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上海農產品量足價穩卻有人覺得“買不到”?原因找到了

近期,有部分讀者反映,上網買菜要“拼手速”,或者遇到“配送小哥已經約滿”的情況,想買菜卻買不到。
但另一方面,政府部門和相關企業都表示農產品量足價穩。市商務委副主任劉敏在3月13日上海第121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市商務委已建立重點批發市場、超市賣場、電商平台等保供企業名單,會同相關部門加快建立省際和市內物流運輸綠色通道,優先保障相關從業人員核酸檢測,確保主副食品市場供應平穩有序。目前,電商平台在本市各前置倉剛需品類的平均備貨量達到了日常的1.5到2倍,大部分區域貨源供應較為充足。
為什麼市場供應充足消費者卻覺得買不到?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嘗試了各種上網買菜平台,並實地探訪農產品供應情況。
親身體驗:線上配送搶手,線下供應充足
記者分別通過叮咚買菜、盒馬、美團買菜等線上平台,模擬選購農產品。從實測結果看,線上電商平台給出的配送預估時間確實比平日承諾明顯延長。
最近一個雙休日,記者9時左右通過各大平台買菜,發現最早可預約的配送時間均為下午﹔在14時許預約,平台顯示“配送小哥已全部約滿”,無法配送。但到了21時再打開相關app,發現可以預約次日一早的配送。美團買菜更厲害:臨近23時左右下單,顯示可以在次日凌晨0:01送達。
美團買菜深夜仍舊接單並提供配送服務
從選購過程看,相關平台主要是缺乏運力,但缺貨的問題並不突出。雖然在下午,有部分農產品顯示“售罄”,但有可替代的同類產品﹔而且在晚上預約次日送貨時,部分“售罄”產品的選項又恢復了。
那麼,這些網點的現場又是什麼樣子的?記者選擇了在深夜23時仍提供配送服務的美團買菜西康路站點實地探訪。站長馬雷告訴記者,該站點已經24小時運轉,面向市民則提供6:30至23:00的接單服務,“市民們可以放心,站點完全不缺菜,只是因為線上需求太大,配送力量有限,所以配送效率比以往低一些。但我們爭取當日的訂單當日送達。”他粗略估計了一下,此前該站點的日均訂單在1600單左右,最近幾天驟漲至2700單以上,甚至出現了單日3000單的新高峰。從站點離開的配送小哥也“全力以赴”——以往,單次配送攜帶五六個訂單的產品,但眼下一次會攜帶10多個訂單。
配送小哥全力以赴,力爭當天訂單當天送完
雖然配送力量吃緊,但站點的供應很有保障。在現場,各色春菜琳琅滿目,還有很多方便的預制菜、快手菜、各色休閑零食等。
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部分市民反映的“買菜難”更准確的表述應該是“送菜慢”,因為在線下銷售渠道,各種農產品供應很豐富。在盒馬189店,米、面、油、禽、肉、蛋、水產以及各種預制菜、半成品、時令點心青團等全部敞開供應,消費者隨到隨買。不過,同一時間消費者如果通過線上App下單,則很可能看到“配送小哥已約滿”的提示,短期內無法收到商品。
當盒馬線上顯示“小哥預約已滿”時,線下店可以隨到隨買
除了生鮮電商,大部分深入社區的商超賣場、菜市場等也都正常營業,菜價親民。在西康路上的躍康菜市場,即便是工作日下午,市場內的“靜安區保供應優惠專櫃”仍舊供應充足,每斤1.2元的大白菜、每斤1.4元的青菜、每斤1元的長白蘿卜等都正常銷售。專櫃攤主表示,這兩天銷售量明顯增加,但菜價總體保持平穩。
即便是工作日下午,菜場平價櫃台供應仍舊很充足
呼吁:把運力留給需要的人
連續數天,盒馬首席執行官侯毅的朋友圈內容都與配送有關:3月14日凌晨,他轉發了一條“盒馬鮮生急招門店分揀員、理貨員”的招聘啟事,表示近期門店配送需求激增,希望能增加人手﹔3月13日,他提出兩條建議:“一是希望大家不要過度囤貨,商品肯定供給不會少,一次囤太多容易造成浪費﹔二是希望還能自由出入小區的市民朋友們,盡量走一走,到盒馬門店購買,把更多配送運力留給封控小區的居民朋友。”
