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上海疾控提醒:7月下旬本市中暑死亡人數急劇上升,市民仍須謹防中暑

2022年08月10日09:31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據長三角環境氣象預報預警中心發布的數據,受副熱帶高壓控制,上海自7月31日以來出現今年第三波持續高溫天氣。截至8月8日,今年本市35℃以上高溫天數累計已達35天,其中,37℃及以上的酷暑天數為19天,位居徐家匯觀測站自1873年有正式氣象記錄以來歷史第三高位。夜間熱力也不容小覷,最低氣溫高於29℃及以上的夜晚高溫(“熱夜”)已有12天。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分析了本市近10年的中暑發病和死亡累計日報告曲線,發現7月下旬病例數和死亡數急劇上升,8月中下旬下降進入平台期。

市疾控中心專家許慧慧介紹,高溫中暑死亡的影響因素,包括環境因素、場所因素和個體因素。

環境因素方面,日均死亡病例數與熱浪期極端最高氣溫呈現顯著的正相關。最近發布的一篇論文中,研究者對1981年至 2010年間日本、韓國、中國的 28 個城市的每日死亡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氣候變暖將顯著增加“熱夜”及其帶來的疾病負擔,“熱夜”短期暴露與居民死亡之間存在顯著正向關聯。研究者預估從 2010 年到 2090 年,平均“熱夜”強度將增加近一倍,導致疾病負擔增加近六倍。

場所因素方面,室內環境溫度、居住環境有無空調影響較大。既往上海報告的所有室內中暑死亡病例,住所內都沒有空調,或者有空調但未使用。個體因素方面,老年人、兒童、孕產婦,以及合並有心腦、呼吸系統疾病的人群更易發生中暑,低收入人群、對高溫缺乏基礎防護知識的人群高溫中暑風險較高。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死亡病例發病日期多數位於熱浪后期,因為長時間高溫天氣,讓人體內的熱蓄積得不到釋放,后期身體實在抵抗不住,就容易發生中暑死亡。因此,從今年的高溫情況來看,防暑降溫措施還需要持續一段時間。

一般來說,先兆中暑和輕症中暑的愈后良好,不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后果。“而在重症病例中,僅熱痙攣病例及時救治后預后較好,如果發生熱衰竭、熱射病,則死亡可能性較高。”許慧慧建議,一旦出現頭暈、頭痛、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等先兆中暑症狀,需要及時脫離高溫環境,或採取現場降溫措施。一旦出現意識不清、抽搐等重症中暑症狀,要及時就醫或由他人送醫。

許慧慧提醒,市民朋友們應及時留意氣象部門發布的高溫預警提示。對需要特別關注的場所和人群,應大力開展健康宣教,提供防暑降溫便利,包括機場、車站、工地以及常態化核酸採樣點等重點場所,戶外工作者、防疫一線醫務工作者或志願者、交警、老年人等重點人群,以及高齡、獨居、患病、生活困難等社區重點人群。

(責編:沐一帆、嚴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