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的好初中⑪ | 宜川附校:減負增效,校園生活充滿樂趣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作為促進教育公平的一項重要舉措,上海自2018年實施百所公辦初中“強校工程”以來,各區各校著眼做強內功、抬升底部、持續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協調發展,“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初中教育”這一初衷正逐漸變成現實。學校更強了,口碑更好了,學生受益了,越來越多的“強校工程”實驗校,發生著喜人的變化。小育推出“家門口的好初中”專欄,帶你探尋“強校”的秘密。
當第一縷晨光照暖“厚德、尚美、勤奮、超越”校訓牆時,學生們陸續從四面八方聚攏來,測溫、手消毒,或點頭致意或輕聲問好,微笑著迎接在宜川中學附屬學校(簡稱宜川附校)嶄新一天的學習生活……
2018年7月,宜川附校成為首批上海市“強校工程”實驗校。正是抓住了這一發展機遇,學校銳意進取,乘勢而上,面貌煥然一新,獲得全國學校美育先進單位、全國紅十字模范單位、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學校等19項榮譽稱號,正成為一所充滿樂趣、廣受好評的家門口的好學校。
“一頁紙教學法”:讓教師主動教、學生主動學
《“一頁紙教學法”實驗研究》立項為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課題后,學校始終將“一頁紙教學法”視為“提升教師、發展學生”的有效載體,組織各層面、多種形式的研討、調研分析,形成了共識:影響學校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是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程度不高和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相對低、個體間差異相對大。因此,《單元教學視角下的作業設計與實施》成為學校推進“強校工程”的實驗項目。
學校就此開始了作業優化的“三部曲”,分別關注作業的“迭代”“升維”和“個性化定制”問題:形成學校課后作業的“迭代”機制和作業統籌管理機制﹔進一步優化作業設計的機制﹔突出作業設計和實施過程中的“人文性”,即體現“整體性+情境性+反思性”,引領教師提升作業設計和命題能力,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
學校每年舉辦“園丁杯”教學評優活動促進教師經驗的重構與輻射
九年級的孟梓菡同學這樣評價經過迭代更新的課后作業(B本作業):“告別厚重的作業本,迎來輕盈的B本,一天一頁,輕鬆搞定。既有新課預習法寶,又有課后鞏固復習,呈現當天課堂知識點的精華。作業量減少了,積極性反而提高了,以往我最缺的自學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
教師注重通過作業反饋開展個性化輔導
2022年,在“作業個性化定制”項目的統領下,課題組的教師們又進一步深挖課題的內容。如初中數學教研組圍繞主題,從自身教學情況、學情實際,確定了研究主題:《因式分解的分層作業研究》《八年級專題個性化作業》《巧用錯題本——提升學生自我提升能力》《“數學處方”——學生錯題本自我診斷作用研究》等。作業不斷優化,讓減負增效成為現實。
自能教育:培養“四自四能”好少年
“培養‘四自四能’好少年”,既是宜川附校的辦學使命,也是培養目標。2021年,學校進一步明確了定位:以“自能樂學”理念為先導,“四自”人格(即自立、自信、自尊、自強)帶動必備品格養成,“四能”(即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能力)發展促進關鍵能力形成,“好少年”指向“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為了培育學生的“四自”人格,學校精心打造特色課程。
“四自”人格自省課程:學校通過“講故事、促成長”課程,從“信仰自覺、道德自律、文化自信、生態自然”等角度組織學生分享偉人的故事、親人的故事、同伴的故事和自己的故事,讓學生在“學習—創作—展示”的實踐過程中,完成品格的提升。
“四自”人格養成課程:既包括行為規范教育核心模塊,又承載學校彰顯“生命價值”的教育追求,目的是形成“學段縱向銜接、模塊橫向融通、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的人格養成教育一體化體系。
