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上海“藝起前行” 陪你共度宅家九日
228項“雲演藝”、77項“雲展播”、22項“雲展覽”、21項“雲講座”,共計348項重點活動,覆蓋戲曲、曲藝、交響樂、民樂、舞劇等多種藝術形態,密集於3月28日至4月5日這9天期間推出——這是新一輪“藝起前行”文化文藝內容在線供給。
上海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抗疫硬仗。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盡快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3月28日5時起,上海以黃浦江為界,分批開展新一輪核酸篩查,直至4月5日3時解封。封控區域內,所有人員足不出戶,大上海進入前所未有的靜默期。
市民菜籃子全力保障,精神食糧同樣需要充分供給。為陪伴市民居家抗疫,上海各文化文藝單位增加“藝起前行”供給力度,以優質文藝作品集聚市民共情共鳴,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凝聚強大能量。
上海“藝起前行”,共迎春天到來——
片單星光熠熠,咱們線上見
無法親身前往劇場,觀眾能通過雲端,再度與全球精彩演藝現場相會——
受疫情影響,上海大劇院部分線下演出取消至4月。3月29日,由上海大劇院出品、百老匯點播網聯合制作的線上流媒體品牌《巡演零號站》宣布第一季“限時返場”,於3月30日至4月8日為觀眾免費播映八期精選節目,在雲上空間為觀眾帶來高品質舞台現場。
片單星光熠熠。如英國皇家芭蕾舞團,3月30日至31日,觀眾可以通過多個線上渠道免費觀看英皇的兩部大型芭蕾舞劇——《睡美人》和《愛麗絲夢游仙境》,前者有著“古典芭蕾百科全書”的稱號﹔后者由新生代編導克裡斯托弗•威爾頓為英皇度身定制,二者以華美的想象展現童話奇境,尤為適宜闔家欣賞。
英國皇家芭蕾舞團芭蕾舞劇《睡美人》
上海九日,居家不寂寞。精心烹飪的文藝大餐,總有一款能打動你——
細細端詳,228項“雲演藝”活動中,上海評彈團、上海歌劇院、上海滬劇院、上海民族樂團等本市主力文藝院團紛紛拿出精品節目。上海大劇院、上海音樂廳、上海宛平劇院、上海文化廣場等將曾在劇場上演的精品內容搬上雲端,打造足不出戶的演藝現場。
77項“雲展播”包括內容豐富的影視劇和電視節目、紀錄片、廣播節目,東方有線數字電視、百視通上海IPTV、百視TV等推出大量限時免費內容。
22項“雲展覽”由上海圖書館、上海市作協、上海市文聯、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中華藝術宮、劉海粟美術館等聯袂獻上。其中既有抗疫主題文學作品,也有導覽導賞。如中華藝術宮、上海久事美術館、上海明珠美術館,都開放歷次展覽的全景看展。
21項“雲講座”既有文學作品、兒童繪本的分享會,也有非遺課堂、音樂課堂、太極拳、朗誦等多種項目,豐盈更多市民的精神世界。
越是這樣的時刻,越是需要“藝起前行”
“越是這樣的時刻,越是需要戲劇”,一位觀眾在上話微信留言處寫道。
疫情爆發這幾年來,“藝起前行”已成為上海一項頗具辨識度的文化品牌。2020年初的首輪“藝起前行”,如上海芭蕾舞團就曾試水直播“雲課堂”,上芭演員足尖輕點、雲端起舞,創造出千萬級的大聲量,2021年初就躋身“抖音十大藝術機構”。
2020年初上海芭蕾舞團就曾試水直播“雲課堂”
本輪疫情爆發以來,上海從3月11日起統籌指導各文化文藝單位“藝起前行”,同時發動新文藝群體積極參與雲演出、雲展覽、雲美育活動,首批百余項活動陸續推出,讓不少觀眾獲得藝術的滋養與療愈。
“看話劇去安福路”。疫情讓位於安福路的上海話劇中心大幕暫歇。從3月12日起,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推出雲端劇場,從《商鞅》《秀才與劊子手》,到《萬尼亞舅舅》《太太學堂》等,一部部經典作品排過來,“雲上安福路”依舊火熱。數據顯示,僅上話微博號線上觀看次數已超過439萬次。
上海交響樂團因建筑外形,一直是樂迷口中的“餛飩皮”。如今,“上海交響一碗餛飩”微信小程序,結合今年推出的“莫扎特的音樂盲盒”系列音樂會,打造“莫扎特的音樂專輯”專欄。每周五還推出“周末線上音樂會”,3月18日首場直播《勃拉姆斯的單簧管五重奏》吸引34.3萬人次在線觀看。
上海芭蕾舞團則繼續發揚揮“口罩芭蕾”精神,精選優秀海派芭蕾作品移師雲上,通過網絡向上海、中國乃至全球觀眾傳遞愛與希望的力量。
3月30日,上海芭蕾舞團將繼續開啟“芭蕾雲課堂”,由團長辛麗麗領銜帶領上芭骨干演員,為舞蹈愛好者教授芭蕾基礎課。吳虎生編導的海派芭蕾新作《沒有邊界的旅程》則提前開始排練,計劃通過直播,邀請觀眾一同見証一部作品誕生的過程。
慢下來,發現上海更多的美
從3月19日起,上海音樂廳推出的全新線上產品“藝起前行︱從日落開始——上海音樂廳絕美視角慢直播”,每天日落前1小時開始在上海音樂廳官方視頻號和嗶哩嗶哩直播。
慢直播從上海音樂廳二樓視角對准上海的落日天空和夜晚景色,配以音樂會音頻,如“原味巴赫——馬漢•埃斯法哈尼羽管鍵琴獨奏音樂會”“純粹巴赫——阿爾班•葛哈德大提琴獨奏音樂會”“日落黎明——鞠小夫鋼琴獨奏音樂會”,讓觀眾“靜幀”欣賞上海音樂廳陽台視角的落日與鳥鳴,靜待華燈初上,欣賞上海夜景。
“想以這樣一種獨特的方式,給疫情下居家的市民朋友治愈慰藉。”上海音樂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藝起前行︱從日落開始——上海音樂廳絕美視角慢直播”
慢下來,是疫情防控的必然,苦中作樂,居然也有些許難得之感。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也能成為應對疫情的一味良藥。
滬上戲曲院團各展風採,讓戲迷在家也能過足“戲癮”。上海京劇院推出新創大戲《紅色特工》、《大唐貴妃》選段,后者是因疫情防控而延期的演出,此次通過直播,滿足觀眾居家觀摩需求﹔上海昆劇團推出精華版《長生殿》選段,“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上海評彈團開啟“網絡鄉音書苑”,在雲端推送評彈專場……
上海群藝館“市民美育雲客廳”3月15日亮相,“雲培訓”“雲演出”“雲展覽”“雲故事”四大板塊推動優質公共文化資源在線共享。上海市群藝館館長吳鵬宏坦言,這不只是疫情防控背景下催生的文化館服務方式,也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公共文化服務的現實需要與發展趨勢。”
“藝起前行”活動受到市民歡迎。“雲上安福路”“上海音樂廳絕美慢直播”形成網上熱點話題,市民點贊留言“夜晚,鋼琴聲從手機中緩緩流淌,像森林裡的靜謐小溪。那一刻,覺得無比安心。”“相信如常的生活、如常的上海一定會很快回來,我想和這座城市一起,擁抱春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