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文化| 體育

上海西郊公園的蓋澆飯,儂吃過伐?

2022年08月22日15:51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原標題:西郊公園的蓋澆飯,儂吃過伐?

  那時候,對上海孩子而言,沒有去過西郊公園的童年是不完整的,沒有吃過那裡的蓋交飯是有缺憾的

  “上海西郊公園是一個擁有1000多畝土地的大型公園。早在七十多年前,這裡被帝國主義霸佔為‘考而夫’球場,是冒險家尋歡作樂的場所。新中國成立后,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園林工人精心設計建成了勞動人民休息游覽的公園……”

  這是1975年4月5日我日記中寫的看紀錄片《上海西郊公園》的感想。這部彩色紀錄片由上海電影制片廠攝於1974年,介紹了公園裡的西雙版納大犀鳥、東北虎、金絲猴及國寶熊貓,還有上海人熟悉的大象版納、阿邦、南嬌等。

上海動物園裡的華南虎新華社發

  西郊公園位於虹橋路2381號,南臨虹橋路,東、西、北為新涇港及支流。自問世后,吸引了許多上海人。西郊公園是1954年開園時起的名,1980年元旦改名為上海動物園,但老上海人還是習慣叫它“西郊公園”。

  高爾夫球場變西郊公園

  1954年3月27日,《新民報》(晚刊)有這樣一個標題《本市最大最美的園林:西郊公園正在虹橋路興建——預計四月完工五一節即正式開放》。

  園址最早是英僑巴恩斯·達拉斯的老裕泰馬房,1900年開張。佔地1.33萬平方米,到清宣統年間(1909年—1911年)擴至6.67萬平方米。后被太古、怡和洋行和匯豐銀行等8家英商買下,於1916年成立高爾夫球場俱樂部(即虹橋杓球俱樂部球場)。至1920年,佔地至27.8萬平方米。

  1953年3月20日,外交部批准《上海市政府關於收回新涇區高爾夫球場的報告》。7月,市工務局園場管理處收回,並以1.7萬元收購球場建筑及其他設施。10月,市政建設委員會決定在此建文化休息公園,投資85.33萬元。

  領銜總體規劃的是園場管理處造園科徐景猷,他參加過人民公園設計。歷時8個月,完成綠化、道路、照明,建起五曲長廊和八角環廊,雙檐氣樓、六角亭等。西郊公園在1954年5月25日開園,面積28.1萬平方米。

  開園頭10天,日游量最高達15萬人次。人潮洶涌使公園設施和花草損壞嚴重,6月5日公園按下暫停鍵。經改進,6月21日重開,門票日限4萬張。

  就在公園步入正軌時,一隻大象改變了運行軌道。1954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通知上海市政府:西雙版納傣族人民獻毛主席的大象南嬌,交上海飼養展出。7月,市工務局園場管理處程緒珂副處長率工程技術和動物園管理人員赴北京動物園學習。8月,莫斯科動物園主任薩斯諾夫斯基、獸醫主任奧麗安德諾娃應邀來滬商議建園規劃。他們踏勘西郊公園、龍華苗圃、長橋等處后,決定將西郊公園分期建為集展覽、生產、科研、科普為一體的動物園,總面積133.33萬平方米。“在動物園未建成前,原文化休息公園保留,但不再建造新的群眾性文化活動設施。”(《上海園林志》)

  西郊公園擴建動物園工程展開。同時,公園副主任陳克立率6名技術、飼養人員赴滇接南嬌。克服公路不通等困難,1955年6月12日他們將南嬌接回上海。同時抵達的,還有在雲貴等地捕捉到的猴、虎、熊等20多種動物。

看斑馬的孩子袁念琪攝

  7月9日,西郊公園動物展區開放。展出動物31種46隻,其中兩棲爬行類動物4種、鳥類6種、獸類21種。展出面積約4萬平方米,佔公園總面積十分之一。門票每張5分。

  在1955年的“反浪費”風中,動物園建造面積壓縮為18.6萬平方米,由造園科吳振千負責總體規劃,分區設置,按動物進化規律由低等到高等,建籠舍1857平方米,唯有南嬌住的象房使用鋼筋混凝土,其他均為簡易設施。拱頂象房在園西南,建筑面積1813平方米。由華東工業建筑設計院設計,中央建筑工程部洛陽工程處上海辦事處建造,並根據大象的生活環境配綠化。房北是2230平方米的弧形室外活動區,四周隔深溝和鐵欄杆,中有圓形棚架供象休息,東有供大象洗澡的面積402平方米的水池。

  文化休息公園變動物園

  1956年,中科院建議:除已有動物園的北京外,上海等十大城市也應建動物園。此舉得到領導支持。於是,上海以完整動物園來布局西郊公園,規劃面積又改擴為66萬平方米,不再保留原文化休息公園。

