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活中的非遺光彩,閔行獬(xiā )豸(zā)
三月以來,新冠病毒肆虐。在同心守“滬”、堅決打贏大上海保衛戰的號令下,千萬白衣天使和“大白”志願者夜以繼日戰斗在抗戰第一線,為健康平安筑起銅牆鐵壁。閔行區非遺傳承人和非遺愛好者用各種藝術形式記錄下抗疫一線的感人瞬間,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傳遞溫暖和感動的力量。
2022“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COMING
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主題為
“連接現代生活 綻放迷人光彩”
閔行區以線上展覽方式
特別展示特殊時期中的非遺力量
展現現代生活中的非遺光彩
以藝聚力,“遺”起抗疫
社區封控期間,社區志願者、方艙建設者、醫務工作者等奮戰在一線人員讓傳承人們感觸良多,部分傳承人也親身加入到社區志願團隊中,用作品記錄下自己的經歷,他們不僅是參與者,也是記錄者。
莘庄鉤針編結傳承人團隊創作的鉤編作品有《“最美”花束》《抗疫天使》等作品對“大白們”的致敬,也有《綠“馬”》《美麗家園》等作品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金龍華特意將這些作品贈予社區志願者表達自己的敬意與感謝。
《抗疫天使》作者:金龍華
《美麗的家園》作者:孫穎棣
《綠碼,綠馬》作者:林花
生漆調制運用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袁榮富以脫胎技藝和雕填技藝為主要技法創作《背影——大白》,展現了志願者運送物資的忙碌場景。
紫砂藝術代表性傳承人張永千取材不能見面的家人、日夜奮戰的方艙建設者創作滿含深情的作品《爸爸我們挺好的》《夜以繼日》。
漆器制作技藝作品以詩詞《送瘟神》為靈感,作者俞平以刻漆和描金兩大技法表現疫情過后恢復往日風採的上海。
馬橋鎮文體中心借用《敦煌女兒·守望理想》唱段創編滬劇演唱唱段《守護者》,展現社區配藥志願者的心路歷程。
葫蘆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郭海洋,在葫蘆上作畫,作者看到醫務工作者趴在凳子上休息的疲憊模樣,有感而發創作《脊梁》﹔又以民間雷神、火神形象創作作品表達疫情早日結束,生活回歸正常的祈盼。
香囊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陳杏芝在小區封控期間為樓棟鄰居送上香包,為我區企業提供了500余枚香囊作為企業復工員工慰問品。
遺產日前夕,新虹街道組織了線上香囊課程,受到了社區居民與白領的喜愛,點擊下面的視頻你也可以雲學習∼
非常時期,非常期盼
封控期間,期盼疫情散去恢復往昔是每個人的期盼,傳承人們也用不同的方式來抒發抗疫必勝的信念,用自己的熱情加入到宣傳疫情防控的隊伍中來。
滬諺代表性傳承人周曙明則面向兒童,創作抗疫童謠,用朗朗上口的本地方言勸誡小朋友做好個人防護,安心居家學習。
上海細刻代表性傳承人樊星濤、古船微縮復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楊生美、京劇名家臉譜畫代表性傳承人顏小雷、女紅技藝(布藝)代表性傳承人王龍珠、面塑主要傳承人張春蓮等創作的作品都意在期盼疫情早日散去,繁花盛開人間,正如攝畫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周澍均所書:“景觀大好清零后,意志彌堅決策前。且待新枝花爛漫,九州共唱艷陽天。”
居住在我區的非遺愛好者們
也紛紛記錄下特殊時期中的點滴
在日常生活中
請市民朋友們繼續加強自我防護
堅持防疫“三件套”、防護“五還要”
保持身體健康與心情平和
(來源:今日閔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