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應開盡開、救治不停,滬上醫療機構疫情防控與日常診療並重

2022年05月07日18:22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上海5月7日電 (龔莎)五一以來,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全面恢復所有類型門診服務,住院診療服務已陸續全面恢復,單日門急診量已破萬。 

3月疫情發生以來,醫院充分發揮各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黨員沖鋒在前,全體醫務職工統一思想,攻堅克難,嚴格做好疫情防控,全力保障疫情期間醫療服務,共同守護患者生命安康。中山醫院門急診堅持始終開放,確保急危重症患者和危重孕產婦的救治﹔三個新冠救治機構全力救治新冠無症狀感染者、輕型、普通型及合並基礎疾病患者﹔時刻響應核酸檢測任務等緊急醫療支援,醫院單日最高核酸檢測量達16000余管﹔住院手術不停擺,3月至今共完成41台心肝腎移植手術。五一期間,院士領銜開展互聯網醫院“雲端”義診活動,義診近3000人,“閃送”藥品近400單。

門急診始終開放,全力滿足患者就醫需求

疫情之下,在切實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中山醫院急診始終處於開放狀態,且保持高位運行。4月25日中午,短短15分鐘,急診就迎來了7部救護車,還有1位由警車運送而來的危重患者。面對急救“井噴”,搶救區醫生無法同時接診如此多的患者,於是急診台面醫生、留觀醫生、急診總值班一起緊急支援,處理好患者病情,再繼續返回原崗位工作。

近兩月,急診多次單日接診量超1000,較平日上升42.85%﹔救護車單日接診多次超100輛,較平日上升68.33%﹔搶救室患者多日突破160人,較平日上升23.07%。面對挑戰,中山急診快速啟動應急預案,迅速調配人力。面對“連續作戰”和“長時作戰”,黨員、團員帶頭主動請纓,確保急危重症患者和危重孕產婦的救治。

中山醫院率先上海全市開出了社區配藥門診,每日開診,堅持至今。為了提高配藥效率,中山醫院門診專門為社區志願者開設了挂號和取藥的專窗,憑病史記錄由全科、中醫科等科室的醫生開藥,醫生也會根據患者病情適當放寬配藥時限。為避免取藥時發生人群聚集,藥劑科會提前告知志願者取藥時段,並創新性地在后台設置了多輛“藥車”,分流取藥,確保了快捷高效。4月18日,社區配藥門診挂號量達到885人次。

在全域靜態管理期間,中山醫院堅持門診血透、門診放化療,保障重、大疾病患者的就醫需求。門診化療每日預約量在100個以上,與疫情前基本持平。隨著上海市按照“三區”實施分區分級差異化防控管理,醫院從滿足患者就醫需求出發,自4月18日起堅持所有科室門診開放,並根據本日就診人數實時增派醫生。為了給醫患雙方創造安全診療環境,醫院門診全面提升了門診工作人員防護級別,醫院還進一步增加環境消殺的頻次,每天開診前、開診后都要進行所有門診區域的環境消殺。5月5日,門診量(含核酸檢測)達8998人次。

而對於“封控區”和“管控區”的患者也可以通過中山醫院的互聯網醫院在線就診,長期就診的慢性病患者可以自助復診極速配藥。醫院積極協調,盡量解決互聯網醫院“送藥難”的堵點,近期在徐匯區各方的支持下,互聯網醫院藥品已經可以在徐匯區范圍內配送,上海全市配送藥也正在多方協調推進中。互聯網醫院也支持藥品自提。

近千位醫護支援抗疫,實現“1+3”聯動救治

除了中山醫院總部“主戰場”,中山醫院已陸續派出近1000名醫務人員參與建設新冠救治機構、核酸應急採樣等“分戰場”。向三個新冠救治機構——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臨時執業點(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閔行體育館亞定點醫院、徐匯西岸A館方艙醫院,派駐醫務人員共718人,黨員佔比40.5%,成立了三個臨時黨支部。3月初以來,中山醫院負責了兩個定點救治(后備)醫院和兩個集中隔離救治場所的籌建、管理和救治工作(其中原負責的徐匯漕寶路集中隔離治療點4月10日移交至山東醫療隊)。截至5月6日三個機構共開放2657張床位。至今已收治新冠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10196人,出院8200人。

為了能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中山醫院組建了兩支應急儲備醫療隊共100人。儲備院感及核酸採樣團隊438人和后勤人員800余名。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臨時執業點(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是新冠肺炎救治臨時定點醫院之一,與近期由方艙轉型升級而來的閔行體育館亞定點醫院均主要收治新冠陽性普通型及基礎疾病(穩定期)患者以及老年群體,醫院配備相應專科醫護及醫療救治設施設備。定點醫院常見基礎疾病學科布齊,一方面確保感染者慢性病治療延續性,一方面加速轉陰。

