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社會| 法治

死亡率高達50%!高溫天警惕熱射病這個“殺手”

2022年07月15日17:11 | 來源:東方網
小字號

原標題:死亡率高達50%!高溫天警惕熱射病這個“殺手”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7月14日報道:要說最近什麼最熱?當然是天氣了。上海持續高溫,江浙滬都要變成“工折戶”了。40°的天氣已經是常態,妥妥開啟“蒸烤模式”,大家都直呼熱死了。事實上,“熱死人”還真得有可能發生。伴隨著高溫而來的熱射病多次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熱射病又稱為重症中暑,是一種非常凶險的急症,主要是指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汗液不能及時排出,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引起皮膚干燥、肌肉溫度升高等症狀,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出現局部肌肉痙攣、高熱、無汗、口干、昏迷、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等症狀。它有3個突出特征:

  ①高溫(體溫超過40°)

  ②沒有汗液排出

  ③意識模糊、驚厥,甚至無反應。

  嘉會醫療全科醫生翟霄燕分享:“人體溫在37°C時,機體產熱和散熱相對平衡,身體機能也最穩定。在體溫有所升高時,也能有一個調節的機制,但當超過一定極限時就會導致機體器官不耐受,產生器官衰竭。”

  比如,對於心臟來說,當體溫超過37℃,逐漸升高至超過40°C時,心輸出量會成倍增加,耗氧量也增加約40%。但當體溫到達42℃時,心輸出量和耗氧量反而會突然下降,並出現心肌壞死。這就是超高溫超過組織耐受極限,使得器官功能衰竭所致。因此,熱射病致死率高達40%至50%,對於50周歲以上的人,死亡率甚至達到70%左右。

  熱射病危害這麼大,那我們該如何判別熱射病和普通中暑呢?

  一般熱射病有以下症狀:

  - 輕度中暑:又稱先兆中暑,表現為:口渴、食欲不振、頭痛、頭昏、多汗、疲乏、虛弱,惡心及嘔吐,心悸、臉色干紅或蒼白,注意力渙散、動作不協調,體溫正常或升高等。

  - 重度中暑: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表現為:高熱(直腸溫度≧41℃)、皮膚干燥(早期可以濕潤),意識模糊、驚厥、甚至無反應,周圍循環衰竭或休克。此外,勞力性者更易發生橫紋肌溶解、急性腎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

  “戶外長時間作業的環衛工人、建筑工人﹔長時間呆在封閉房間、汽車裡的人﹔患有慢性病,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年老體弱者、兒童和孕婦等,都是熱射病的高危人群。” 翟霄燕醫生提醒道:“如發現熱射病症狀的患者,需第一時間將患者轉移至陰涼通風處,然后讓其平躺、物理降溫、補充水分(鹽水最佳)等,同時及時撥打120急救,且在急救途中救治不能停歇,注意防止抽搐產生的額外傷害。”

  同時,翟霄燕醫生也分享了一些貼士,更好地幫助預防熱射病的發生:

  一、高溫天氣下需盡量避免在11-16時外出,如必須外出則要做好防暑防晒的准備。

  1. 准備防暑必需品。首先是防晒用具,如涂防晒霜,戴寬檐帽、充足的水﹔穿寬鬆透氣淺色服裝,隨身攜帶防暑降溫藥品,如藿香正氣滴丸、十滴水、人丹、風油精等。

  2. 科學補充水分。少量多次飲水,可每隔15~20分鐘補水200毫升,水溫不宜過高。大量出汗,要額外補充鹽分和礦物質,也可適當飲用糖水或運動飲料。

  3. 注意散熱。可以用冰毛巾擦身體或是風扇進行物理降溫。炎熱難擋時可用涼水沖手腕,每隔幾小時把手腕放在自來水龍頭下沖5秒,有助降低血液溫度。

  二、保証充足睡眠。讓大腦和身體得到充分放鬆,可以通過佩戴眼罩等方式改善睡眠環境,從而保証睡眠質量。

  三、幫助自己適應環境。溫度的突然變化,會使人體倍感壓力,要有意識地讓自己去接觸一些高溫環境,適當關閉一段時間空調,此外,再熱的天氣空調溫度也不能開太低,應在26°左右,不能低於20°,以此鍛煉提高自己的耐熱能力。

  最后叮囑一句,高溫天氣盡量少外出,如果感覺出現中暑症狀較重時,千萬不能大意,一定要盡快就醫。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