馬雷也表示,除了線上選購,如果市民並不處在封閉小區,可以選擇“站點自提”。通過美團買菜App,能查詢就近站點的位置以及供應的商品種類,下單后即提前鎖定了商品,然后前往站點提取,“這樣能幫助市民減少線下選購的時間,也為站點勻出寶貴的運力。只是選擇自提的話,建議市民給點提前量,讓我們有整理打包的時間。”
美團買菜站點提供自提服務,消費者提前下單后,為工作人員預留打包時間
多名從業人士均表示,當下上海並不缺農產品,蔬菜、禽、肉、蛋、水產等供應充足,價格總體平穩。不過,運力短缺問題較為突出。一方面,市民線上選購的需求明顯增加,尤其是身處部分臨時管控小區的居民,隻能通過線上下單。另一方面,部分配送小哥也遇到了臨時管控,無法正常到崗。不過,這些都不能說明上海市場缺菜。
所以,相關企業一邊呼吁市民把線上運力留給更需要的人,另一邊也不斷調整,優化配送服務。
記者選購商品時發現,叮咚買菜最近更換了部分產品的包裝規格。例如,土豆、白蘿卜、大白菜、番茄等產品原先的包裝規格為每份500克,最近改成每份1000克。叮咚買菜城市分選中心運營總監張苑海解釋,換包裝不是因為缺菜,而是能更好地滿足當下的消費需求,“這類農產品比較耐儲存,包裝規格增大后,消費者採購一次可以用上幾天,避免反復下單﹔還有些消費者選購后要與家人或鄰居分享,大包裝也更合適。”
同時,平台正在優化倉儲和配送。張苑海介紹,叮咚買菜在上海共有7個城市分選中心,分為蔬果倉、百貨倉、冷凍倉、水產倉等,總面積超13萬平方米。目前所有產線24小時運轉。相比疫情前,大倉的供貨產能提升超50%。其中,重點民生保障商品,如蔬菜、肉蛋奶等供應量增長超過100%。近兩日,蔬菜的供應從每天600多噸提升到1000多噸,肉蛋奶從每天400噸提升到700噸,米面糧油從120噸提升到300噸,而且在持續增長中,“所以市民完全不用擔心買不到菜。”
叮咚城市分選中心24小時運轉(採訪對象供圖)
封控小區:多方力量正在集結
正常運轉的小區居民如果遇到線上配送運力短缺,可以就近前往線下渠道採購。那麼,對於臨時管控的小區,居民們怎麼買菜?
針對這部分需求,政府部門、相關企業以及各個社區正根據小區的實際情況,陸續給出解決方案。
“我們接到社區干部通知,表示如果有採購困難,可以及時告訴他們,由他們幫忙協調。”家住打浦橋街道某社區的胡女士收到了社區的溫馨提示。從目前看,小區居民大部分都在使用線上買菜平台,雖然配送效率比平時明顯下降,但總體選購還算順利,而且社區干部已經送上了“定心丸”。
“臨時管控期間,最美好的事情是鄰居給力、物業給力。這兩天,鄰居們都在互通有無,把自己的產品拿出來分享,哪怕是之前不怎麼熟悉的鄰居。物業也很負責,在群裡統計大家的採購需求,幫忙採購。”家住洞涇鎮某小區的夏女士說,發現生鮮電商平台運力有限后,小區居民和物業都紛紛行動起來,希望互幫互助,度過這段特別的日子。
叮咚買菜也收到了來自鬆江、嘉定、奉賢等地區的“保供套餐”採購需求,每日供應量達到2000份。這些套餐根據居民居家期間一日三餐的營養需求,搭配了蔬菜、肉類、蛋類、面點等10多種不同產品。
住在九裡亭街道某小區的市民趙先生忍不住通過朋友圈分享了社區志願者送來的“保供套餐”,葷素搭配,品種齊全,。趙先生說,小區自3月6日開始實施臨時封閉管理,之后居民發現買菜有些困難,社區很快響應需求,每三天由志願者為居民配送農產品,“每次品種都很豐富,真的很感謝黨和政府的關心。”
趙先生分享的“保供套餐”
“我們很樂意為身處臨時管控小區的市民配送地產農產品。”位於金山區的德昕果蔬合作社在2020年初就曾通過產地直發的方式為市區居民提供物資保障。最近,合作社負責人徐莉萍又通過朋友圈“吆喝”:“有社區或單位集中配送需求的可以聯系我”,還發出了合作社現有農產品的照片。她告訴記者,疫情對部分地區的即時物流服務有影響,所以合作社暫時無法給零散的訂單發貨,可如果相關小區有團購需求,合作社的運輸車已經准備好,可以把地產農產品送到管控小區門口,“不僅我們,我們周邊的合作社都很願意為非常時期的保供出一份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