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嗲了!上海這些橋梁"金邊銀角"鑲出城市美景

市交通委介紹,橋上車水馬龍,橋下別有洞天。如今隨著上海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張,城市道路和軌道交通裡程也在急速增長,其中各類快速交通設施的建設帶來通行便利的同時,也增添了很多橋下空間。橋下空間是城市公共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卻也是常常被“遺忘”的地方,成為城市“灰色空間”。原來灰色的水泥地面和牆面,抹上了多彩的新貌,令人心曠神怡眼前一亮。
這些“金邊銀角”當下是怎麼被利用的?它們各具有哪些特色?一起來看看吧↓
關鍵詞①:玩樂
浦東新區高行鎮的趙家溝北側橋下空間通過改造體育運動場所,增設兒童游樂設施,並通過主體牆繪、景觀照明等軟性裝飾,將閑置或未被充分利用且沒有明確功能的橋下空間打造成集健身運動、休閑娛樂、景觀綠地等復合型功能於一體的活動場所。
在徐匯區萬體匯斜對面,三匯路和中山西路圍合處的三角地塊,有一片即將開放的“彩虹城”——樂匯小游園。這塊不算大的空間,錯落有致地分為了探趣樂園區、綠動樂園區、好奇樂園區以及親子驛站區4個特色活動區。
彩虹人行橋、毛毛虫滑梯、小象造型的洗手池、集裝箱改造的親子驛站……這些改造為高架橋下空間增添了幾分活潑。
在長寧區蘇州河畔、北翟路高架下,全新的火烈鳥公園與周邊的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很難不讓人眼前一亮。橋下的整體色彩選用明亮而富有想象力的粉色系,呼應了火烈鳥主題,打破原本場地給人帶來的灰暗印象,讓中環橋下空間的形象煥然一新。
此外,還有一個活力四射的洛克公園,時尚籃球場配備8個籃球架、休息椅凳、自動販售機等功能性設施,橘紅、粉色等鮮亮顏色使整個運動空間充滿活力氣息。
日前,楊浦區內環高架(四平路-政本路)改建工程將橋上設施改造和橋下景觀提升同步實施。
作為楊浦區重大工程項目,內環(四平路-政本路)橋下濱水空間提升工程設計理念是“生態共融、水岸聯動、活力共建、文化共創”,開放式的“蘑幻森林”、籃球場、平衡木、健身器械、搖搖木馬……成為居民15分鐘社區生活圈中的健身場所,適合全人群休閑娛樂。
關鍵詞②:藝術
一牆美術館是寶山區文旅局推出的沒有圍牆的“美術館”,位於寶山區的智慧灣科創園南橋下空間為“展館”之一,架起了一座生活與美的橋梁。
目前的展覽以“冬藏春生”為主題,匯集了9位新時代青年藝術家以“冬”為主題的作品,包含中國畫、油畫、水彩畫等多種形式。
糖蘇河是長寧區凱旋路橋下空間與古北路橋下空間的統稱,兩者分別以檸檬和西瓜為主題,用鮮艷色彩裝點蘇州河畔。
凱旋路橋涵位於萬航渡路凱旋路附近,萬航渡路南側設有兒童游樂設施、彩繪牆、座椅、兒童攀爬牆﹔萬航渡路北側設有藝術亭、檸檬傘、座椅、不鏽鋼小舞台、售賣機等。
古北路橋下空間位於長寧路古北路附近,以紅色三角彩鋼為元素,創造出一個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間。
凱旋路橋下空間↑
古北路橋下空間↑
關鍵詞③:綠化
黃浦區南北高架橋下空間“城市綠洲”與綠化部門合作,突破常規,通過豐富植物配置、改善種植環境、增添趣味小品,利用植物和非植物元素合理組合設計,提升橋下城市空間綠化微景觀。
在長寧區延安西路武夷路交叉口,高架橋下的空間經過改造變身“藍色的海洋”沙灘、海豚、花卉等元素讓原本沉悶的橋下空間,變得生動活潑、靈動可愛。
項目以“生態人文”為設計理念,鋪設藍色陶粒寓意海洋,白色陶粒寓意沙灘,其間粉色的杜鵑、金黃的非洲菊和百日草、吊牽牛花等花卉托起了一隻隻跳躍的海豚,象征著人與海洋和諧共生的環保理念。
關鍵詞④:停車
位於徐匯區凌雲街道虹梅南路橋下空間的Go Parking則在共享模式下尋求到創新和服務社區的雙贏。
這個停車場佔地約4775平方米,共設置106個泊位,24小時開放運營。Go Parking停車項目與凌雲街道、和周邊物業多次溝通后,為老舊小區有效解決了停車難的問題。改造后的停車場建成后的停車庫環境整潔、智能化程度高、運營周期長,具有很好的示范性。
位於徐匯區中山西路2368號內環高架下的空間則“變身”為“綠色”智慧停車場。超過200個車位分成3塊區域,滿足3類需求:新能源車充電﹔緩解周邊居民和“上班族”的停車難﹔針對臨時社會車輛停放。車主可通過相關APP隨時精准了解泊位使用情況,並享受停車位預約、導航、反向尋車等服務。
從市道運中心獲悉,本市建立了“市級指導、屬地實施”的橋下空間品質提升工作機制,曾經城市“邊角料”通過靈活多樣的設計,“搖身一變”成高品質的公共空間還給了市民,補充了設施、彌補了割裂的城市片區,這就是橋下空間更新的意義所在,從而也提升了上海城市軟實力。
資料:市交通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