“四自季”主題活動課程:學校本著“迷你化”(短小的、親切的、有趣的)設計的理念,構建符合年段特色的校園主題活動體系。例如六年級開放日,又如每月一主題,每個主題有對應的評價指標,促進了家校互動,增進了家長、教師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系,通過學業規劃幫助學生平穩度過小初銜接期。
“多學科主題整合”課程:《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設計與實施》項目以“小項目、大思政、多學科”為主旨,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知識水平和品德形成發展規律,堅持學段、學科、類型全覆蓋,強化一體化設計。
學生在“四自季”之“自立季”的開季儀式上演唱
“自能植物園”成為學生開展綜合學習的樂園
“名片課程群”:讓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
“名片”課程是滿足學生需求的校本課程,為學生提供了主動參與、實踐感悟的多元化平台。
在宜川中學的支持下,宜川附校“科技·創新生活”課程獲得好評,不僅激發了學生們的創新意識,多名學生還在科技類比賽中獲獎,例如2019屆畢業生王得意在第24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NOIP)普及組中榮獲一等獎。小學期間,王得意就喜好研究電子產品,進入初中后,“科技·創新生活”課給他帶來創新靈感,加入信息奧賽社團后更是如魚得水,七年級時他曾獨立完成申請空間、架設OJ(Open Judge,在線評測)網站、測試網站等任務。
為了豐富“體鍛·健康生活”的課程內容,體育教研組設計並開展了射箭、跆拳道、田徑、跳踢、擊劍等社團活動,旨在倡導學生健康生活,體能技能同發展。在收到“希望大課間增加一些趣味性活動”的學生提案后,學校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設計出更多運動形式和內容,並配合跳繩APP和運動手環,讓學生拓展鍛煉方式、更好地科學健身。
擊劍社團活動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以來,宜川附校的學生們在市、區的科技、藝術、體育、學科等各項比賽中嶄露頭角,榮獲各類獎項達1300余人次。2018年11月,學校的案例《別樣的教室風景,深度的生命體驗》在全國中小學教育裝備信息技術應用創新案例評比中榮獲二等獎﹔《中小學紅十字急救技能普及體驗式分級課程研發和教學實踐》在上海市紅十字優秀項目評選中榮獲一等獎。
生命安全健康體驗室裡有別樣的教室風景
使命擔當:辦一所“充滿生活樂趣”的優質學校
如今,“自能教育”的理念已經體現在宜川附校的培養目標、德育活動、課程教學、隊伍建設、學校管理、校園文化等方方面面。
學校建立了學生評教和家長評教制度、“零考核”反饋評價制度,通過數據分析與反饋,促進教育行為持續改進,以2021年的學生評教數據為例:學生對“認為學習是一件有趣的事”認同度達到91.33%,對語數英學科滿意度分別高達99.4%、98.6%、99.4%,“同伴學習習慣好”認同度達82.06%,“獨立完成作業”達到90.73%,“堅持完成預習作業”達到86.73%。
學校黨支部通過開發《學校師德教育課程》,積極整合推進師德教育任務。每年在教師節慶祝活動中,學校都會安排師徒結對儀式。數學高級教師王靜提到自己的帶教定位是:學習中提升理念、實踐中增長才干、科研中提高專業化水平。她帶教的青年教師有的走上教研組長崗位,有的在區級以上教學比賽中獲獎。
今年3月下旬,學校教研組長業務提升培訓活動移到了“線”上,開展“說題”學科模板的分享交流活動。在校長王浩軍看來,開展以“磨題”為主線的“D—E—C”作業研究(即“研題、說題、命題”),是抓住日常教學中最熟悉、最親近的小切口,引領教師做出優化教學的大文章。
名師“請進來”工程,助推學校特色課程建設
學校以“級組管理”助推減負增效。中層干部在面上管理教育教學的同時,肩負一個年級蹲點管理的任務,著力解決德育教學在“最后一公裡”整合施力的問題。學校還不斷加強“學習共同體”建設,包括:“揚長補短”公約行動,促進個人自我教育﹔小組互助制度,增強比、學、趕、幫、超的學友文化﹔學生自管隊,讓學生體驗管理角色,增強集體意識和共同體責任感﹔每月評選“四自好少年”,個人、小組和學校三個層面聯動,助推優良班風和學風建設。
今年畢業的朱宸滈同學的母親送來感謝信:“於莉老師發現我的孩子喜歡閱讀,會時不時和他討論閱讀的話題,這讓孩子願意親近老師,也大大增強了他的自信心……我明顯感受到了他的進步,看得出他在學校裡是快樂的。”
動手實驗,在自主探究中學習
努力辦一所“學生喜歡、家長滿意、社會認可,充滿生活樂趣”的優質公辦學校,宜川附校的這一夢想正逐漸成為現實。
素材由區教育局提供
轉載請注明上海市教委政務微信"上海教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