  上海以前也是有過動物園的。最早是1923年5月開放的上海縣立公共學校園。在今尚文路、學前街一帶,佔地約5333平方米。中小學生免票入園。動物區有籠舍5間和畜棚3座,有猴、狸、孔雀等及一些動物標本。在上海建市后的1928年,改為市立公共學校園。4年后,市政府決定建市立動物園和植物園,公共學校園翌年撤銷。

  1933年8月1日開放的上海市立動物園,為上海地方政府首辦具有一定規模的動物園,原址在文廟路200號,門與文廟隔路相望,面積7267平方米。公園分3展區:東展區北為鳥類,南為爬虫類和靈長類動物。中展區有魚類及水禽棚。西展區北有猛獸籠舍,南是小動物籠舍,西為食草類動物,大象在西南角。展出動物5大類109種,並展出動物標本82件,其中有1935年崇明紅梅鄉漁民捕獲的長12.5米、重約20噸的鯨魚標本。

  1937年,八一三事變爆發,動物園關閉。至10月初,動物園已無經費,為避免動物死亡和籠舍被炸危及四鄰,22日致函法租界公董局:將動物贈顧家宅公園(今復興公園)。公董局於11月2日接受,上海市立動物園就此結束使命。

  1959年,西郊公園擴至70.38萬平方米。拆大部簡易籠舍,建天鵝湖、獅虎山、熊貓嶺和百花廳等。動物展出種類不斷擴展,動物展區擴到全園。一個大型綜合型動物園浮出水面,成為上海著名游覽地。對上海人而言,白相西郊公園,就是看動物。

棕熊納涼消暑新華社發

上海動物園獅尾猴寶寶本報記者邵劍平攝

  20世紀60年代,西郊公園興建長頸鹿館、海獅池、雉雞園等。1962年,開放於1922年8月10日的上海第一個公立動物園——中山公園附設動物園並入西郊公園。翌年,復興公園動物園也並入其中。

  進入19世紀70年代,西郊公園新建了斑馬房、企鵝房、鴕鳥房等。1989年對1.14萬余平方米舊損籠舍進行較大規模改建,改建工程由上海市園林設計院負責規劃。1995年獲“全國十佳動物園”稱號,4年后,成為國內第一座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動物園。

  “象鼻頭”是“魂靈頭”

  2018年11月25日,一條新聞牽動上海人的心。來上海46年、陪伴幾代人的大象版納,於當天12時50分因病醫治無效死亡。

看大象袁念琪提供

  1972年,彩色紀錄片《捕象記》風靡一時。它記錄了上海西郊公園捕象小組赴西雙版納捕象及運回上海的故事。編導是毛玉勤(后執導了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的《神聖的使命》),另一位編導兼攝影是羅拯生,兩位攝影是陳永鈞和程世余。

  捕象隊由上海園林工人、當地獵手和解放軍戰士組成,在雲南景洪地區小蒙羊公社捕象。捕象不易。1971年5月5日,一隻公象猛沖過來。雖有戰士狙擊,但回想起來,當時躲在大樹后面的羅拯生還是心有余悸:“腿‘彈琵琶’,旁邊的人開槍的子彈殼都落在我帽子上。過了兩個小時,聽覺沒有恢復正常,耳朵旁邊聲音在炸。”

  總結經驗后的捕象隊,在發現母象率領20多隻野象的象群后,選擇有利地形,利用下風位置,乘它吃東西發出聲音時接近,成功捕獲一隻8歲小母象,重約1.5噸。

  小象被捕后,在山上營地就地馴養4個多月。人們用竹排接來清泉,知它愛吃甜食,就米飯拌糖。馴化后才能啟程。同時,開辟從營地到公社的路。履帶式拖拉機在前,拉著套小象脖子的繩,人在后面趕。雖說小象聽話,但老是返身走或橫走,終於走到通汽車的公社所在地。為適應路途環境,在它吃東西時,邊上拖拉機來回開,馬達不熄的吉普車不時地按喇叭。

  終於出發了,乘卡車,換火車,經4千多公裡運輸,1972年5月,小象不僅有了上海動物園的新家,還有了自己的名字——版納。

  當初南嬌剛來時,被打雷嚇得逃出象房。后越南送來大象阿邦,兩隻母象結伴。版納來后,又迎來比她大2歲的伴侶公象八莫,八莫來自北京動物園。1978年6月14日,版納生下一個千金,到2007年3月6日,它生下第八個孩子。象寶寶分別取名:依納、洱納、賽莫、四莫、美納、康康、東東、八納,版納創下國內亞洲象繁殖最多紀錄。版納還有了第三代,洱納生下了麗納和元元。

