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引領區】浦東頒發全市首張預制菜“身份証”,著力推動食品產業新賽道高質量發展

2月6日上午,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向清美集團旗下上海天信綠色食品有限公司頒發了《上海市預制菜生產許可審查方案》實施后全市首張包含“預制菜”的食品生產許可証。上海天信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衛軍激動地說,“對於清美這樣的創新型企業,需要不斷推出新產品滿足不同消費需求,拿到這張食品生產許可証,給我們企業搶佔餐飲新賽道提供了保障、增強了信心。”
預制菜是以一種或多種食用農產品及其制品為原料,經過預處理、熟制或不熟制、包裝等工藝制成的,方便消費者或食品生產經營者烹飪或即食的預包裝菜肴。由於烹飪和食用的快捷性,預制菜滿足了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需求,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青睞,國內預制菜行業已達千億規模,成為了食品消費市場的新模式新業態。
記者了解到,為規范預制菜生產許可審查工作,依據總局《食品生產許可分類目錄》,上海市市場監管局2023年1月出台了《上海市預制菜生產許可審查方案》,2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方案是全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預制菜領域生產許可審查規范性文件,明確了本市范圍內8大類23小類食品納入預制菜范圍,速凍、冷凍、冷藏、常溫預制菜確認了相應生產許可分類目錄及審查依據,特別增設了“其他食品:非即食冷藏預制菜”品種明細,助力本市率先實現預制菜全品類產品的准產落地,消費者更為關心的品質相對較高的冷藏預制菜將實現全面供應。
預制菜作為食品消費市場的新模式新業態,國內行業已達千億規模。“浦東共有食品經營主體6.6萬余戶,食品生產主體144戶,其中30%的食品生產企業具備生產預制菜條件,預制菜產業發展潛力巨大。”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注冊許可分局注冊二科科長袁洋告訴記者,“為推動浦東預制菜行業健康發展,浦東市場監管局結合預制菜分類目錄,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對有條件申請預制菜生產的企業送‘法’上門、答疑解惑,積極引導企業符合生產許可條件。”
此次針對清美集團旗下上海天信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的“預制菜”生產許可申請,浦東市場監管局提前介入,提供全過程指導服務。最終,清美集團僅用2個工作日即完成了預制菜生產許可申請,並依托清美鮮家鏈接消費終端,在獲証后的第二天就將先行上市“五彩時蔬”和“醬爆豬肝”兩道菜品,讓上海市民的餐桌上出現更安全、更方便的“清美預制菜”。
王衛軍介紹:“比如說我們即將上市的醬爆豬肝,豬肝屬於肉制品,蔬菜屬於農副產品,還有料包。以前,肉制品、農副產品和料包各需要一張生產許可申請,企業因此會增加很多麻煩。此外,這三樣組合到一起,也沒有統一的‘身份証’。如今預制菜品類明確后,有了統一的標准去保障食品安全,企業操作起來就非常方便了。”
王衛軍對預制菜的前景表示樂觀,“預制菜全年銷售對我們集團貢獻至少有一個億以上產值。”他表示,下一步,企業將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嚴把原材料採購、產品生產、冷鏈物流、市場銷售各環節安全,在生鮮預制菜和速凍預制菜方面全面發力,拓展全家福、油豆腐塞肉等幾十款傳統美食,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同時將積極參與預制菜團體標准制定,為預制菜行業規范管理貢獻力量。
預制菜的廣闊市場還使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目光對准了這一餐飲新賽道。
“上海預制菜市場體量大,對央廚產品接受度高,調理包及預處理生鮮食品在B端C端應用相對廣泛。”益海嘉裡負責人說,益海嘉裡是我國重要的農產品和食品加工企業,旗下產品涵蓋了小包裝食用油、大米、調味品等諸多領域。得知《審查方案》出台后,集團計劃在浦東啟動益海嘉裡(上海)綜合食品產業基地,規劃以預制菜項目為核心的上下游產業鏈,未來將以《審查方案》為指引,打造管理體系、生產場所、設施設備、工藝流程合規的,集供產銷於一體的預制菜生態體系。
《審查方案》出台后,深耕生鮮領域多年的盒馬公司在浦東市場監管局的指導下,也立即著手預制菜生產許可申請,商品送檢、材料准備等工作均在有序進行中,首批計劃上市的預制菜包含雞汁百葉包、春卷等二十多個品種。盒馬公司負責人稱,“盒馬已在預制菜領域探索多年,預制菜審查方案的出台實施,給予了企業更大的產品開發空間。”
下一步,浦東市場監管局將持續完善預制菜生產許可審批流程,提高審批工作效率,並圍繞壯大產業規模,支持產品研發創新,引導倉儲冷鏈物流建設,為預制菜行業健康快速發展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同時,針對如何保障預制菜的食品安全,浦東市場監督管理局也已形成一系列的制度措施。
浦東市場監管局注冊許可分局局長金永順表示:“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浦東市場監管局將加強對預制菜行業的日常監管,以《審查方案》中著重強調的冷鏈要求為監管重點,同時兼顧預制菜生產中的各個風險點,不斷強化安全監管規范體系建設,實現前端放得開,后端也守得住,切實保障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來源:浦東發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