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二輪修志完成后,上海地方志事業如何繼續向前走

2022年11月18日09:14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地方志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既要在理論基礎、學科規范、科學方法的研究上有所建樹,也要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下功夫。11月17日,以“地方志應用的理論與實踐”為主題的2022年地方志理論研討會在上海通志展示館舉行。

“上海二輪修志工作自2010年初全面啟動,經過12年努力,通過系統性規劃、分步驟實施、持續性推進,到2021年底圓滿完成,並已全部出版。志書成果包括市志、專志和區縣志三個系列共218部、233冊,約3.21億字。目前,我們正結合二輪修志完成,全面開展總結宣傳推廣,及時梳理二輪修志的過程、總結二輪修志的特點、提煉二輪修志的經驗,更好地為新一輪地方志書編纂工作服務,為揭示地方志發展規律服務,為深化地方志理論研究服務。”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洪民榮談到,地方志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重要方面。地方志事業正處於一個繁榮發展的新時代,無論是地方志行業工作者還是理論工作者都肩負著傳承好、實踐好、研究好地方志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職責與重任。“地方志事業要實現長期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強地方志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加強地方志研究的學術性、規范性和創新性,加強地方志工作者和研究者的相互交流與思想碰撞,加強地方志研究成果的實踐應用與推廣。”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副主任、教授溫海清介紹,復旦大學與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共建的“上海市地方志發展研究中心”,是復旦大學校級研究中心,與該校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以及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文史研究院,共同構成復旦大學歷史學系中國史學科的重要支撐平台,在學術科研和人才培養中發揮獨特作用。“上海市地方志發展研究中心”也是復旦大學歷史學系中國史學科參與社會服務的重要體現。

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成員、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巴兆祥,中國(浙江)地方志學術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員潘捷軍分別作《第三輪上海〈方志志〉編纂芻議》《二輪修志期全國方志學研究成果概覽》主題報告。

巴兆祥是上海二輪修志的重要參與者,他的主題報告探討了第三輪上海《方志志》編纂問題。基於新方志編纂實踐和前人研究成果,巴兆祥對“方志志”的概念予以界定,並依據上海地區修志實踐和上海市政府及上海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相關修志文件進一步指出在上海新方志中設置“方志志”已成共識。對於如何編纂第三輪上海“方志志”,巴兆祥重點闡述了“方志志”的記載范圍(時間范圍、事業范圍)、分工(分工原則、篇目分工、內容分工、記述方式分工)以及“方志志”在編纂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等。

潘捷軍的主題報告《二輪修志期全國方志學研究成果概覽》,以“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所載大量相關論文為基礎,分別就全國二輪修志期方志學術研究的發展過程、主要特點及存在問題進行系統梳理和分析,有助於地方志工作者和理論研究者整體了解和掌握二輪修志期全國方志學術研究基本狀況。

除主題報告外,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地方志研究中心主任沈鬆平、上海地方志資深專家褚半農、安徽省地方志辦公室省志處副處長張軍、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研究生王笑航等30多位研討會入選論文作者,在線上線下圍繞“地方志應用的理論與實踐”主題,陳述觀點、分享思考和心得。所交流的論文,既有《2021年方志學研究綜述》等宏觀研究,也有《陳雲傳略的方志文本書寫》《〈中國扶貧志〉編纂工程省級扶貧志篇目設置初探》《村志記載生產隊的現狀分析及思考》等具體研究,既有《“可據性”與“可讀性”:地方綜合年鑒編修核心質素探討》等年鑒編修理論探索,也有《南梁“前京縣”考辨——兼談上海浦東地區成陸年代》《多財善賈 長袖善舞——論晚清變局下的上海道台吳健彰》等關於上海歷史及人物的專題研究,覆蓋志書、年鑒、地方史等領域。

此次研討會是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自2016年以來連續舉辦的第七屆理論研討會,共收到來自全國地方志系統、高校、科研院所的60余篇論文,其中30多篇經專家盲審入選研討會並匯集成冊。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