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趙嘉鳴: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國際文化大都市

2022年12月08日10:36 |
小字號

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國際文化大都市

趙嘉鳴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極其重大而深遠的意義。“自信自強”鮮明寫入大會主題,這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歷史上是第一次。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報告,突出強調要“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這是著眼長遠的重要戰略部署。對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而言,率先做到自信自強責無旁貸,努力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尤為重要。

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自強,是關乎國運興衰、關乎民族精神獨立的重大問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隻有充滿文化自信、堅持文化自強,才能昂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在通往未來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將文化自信自強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強調“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並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制度確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一項根本制度,把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征,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系統部署。一系列高瞻遠矚、堅強有力的戰略舉措,為新時代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打下堅實基礎,文化建設氣象萬千,全黨全國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為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証和強大精神力量。

在國家戰略大格局中,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重要目標,就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體到上海,就是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社會主義國際文化大都市,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上海提出的發展目標。多年來,全市上下牢記囑托、砥礪奮進,不忘初心、矢志圖強。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們充分發掘上海獨特的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資源優勢,持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地生根,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基地,形成了一系列有影響的學術成果,《老外講故事》《百姓話思想》等系列融媒體產品掀起傳播熱潮。我們持續做大做強正面宣傳,不斷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尤其是在今年的抗疫大上海保衛戰中,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通過中央媒體和上海媒體策劃推出了大量正能量強勁的新聞報道,有效佔據了輿論引導和輿論斗爭的主動地位。我們持續推動文化繁榮發展,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電影《1921》、紅色題材小說《千裡江山圖》等文藝佳作不斷涌現,“演藝大世界”成為國內演出密度最高的劇場群,一系列重大文化設施拔地而起、成為網紅新地標,文創產業積厚成勢、煥發蓬勃生命力,實現了基本建成社會主義國際文化大都市的階段性目標。十年來,上海的文化發展充分說明自信自強意義重大、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意義重大。

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這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戰勝風險挑戰,成就偉大事業,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精神是強大力量支撐,迫切需要進一步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新時代新征程,上海肩負著“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國式現代化的光明前景”重任,必須要把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國際文化大都市,為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提供更為主動、更為強大的精神力量。

打造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上海樣本

上海是我國文化重鎮,紅色文化深深融入城市血脈,海派文化以鮮明特色卓立於世界,江南文化歷經千載源遠流長。這是上海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基礎和優勢所在,更是動力與職責所在。上海市把文化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持續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努力開創社會主義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新境界,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率先探索、形成樣本、發揮示范。

一是以思想旗幟鑄靈魂。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最重要的就是高舉旗幟,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提升思想引領力。努力打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園地、研究高地、傳播基地,推進干部群眾掌握並運用其中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引領干事創業、推動實踐發展。提升理論創造力。始終遵循“兩個結合”,牢牢把握“六個必須堅持”,聚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重大論斷、重大命題、重大戰略,結合上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加強理論創新創造。提升話語穿透力。廣泛深入開展基層理論宣講,把理論觀點變成生動道理、把理論話語變成群眾語言,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直抵千家萬戶、潤澤百姓心靈。

二是以精神品格筑根基。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就是要以精神品格之光點亮奮斗前行之路。壯大薪火相傳的精神力量。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發揮中共一大紀念館等紅色資源的宣教作用,講好黨的光輝歷史,講好新時代的故事,引導人們感悟理想之光、傳承信仰之力。弘揚崇德向善的文明風尚。深耕厚植上海城市精神品格,統籌開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促進市民群眾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彰顯追求卓越的文化氣象。再攀文藝高峰,打造更多反映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聲,彰顯上海格局、上海貢獻、上海特色的精品力作,推動文化創造日新又新。

三是以主流輿論助奮進。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就是要做大做強主流思想輿論。推動正面宣傳持續走強。圍繞國家戰略全局和上海發展大局,協同推進主題宣傳、政策宣傳、成就宣傳和典型宣傳,生動展現新變化新面貌新氣象,增進人們對中國式現代化光明前景的堅定信心。推動融合發展穩步走深。深入推進上海報業集團深度融合、上海廣播電視台全媒體轉型,持續推動區級融媒體中心提質增效,優化全媒體傳播矩陣,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推動輿論引導不斷走實。把“時度效”作為基本要求,把信息發布作為關鍵環節,完善重大突發事件輿論引導機制,健全政務新媒體信息發布體系,在回應關切中增進理解、凝聚共識。

四是為事業產業注活力。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就是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全面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深化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提供更多既能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產品。把打造品牌作為重要目標。做強“碼頭”、激活“源頭”、勇立“潮頭”,打造更高水准的文化地標集群、更高人氣的文化交流舞台、更高能級的文化交易平台,使“上海文化”成為城市神韻魅力的核心標識。把改革創新作為動力源泉。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國有文化企業、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動文化融合,不斷激發文化發展活力。把重大項目作為帶動牽引。在廣播影視、藝術品交易、演藝等領域,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有機整合,以重點突破帶動全面發展。

五是為中國精彩著華章。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就是要更好地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講述上海故事。要突出引領。加強對外宣介工作,展示好習近平總書記指引上海發展的生動實踐和突出成效。要創新敘事。集結高校智庫、新聞媒體和民間力量,加強研究、創新表達、探索范式,為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作出更大貢獻。要建好平台。建好城市形象資源共享平台,借助進博會等國際性節展賽事,用好“老外講故事俱樂部”等抓手,講好城市故事、展現中國風採。要以文化人。廣泛開展對外文化交流交往,推動更多優秀文化企業和產品走出去,以文化人、聯結民心。

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提供堅強保障

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國際文化大都市,是上海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重要舉措,承載著黨中央的厚重囑托和全市人民的殷切期盼。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必須知重負重、奮發進取,匯聚強大合力、提供堅強保障。

一是要讓黨的領導更有力。黨的領導是新時代厚植文化自信之基、激揚文化自強之勢的根本保証。我們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心懷“國之大者”,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們要持續加強宣傳思想文化戰線黨的建設,把黨的領導、黨的意志、黨的主張貫徹工作全過程,覆蓋到理論輿論、內宣外宣、網上網下等各領域。

二是要讓黨的陣地更穩固。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上海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也是意識形態斗爭的前沿陣地,面臨的風險挑戰尤為嚴峻復雜。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不斷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能力,切實增強主動性、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我們必須增強陣地意識,嚴格落實主管主辦制度和屬地管理原則,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牢牢守住思想輿論陣地。

三是要讓黨的人才更勃發。我們要立足黨的事業后繼有人這一根本大計,不斷優化選人用人育人機制,注重在復雜斗爭中、火熱一線中、重大任務中培養選拔干部,切實鍛造一支堅定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隊伍。我們要加快推進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構筑新時代上海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人才大廈”,為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國際文化大都市、為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黨建網微平台公眾號、2022年第12期《黨建》雜志)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