上海建立了普惠金融顧問制度,集合滬上24家試點金融機構(16家商業銀行、4家券商、4家保險)89名專家,組建成普惠金融顧問團,為量大面廣的實體企業提供公益咨詢服務,精准助力上海“3+6”重點產業發展。

但企業去哪裡找這些顧問?近期啟動的這一線上平台,就支持各類企業“一鍵直聯”金融顧問。一方面顧問可以圍繞企業經營發展答疑解惑,涉及科創、文創、外貿等多個領域,另一方面企業的集中問題和訴求,也能為顧問“把脈問診”提供數據支撐。

與線上平台相呼應,上海普惠金融顧問線下樞紐也開始在上海落地。目前漕河涇科創金融服務樞紐已經揭牌,樞紐將結合園區各項活動,常態化開展顧問進園區工作,同時通過園區及時了解企業需求,未來樞紐還會逐步推廣覆蓋上海16個區,實現“一區一園一樞紐”,在普惠領域挖深挖細。

由此,上海普惠金融顧問制度形成了以“線上平台、線下樞紐”雙輪驅動的服務模式,給企業和機構創造更多更便利的交流機會,幫助廣大實體企業,特別是初創期、底子薄的中小微企業獲得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務。

不少人有疑惑:找普惠金融顧問,和找銀行客戶經理有什麼區別?

“從配置上來看,我們的顧問都是各個機構裡普惠金融或者科創金融的負責人,絕對‘高配’,能調動的金融資源更廣,還能站在更高的維度上為企業提供金融建議,而不只是為了單純做一筆貸款業務。”上海金融業聯合會秘書長助理徐錚镕介紹,“甚至有時候,顧問們的建議在企業家聽來會有些‘忠言逆耳’。”

他舉例,在徐匯區的一次現場交流會上,一位普惠金融顧問就對一家企業直言,他們其實不適合現在就考慮資本融資,而是應該先把主營業務做扎實。有了更硬的身板,才好去資本市場借力。

據上海銀保監局統計,截至2022年末,上海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9153億元,較年初增長26%,高於各項貸款增速17個百分點,貸款戶數78.2萬戶,較年初增長8.76%,平均利率4.51%,較年初下降0.45個百分點。

顯然,在金融機構和企業更多的信息互通和交流下,這些數字還會變得更好。

(來源:解放日報)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