不久前,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臨時執業點(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會議室,一場線上會診緊張進行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牽頭多學科專家團隊,會診一名93歲重症老人,讓患者轉危為安。

閔行體育館升級為亞定點醫院后,將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臨時執業點(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中山醫院母體醫院形成閉環救治。一旦定點醫院出現感染者急救需求,將在兩小時內啟動閉環管理,轉至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臨時執業點(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而作為母體,中山醫院疫情以來每天定時專家會診,對疑難危重症進行最優化治療方案,竭盡全力發揮中山力量,呵護市民安康。

奮戰危急重症搶救一線,成功挽救多位患者

“在疫情期間順利接受肝移植手術,真是太欣慰了。”得知能夠獲得手術救治的姚女士和家人感慨不已。4月27日晚上10時許,在歷經5個多小時的肝臟移植手術后,姚女士安返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外科監護室。這是4月以來中山醫院完成的第8例肝移植手術。

年近花甲的姚女士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炎已有10余年,今年3月中旬因“嘔血、黑便”就診於外院,考慮到她有肝硬化伴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外院予以手術套扎治療,術后雖出血情況得以控制,但陸續出現了腹脹、腳腫等肝硬化並發症,為尋求進一步診治,姚女士來到中山醫院肝外科周儉教授門診就診。考慮到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病進展,合並“肝硬化、脾大、上消化道出血”,且存在心臟冠脈多支多發斑塊,伴管腔中-重度狹窄,在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教授指導下,經心內科錢菊英教授會診充分評估心臟功能,肝外科MDT團隊討論后建議患者行肝臟移植手術。

4月26日,成功匹配到肝源的好消息傳來。4月27日一早,姚女士匹配到的供肝被順利獲取,並及時運輸到了中山醫院肝外科手術室。當天下午4時許,由樊嘉院士、周儉教授帶領的肝移植團隊在手術室緊鑼密鼓地進行著肝移植手術,切除病肝后,對供體與受體的靜脈、動脈和膽管一一進行吻合。在肝外科、心內科、麻醉科、重症醫學科、護理部、放射科、輸血科等團隊醫務人員的“保駕護航”下,姚女士全程情況平穩,手術順利,歷經5個多小時平安返回肝外科監護室,術后以抗排異、保肝、止血及營養支持治療。4月28日,姚女士移植新肝功能恢復良好、心功能穩定,順利拔除氣管插管。據悉,中山醫院住院手術不停擺,3月至今已共完成41台心肝腎移植手術。

4月26日下午,在剛開診的周平紅專家診室裡,患有因膽總管結石引起梗阻性膽管炎的廖女士終於迎來了生的希望。第二天,周教授就為患者施行了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ERCP),手術隻用了短短10分鐘就順利將她膽總管中的結石取了出來,“真的謝謝周主任救了我的命。”剛處理完一台緊急手術,“大國工匠”的第二名患者已在手術室外“就位”了——90歲高齡的王爺爺患有晚期胰腺癌已侵犯十二指腸造成梗阻,頻繁嘔吐無法進食,雖已放置胃管減壓,但未完全解決梗阻嘔吐問題,周主任為他做了十二指腸金屬支架置入術,支架放置后,腸內狹窄梗阻的症狀改善了,患者又能進食了。幽門梗阻患者無法進食,因為胃瀦留患晚期胃癌的江西熊先生也因病進食困難,“這位患者也是放了胃管減壓,但效果不明顯,胃裡大量食物,一開始幽門也看不清,所以手術有些困難。”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周平紅教授終於在胃鏡下成功放置了支架,解除了患者病痛。連續作戰三台手術,倒也是一氣呵成,解決了三個急死人的“老大難”。

自3月初起,中山醫院急診骨科始終處於開放狀態,在切實做好疫情防護的前提下,醫療救治工作從未停歇。3月份共實施四肢及脊柱骨折手術約190余台,較去年同期增加1/3以上。3月底,科室為應對封控期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及時做好預案,調整創傷組人員配置,在醫院護理部、供應室、醫務處、耗材管理科同事的協助下做好醫療器械准備。在實行封控的4月,骨科單月完成手術量超過90余台,這其中包括骨折復位內固定手術、髖關節置換手術,脊柱腫瘤及骨折的神經減壓手術等。

既要從嚴從細做好疫情防控,也要全力以赴保障患者救治,這是疫情時期醫療機構必須承擔的職責和使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體中山人秉承“一切為了病人”的中山精神,殫精竭慮,守“滬”安全,為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市民筑牢疫情防控屏障不懈努力。   

(責編:龔莎、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