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行動”以來,徐匯區報警類警情同比下降24%

人民網上海8月15日電 (王文娟 馬凱)近日,申城持續高溫,結合夏季治安特點與群眾對公安工作的期盼,徐匯警方以隱患清零、重拳打擊、從嚴防控為抓手,深入推進夏季治安打擊整治“百日行動”,行動開展以來,徐匯全區報警類警情同比下降24%,治安形勢持續向好。
挂牌治亂,一點一案,動態清零隱患
社會治安復雜區域挂牌整治工作是平安建設的底座基石。“沒想到這裡面住了那麼多人。”家住虹漕南路的沈先生說。這條路上曾有虹漕人才公寓、華燈公寓、悅來公寓和錦繡公寓等4家規模化租賃場所。經過前期排摸統計,4家場所均為工業屬性用房,經營面積共4600多平方米,客房300多間,在住人員500余人。該區域人員居住密度大、人員流動快,矛盾糾紛多,也給人員住宿登記與日常治安管理帶來難度。其中,有不少住戶是快遞外賣從業者,違規私拉電線給電瓶車充電等亂象屢禁不絕。由於場所內過道狹窄,房間大都在十多平米,有不少僅有內開窗,通風條件較差,消防設施設備老化陳舊,存在不小的防疫和消防安全隱患。
民警會同相關部門清查整治規模化租賃。
為此,徐匯公安分局成立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積極協同配合區消防救援、市場監管、康健街道等各部門形成合力,努力做通“大房東”工作,於今年7月提前完成該區域整治清退工作。現產權方已與承租方商定后續事宜,后續也將對空置房屋進行調整或改變業態管理。
“百日行動”以來,徐匯警方梳理了一批治安復雜區域,包括火災易發場所、交通事故多發路口路段,形成一點一方案,挂牌攻堅整治,確保清除亂點。緊密結合防疫情、穩經濟、保安全大走訪大排查,充分調動資源力量,“拉網式、全覆蓋、零容忍”開展排查整治,推動存量隱患徹底清零,增量隱患動態清零。
破案追贓,反詐宣防,為民保駕護航
“警察,別動!”8月7日11時許,徐匯分局刑偵支隊民警在上海南站區域抓獲當天凌晨入室竊取價值5萬元錢物的嫌疑人李某,並當場追回全部贓物。此時,距離李某踏上離滬的火車還有半小時,距離案發隻過去了5個小時。而在8月4日清晨,徐匯凌雲地區連續接報2起盜竊沿街商鋪的警情,共計損失現金1500余元。離案發8小時內,民警在閔行區將嫌疑人盛某抓獲歸案,追繳部分被盜財物,並成功串並同類型案件7起。
“現在接到報案后,我們經常連飯都顧不上吃,因為早一點追蹤到嫌疑人,就能盡量減少他出手銷贓的可能。”徐匯分局刑偵支隊反侵財隊隊長周鑫元說。全力偵破現行案件、想方設法追贓挽損,可謂是警方不變的追求。而對於作案持續時間相對較長的養老類詐騙,徐匯警方也廣拓線索渠道,帶著溫度去工作,先后為兩位被害老人追回購買保健品被騙的31100元和7300元。
“疫情過后,現在又有了謊稱流調人員、謊稱快遞延遲等詐騙類型,所以,對於騙子的套路,我們也要常學常新。”這是虹梅派出所綜合指揮室民警蔡嫻欽在為轄區漕河涇開發區內的企業員工開展反詐集中宣講時的場景。對於非現場類的電信網絡詐騙,徐匯警方嚴格按照“三個一”工作要求,對全區企事業單位財會人員開展全面排查及防范宣傳,全力控降非接觸詐騙發案。同時,堅持“集中研判、統籌打擊”,整合刑偵、網安力量,通過多個方向、線上線下多維度開展全量信息研判,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持續組織集群戰役,累計破案8起,抓獲嫌疑人26名,勸阻詐騙570人次。
行動以來,徐匯警方充分發揮刑偵、經偵、治安部門打擊破案主力軍作用,依法嚴厲打擊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違法犯罪,持續保持嚴打高壓態勢。共破案400余起,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370余名。
屯警街面,重點巡控,守護平安一夏
8月9日下午驕陽似火,西岸治安派出所民警朱麟篪、陳晟昊在徐匯濱江龍騰大道巡邏時,發現有位老人躺倒在西岸美術館周邊人行道上。兩人上前嘗試與老人交流,但發覺老人聲音微弱、意識逐漸模糊。於是,兩人合力老人移動到陰涼處,找來礦泉水喂其喝下,再幫忙撥打120並設法尋找其家屬。幾乎在救護車到場的同時,民警也聯系上了老人的家屬。原來,老人先前動過腦部手術,今天一大早獨自外出,未料體力不支中暑暈倒。最終,家屬趕往市八醫院與老人會合,老人轉危為安。
民警幫助中暑老人。
“最近白天氣溫高,身體弱一點就容易中暑﹔晚上稍微涼快點了,出來鍛煉的人又多了,濱江公共空間內的各類求助、糾紛警情也多了,所以我們基本屯兵街面,隨時待命。”朱麟篪說。“百日行動”以來,徐匯警方持續啟動高等級社會面勤務模式,最大限度把警力壓向街面,常態化、系統化、動態化“三化合一”屯兵街面,做到無令機動、聞令必動、得令速動,切實提升見警率、管事率和震懾力。採取“車巡+步巡”相結合的方式,重點圍繞武康大樓、黑石公寓、天主教堂等網紅打卡點,徐匯濱江、徐家匯商圈、上海南站等人流易聚集區位,開展武裝警力巡邏防控,加強東湖路、永康路、田林路等酒吧、夜排檔、飯店集中路段的夜間巡控,實現核心區域警力輻射范圍全覆蓋,守護群眾度過一個平安的夏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