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全國首批,普陀首例!區中心醫院在心衰治療領域取得新突破

2023年03月20日13:02 |
小字號

近日,普陀區中心醫院心內科團隊成功完成普陀首例心臟收縮力調節器(CCM)植入手術。該項技術的實施標志著區中心醫院在心衰治療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為廣大慢性心衰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選擇。

據悉,心臟收縮力調節器(CCM)植入手術在國內屬於起步初期。目前,全國總植入例數約300例,普陀區中心醫院也是全國首批植入單位之一。

手術現場

68歲的女性患者深受家族性心肌病困擾。30年前因“胸悶氣促”被診斷出肥厚型心肌病,雖經過相關治療,但病情仍在逐漸進展。年初,患者症狀加重,遂來院就診。經查發現,患者左心增大,QRS波時間正常,左室射血分數(EF值)下降到18%。

醫院心內科主任劉宗軍立刻組織科室團隊對該患者的治療方案進行討論和評估,最終確定了“心臟收縮力調節器(CCM)”聯合“ICD”植入的手術方案,並邀請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宿燕崗教授來院技術指導。

CCM植入手術和傳統起搏器植入並無大的差異。手術過程中,在宿燕崗教授的指導下,劉宗軍主任團隊順利完成了CCM的植入。在完成ICD植入后,經過參數程控,CCM即刻開始發放脈沖,啟動了治療。“心臟收縮力調節器(CCM)聯合ICD一站式手術的開展,是醫院心內科在心衰治療領域的新突破,也標志著心內介入治療邁上了更高的台階。”心內科主任劉宗軍表示,這對於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

心衰是各種心臟疾病進展至終末期的最終階段,是影響人類壽命和生活質量的重大疾病之一,具有較高患病率和死亡率。心臟收縮力調節器(CCM)是一種全新且先進的心衰器械治療方式,僅需通過微創手術將刺激電極植入到患者心室,在心臟搏動的絕對不應期釋放電刺激,這種電刺激不會改變患者心律,但是可以通過一系列信號通路改善心肌的生理狀態,加強心臟收縮能力,從而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

此外,CCM適用於竇性心律、不適合心臟再同步治療、左心室射血分數范圍為25%至45%、且接受藥物治療仍有症狀的NYHA III級心力衰竭成人(18歲以上)患者。對於窄QRS的心衰患者或者寬QRS不適合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的心衰患者,CCM可以提供全新且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

據了解,《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1》中數據顯示,我國成年心衰患者已達1200余萬並呈持續增長趨勢。心力衰竭具有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特點,被稱為是21世紀心血管領域最后的堡壘。慢性心力衰竭是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且死亡率較髙的慢性疾病。現有的治療策略包括藥物治療和CRT植入。但藥物治療療效有限,CRT治療隻能用於寬QRS心衰患者,而心衰患者中隻有30%心電圖表現為寬QRS,70%的心衰患者都為窄QRS,CRT治療的適合病人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大多數的心衰患者的醫療需求並未得到有效的滿足。對於藥物治療后仍然有心衰症狀的窄QRS心衰患者,CCM療法則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給心衰患者的治療帶來了新的曙光。植入CCM可以減輕症狀,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並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給心衰患者帶來“心”的希望。

(來源:上海普陀)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