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構筑經濟增長和產業轉型新起點 重大工程投資強度創新高

191項市重大工程計劃達產2150億元,在建和計劃建成176項,重大工程投資強度創新高
上海構筑經濟增長和產業轉型新起點
■本報記者 戚穎璞
美的上海全球創新園區工地上,B區樓宇施工即將“沖出”地面。中建八局項目總工付冠杰自開年來便駐守現場緊盯進度,這一市重大工程總投資60億元,數額龐大,意義也特殊。園區作為美的全球運營總部和創新核心陣地,是企業轉型發展的引擎之一。進駐之后,美的將以“鏈主”角色,助推青浦智能制造產業新增長。連施工企業也融入數字化轉型氛圍,6款機器人擔任不同工種,活躍在建設一線提供新探索。
一處工地,與三種不同領域的轉型緊密連接,在上海,類似情形數不勝數。
市住建委、市重大辦介紹,今年是上海歷史投資強度最高一年,191項市重大工程計劃達產2150億元,在建和計劃建成176項,為近年之最。全市建設系統正加大推進協調,確保重大工程進展速度,構筑經濟增長、產業轉型新起點。
重點項目重點推進
一季度接近尾聲,上海建設氛圍已是火熱狀態。單單中建八局一家建設公司,就有3萬名勞動力活躍在美的上海全球創新園區、中芯國際等重點項目上。
“今年市重大工程任務重。”市重大辦副主任金燕說,從投資額看,有30多個項目年度計劃完成額突破20億元,遠超往年。同時部分項目建設難度大,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國家醫學中心等項目工程方案復雜、施工技術和管理要求高。“這些項目與國家戰略、區域發展息息相關,需要更大的推進力度”。
許多建設企業開年便已排定方案。上海城投承擔71項市重大工程,計劃完成投資額超300億元,年初就下發目標管理手冊挂圖作戰,竹園污水廠四期、竹白連通管、南干線改造項目都將於年內完成。記者從隧道股份獲悉,全部生產線已進入加速跑,承建重大項目計劃在上半年全部開工。
前兩年,以超級速度落地的重大項目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如一條鯰魚激活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格局。今年,先導產業依然是上海市重大工程核心。在48項儲備項目中,超30%來自科創項目,部分有望提前開工。“除了191項正式項目,我們還會挖掘潛力,力爭讓更多儲備項目實現盡早開工。”金燕表示。2022年,上海就有14項儲備項目和5項計劃外項目實現開工。
技術解鎖可持續密碼
春天萬物生發,世博文化公園雙子山開始變綠,工人們在現場忙不迭地勞作,要把1.1萬棵喬灌木都種上。根系之下排水防水層聚集了許多專業專家的智慧結晶,確保人工山體空腔不被破壞,又能讓植物健康成長。
早年受限於技術水平,打磨國內第一座高度超過40米的空腔人工仿自然山林幾乎不可能實現。“如今,亮點頻出的世博文化公園,也是一座高水平建造技術的展示地。”上海世博文化公園建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瑋說,除了雙子山,公園南區的溫室花園屋面採用全球首例預應力張弦鋁結構屋蓋結構體系,世界花藝園“綠色指數”超八成,引入一體化設計打造多維功能復合地下空間。南區將在今年底基本建成,明年對外開放。
超大型城市形態復雜,重大項目落地並不簡單,打破設計、環境和速度瓶頸,就需要更多管理技術創新,倒逼建設企業進入轉型快車道。
“集團這幾年提出‘數字化’轉型,一些成果已在標杆項目裡使用。”上海建工總承包部第六管理公司總經理徐軍說,由他們負責的市域鐵路機場聯絡線項目多處使用先進自研技術,首次嘗試國內首台具有實用性的地下連續牆鋼筋籠焊接機器人,引入自研無線數據傳輸系統,輔助基層支撐防變形,結合BIM技術進行仿真模擬,數字化托換頂升等等。
機器人、仿真模擬等詞匯,開始打破人們對建筑業傳統厚重的印象,變得輕盈前沿。“工程新技術帶來的變化,不只是建設期,還會延伸到運營階段,從而影響人們的生活。”隧道股份上海路橋G15嘉瀏段拓寬改建工程項目經理潘偉說,進入建設沖刺期的國內首條智慧高速示范項目G15嘉瀏段,採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體化”模式,利用北斗定位、物聯網等技術,在路段中埋設的大量傳感設備,賦予高速公路以“智慧大腦”,打造車道級交通流精准控制體系。最新數據顯示,嘉瀏高速的應急救援效率顯著提升,各類突發事件識別平均用時8分鐘,較2019年提高14%﹔應急救援到位平均用時10分鐘,較行業標准提升33%﹔處置平均用時21.75分鐘,較歷年平均水平提高27.5%。
金燕介紹,今年市重大項目會繼續實施建設數字化改革,推動建設可持續發展,深化BIM技術應用,探索形成設計、審批、施工、運營等全生命周期建設管理新模式﹔開展綠色建筑和海綿城市建設,鼓勵項目在建設中開展小微工藝創新工作。
多平台機構機制協同
去年,軌道交通12號線西延伸工程借助審批周期壓縮、分層用地審批實現“超車”,從儲備轉入正式項目,於12月底正式開工。得益於建設全鏈條提速,2022年上海工程建設雖經歷短暫停滯,但走出“V型”反轉,投資計劃、開工數量、建成數量全部超額完成。
記者從市重大辦了解到,機制協同仍是今年保障重大項目推進的關鍵。特別是注重部門協同、市區聯動、政企合作,搭建形成層層推進、層層遞進的項目協調推進平台。繼續開展立功競賽活動,圍繞市重大工程建設目標節點,發揮“比學趕超”平台作用。
行業主管部門將聯合建設單位及時分解細化建設任務,倒排工期、挂圖作戰,及時對接市區相關部門,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圍繞項目建設重要節點,相關審批部門、相關區主動跨前服務,做好項目審批、落實資源性指標統籌、完成騰地任務等,確保項目得以持續高效建設。建設單位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咬定節點目標,做好項目管理、施工組織等工作,推進項目早開工、早建成、早投用。
(來源:解放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