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這條百年道路融匯優秀歷史建筑 文學底蘊積澱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四川北路南起四川路橋北堍北蘇州路,中經橫浜橋至東江灣路,原先是上海、寶山兩縣鄉間的無名小浜和農田,1904年成為南北貫通的交通主干道。此路因與蘇州河南岸的四川路相連,遂名為北四川路。1946年1月,更名為四川北路至今。
魯迅先生最后的歲月在此度過
上海近一半的電影院曾坐落於此
濃厚的文學歷史積澱
主要建筑一覽
中行大樓
(四川北路894號,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
中行大樓初名中國銀行虹口大樓,1958年改名為中行大樓。大樓於1932年竣工,坐東朝西,外形高而薄,佔地扁長,四周設柱,為七層鋼混結構,裝飾藝術派風格。一、二層之間,閣樓以大梁懸挂柱上,獨具特色。南端弧形轉角頂端設現代式塔樓,外牆底部兩層用花崗石砌筑,以上為褐色面磚飾面,配以石質橫豎線條和點狀裝飾。
四行大樓
(四川北路1274號,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
四行大樓於1932年竣工,磚混結構七層,呈現代派建筑風格,立面均衡對稱,窗間牆作簡潔的豎線條構圖,褐色面磚飾面,頂層設一排挑出陽台。室內硬木地板,有暖氣、電梯、消防等設備。現大樓底層為商鋪,二層以上為民居。
廣東大戲院
(四川北路1552號,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
位於上海虹口四川北路橫浜橋南側的廣東大戲院建成於1928年,為群眾影劇院的前身。大戲院建筑面積1765平方米,鋼筋混凝土的建筑結構承載了婉約柔美的粵劇文化。
精武體育會舊址
(四川北路1702弄30號,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上海精武體育總會有著丹紅主色的門樓,紅檐綠瓦,四個大大的檐角如劍挺立。門當中是黑底金字“上海精武體育總會”的匾額,兩邊各豎著兩根丹紅的圓形立柱,左側書八個大字“乃文乃武 唯精唯一”,右側也有八個大字“愛國修身 正義助人”。
太陽社舊址
(四川北路1999弄32號,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太陽社舊址位於虹口區豐樂裡,於1916年建造,為早期廣式石庫門建筑,坐西朝東,磚木結構,單開間兩層。舊址原為“蘇廣成衣鋪”,樓下是營業部,樓上即太陽社成立處。
中共中央聯絡處舊址
(四川北路1953弄135號,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共一大紀念館建筑外牆的“永安裡”銘牌
中共中央聯絡處舊址位於上海市虹口區四川北路1953弄(永安裡)135號。該建筑屬於三層聯排式裡弄住宅,磚木結構,始建於1925年,局部帶有簡化的古典式裝飾細部。目前,舊址用作居民住宅,不對外開放。
內山書店舊址
(四川北路2050號,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內山書店於1929年遷至今四川北路2050號。建筑為磚木結構假三層,坐北朝南。一層為米白色花崗石貼面,二層為淡黃色水泥拉毛牆面,扁圓拱形窗。
北川公寓
(四川北路2079—2099號,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北川公寓(又名拉摩斯公寓)位於四川北路2079-2099號,建於1928年,是一幢有著悠久歷史的著名公寓。
魯迅墓(魯迅公園內)
(四川北路2288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魯迅公園原名虹口公園,始建於1896年,是一座集歷史、文化、紀念性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園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魯迅墓。魯迅墓建於1956年,佔地1600平方米,系用2000多塊花崗石構筑,墓地坐北朝南,平面呈長方形,墓前大道設三級台階連接墓前廣場,廣場綠地中央置高1.71米的魯迅銅質坐像。
資料:市文化旅游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