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昔日“廢地”變寶地,上海如何補全中心城區內最大的一塊“留白”?

2022年07月13日09:14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這是上海中心城區一塊不可多得的“留白”。地處上海西北角,外中環之間,上海五大重點轉型區域之一,總佔地面積約6.3平方公裡的寶山南大地區,如今成為上海外環內面積最大的待開發區域。

因為稀缺,所以更被寄予厚望。這段時間,南大區位能級不斷提升:在加快南北轉型戰略加持下,南大等重點地區進一步獲得政策支持﹔在最新公布的市級特色產業園區名單裡,“數智南大”榜上有名。曾經環保地圖上的“黑色地塊”,歷經十余年終於洗盡鉛塵,南大變“廢”為寶,蓄勢待發。

污染重地建起數智新城

“留白”來之不易。在南大智慧城規劃展示館內,記錄著這樣一段歷史: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鄉鎮企業和衍生小作坊在南大地區逐漸興起,大型廠房被層層轉租。彼時的南大地區違法搭建普遍,違法居住扎堆,用地產權混亂,“一屋檐,百作坊”場景隨處可見。

2014年,寶山區南大地區俯瞰

南大轉型,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攻堅戰。2009年,南大地區便啟動了環保綜合整治,十多年來,從談判動員到拆違騰地,從土地收儲到環境整治,南大6.3平方公裡土地終於脫胎換骨,污染重地成為白紙一張。

如今在白紙上作畫,要體現大手筆,更要仔細雕琢。

臨港南大公司辦公室裡,挂著兩張不同年份的南大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圖。不同色塊代表不同用地性質。最直觀的感受是,最新的控規圖以綠色為底,像繡花般精細。

2017年,寶山區啟動對南大地區新一輪規劃編制,請來美國SOM建筑設計事務所開展城市設計,涉及產業策劃、智能城市、綜合交通、地下空間等10余個專項規劃,經歷6至7輪將近三年編制周期,最終確定了現在的方案。

寶山南大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

“在保持住宅體量與綠化面積不變的前提下,我們對總體開發體量、產業體量、建筑高度、路網密度等方面進行優化,地區總建筑規模由原規劃的453萬平方米提高至541萬平方米,其中總部研發、商務辦公建筑量合計約192萬平方米,實現了土地資源的集約高效利用。”臨港集團規劃發展部設計師孫唯說。

控規圖中,南大路和祁連山路將整個南大劃分為四個象限。四個象限內,共有6個建筑組團,每個組團裡,又搭配了不同性質土地,構建出若干產業、居住、服務等功能復合疊加的生態空間。

數字化轉型也是南大地區的一大亮點。南大是寶山數字化轉型“雙核五圈”中的重要一核,重點打造數字孿生城市。“南大是中心城區可以從零開始、整體推進‘數字化轉型’的一個板塊。”孫唯說,在區域總控指引下,我們已經搭建好了數字孿生城市的頂層設計,將以城市全要素的數字化為核心,通過“地下、地上、雲端”三個維度,將南大打造成國內領先的數字孿生城市。

站在南大首發項目百米雙子塔樓上極目遠眺,一馬平川的土地上,嶄新的南大正在加速崛起。

政企聯手發揮專業優勢 

“載體建成之日,就是企業進駐之時。”臨港南大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吳文浩表示,南大首發項目今年年底完工后,將迎來一大批企業入駐。招商引資實現“加速度”背后,正是把產業開發交給真正懂市場的行家裡手。

2月18日,工人在寶山南大地區臨港南大科創先行區參加開工活動

作為以園區開發、企業服務和產業投資為主業的市屬大型國有企業集團,臨港集團有30多年的園區開發經驗,依托“區區合作,品牌聯動”模式,全面參與上海重點區域轉型升級。早在2016年,臨港集團與寶山區簽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奠定了“南大、新業坊、城工園”在寶山區“三箭齊發”,這也成為南大提前招商的一個支點。

滬市主板上市的智慧醫療供應商企業塞力醫療,是臨港南大公司引入的重點項目。2020年,塞力醫療與寶山區人民政府、臨港集團簽訂三方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塞力醫療在寶山南大設立全國第二總部,驅動企業在上海、華東乃至全國的醫療大健康產業的發展。

塞力醫療區域市場經理周欣菲表示,塞力醫療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已入駐臨港城工園,塞力醫療第二總部即將進駐數智南大。“我們將借力寶山打造上海科創中心主陣地的優勢,加快推進智慧醫療大健康事業發展,將高度創新的生物技術和診斷技術的研發、生產、制造項目落戶寶山,加快形成區域內醫療健康產業創新示范。”

而園區的意義,並非只是為企業提供一塊辦公載體。上海疫情期間,塞力醫療的核酸檢測備案審批亟需協助。臨港南大公司獲悉后,積極聯系相關部門,幫助企業快速完成相關驗收環節遠程核驗,獲得了新冠檢測項目測量審批文件。5月以來,塞力醫檢便承擔了寶山區顧村鎮37萬人口的核酸檢測任務,佔寶山轄區內檢測任務的五分之一。

臨港南大全力發揮招商優勢之外,還將完成 “從招商到造商”的轉變。臨港南大科技創新部負責人趙晶說:“我們將以大企業創新、小企業創業為抓手,培育產業、孵化企業,將南大地區打造為上海科創高地。”

換道超車提升區域能級

自去年年初全面啟動建設以來,短短一年多時間,南大地區已形成較好的產業集聚。

臨港南大招商服務部負責人丁奕斐介紹,去年全年,園區引進企業共計223家,其中數字經濟企業123家﹔數字經濟產業全年營收佔園區企業60%,稅收佔比達84%。

聚焦“數字經濟”市級特色園區,南大正著力提升產業能級,開辟數字經濟新賽道,引入一批“新勢力”。

去年7月,數字化新零售企業妃魚網絡選擇落戶寶山。整整一年的時間,妃魚獲得了更為顯著的發展。員工數量從600余人擴充至近800人,與上千家線下傳統商家實現了深度合作。

妃魚合伙人王華眼裡,寶山是一塊“充滿魅力與活力的創新寶地”。“這裡有很多像我們一樣的科創企業,我們感受到的寶山是支持科技創新、富有活力的。寶山一直在全力打造科創中心主陣地,有堅實的產業基礎,有完善的生活配套,有切實的政策支持。”

妃魚網絡直播間

據了解,南大園區企業可充分享受“大張江”“寶山科創30條”“環上大科技園專項政策”等產業支持政策,同時,園區特色扶持政策也正加緊研究,全力培育扶持產業集聚發展。“還比如6月份剛剛頒布的‘寶山46條’,妃魚產業鏈上租用妃魚辦公空間的小微企業都享受到了政策輻射,這對培育繁榮的產業生態是強有力的支持。”王華說。

“數智南大”是南大產業園區核心板塊,未來包括妃魚網絡等一批在線新經濟企業將入駐其中。目前,上海還沒有一個閑置高端消費的產業集群,妃魚則希望在這片創新沃土開拓,打造“中古一條街”,促進閑置高端消費產業整合,形成符合南大及寶山區發展方向、提升城市軟實力的高端消費品數字科創產業集群。

“按照計劃,我們將引進數字經濟企業不低於300家,培育總部型龍頭企業20家、上市企業10家,實現產值規模超300億元、產業稅收30億,匯聚人才3萬名以上,形成具有顯著特色的上海市數字產業發展新格局。”丁奕斐說。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