小朋友在上海動物園看大象新華社發

  公園工作人員徐建華說:“版納這頭象,母性特強。它自從生了第一胎以后,為了保護小象,幾乎不臥下睡覺。”站了30多年,它的關節和腳底受到慢性損傷。

  “象鼻頭”是西郊公園“魂靈頭”。沒南嬌就沒動物園的興建,沒版納就沒動物園長達數十年的亮點。三代同堂的大象為動物園重要元素,不僅躍上園標,1997年公園還落成“吉象迎賓”新大門,兩旁亞洲象雕塑長鼻搭起拱形門。

  華東師大生命科學學院王正寰副教授說:“現在,豐富動物園內容的手段已改變。一是與其他動物園交換動物。二是租借。三是已有動物繁殖,再也不去捕捉野生動物。”

  1974年,上海開啟與國外城市的動物交換。上海的友好城市橫濱和大阪的動物園,分別向上海動物園贈日本花鹿和企鵝、海獅各1對﹔上海分別回贈灰鶴、四川猴和白枕鶴、黑狼各1對。3年后,互贈互換增多並走向全球:舊金山贈猩猩2隻,回雪豹3隻﹔聖地亞哥贈彎角劍羚、弓角羚、水羚各3隻,回毛冠鹿、金貓各2對﹔布達佩斯贈美洲豹、密河鱷各1對,回小熊貓1對……

長頸鹿滿月——“母女”情深”本報記者邵劍平攝

  動物繁殖也日漸成熟,1956年西郊公園首次成功繁殖懶猴,此后有近200種野生動物在園內繁殖,其中懶猴、白椋鳥、斑嘴鵜鶘為國內首次繁殖成功,白鸛為世界首次繁殖成功。

  開往幸福的57路

  38年前,我在一初級中學任教。周一行政例會討論春游。大多數人認為:一不要出市區,減風險指數﹔二要找門少的公園,便於管理﹔三是同學不能去溜冰場,那裡治安問題多。最終定的春游地是西郊公園。

  學校去西郊公園是包車,自家去是自古華山一條道——乘從靜安寺到西郊公園的57路車,起點到終點0.15元。

  去時排長隊,回來時排隊更長,候車在綠竹棚裡。候車分坐隊、立隊,坐隊乘客坐滿33個位后,再放立隊乘客。游客往往去時都肯排立隊,想盡快到公園﹔回來都想排坐隊,一天下來太累。

小朋友們在西郊公園慧菁攝

  57路,滿載著無數上海人的美好憧憬,開往幸福的西郊公園。一進公園,若學校組織,多是告知下午集合地點和時間后,孩子就作鳥獸散。男生奔猴山、獅虎山,投食逗玩﹔女生看孔雀,引它開屏。自己去玩,就隨心所欲了。進大門沿主干道按逆時針走,可達各動物展區。開園初,展出動物種類50種不到,1957年過百種,1959年達293種共3561隻,1960年后逐步下降,1978年恢復到1959年水平。

企鵝在動物園裡漫步本報記者司佔偉攝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游客主要看鎮園之寶。除大象、熊貓為必看明星,還有值得看的是我國的珍稀野生動物和來自異國的動物。這裡有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紅斑羚圈養種群,它生活在青藏高原海拔2千米以上,1961年被發現。還有被列為“中國十大瀕危動物之一”的華南虎,上海動物園擁有華南虎數量在全國名列前茅,各地動物園的華南虎多是其后代。此外,珍稀動物還有金絲猴、揚子鱷等。外國的代表性動物有大猩猩、非洲獅、南美貘等。

上海動物園為熊貓慶祝生日本報記者賴鑫琳攝

  過去每周休一天,要拿出寶貴時間游玩不易,多在兒童節或作為獎勵孩子才能去白相西郊公園:路途遠、公園大、動物多,一玩一整天。此外,開銷也不小,除車費、門票,還有一頓午餐。學生春游、秋游都自帶干糧、茶葉蛋、零食和水、飲料。家庭游玩,自帶和在外吃飯皆有。園內餐食名氣最響的是蓋澆飯,蓋澆飯就是在飯上澆各種澆頭,排隊買飯的人數不亞於乘57路。在憑票供應年代,蓋澆飯不要糧票、肉票。分葷、素兩種,素的蓋澆飯每份0.15元,有黃芽菜炒肉片和豆腐干、筍片、黑木耳、卷心菜等。葷的蓋澆飯0.25元一客,大多是大排蓋澆飯。平時節約的父母,此時也會滿足孩子的願望。那麼多年過去了,那個大食堂的飯菜香味依然令人難以忘懷。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