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下沉基層 協商於民——在滬全國政協委員履職這一年
【2022全國兩會“上海聲音”系列報道之二】
3月4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開幕。進入本屆履職收官年的101位在滬全國政協委員帶著扎實調研、充分准備的提案建議,雲集北京。
過去一年,協商議政在上海有什麼新氣象?全國政協委員們如何履職盡責?且看大江東觀察。
3月3日,在滬全國政協委員離滬赴京,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
立足專業,圍繞大局,積極建言獻策
去年的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在滬全國政協委員提交提案260件、大會發言18篇,涉及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社會治理、生態環保、改善民生等,展現了他們聚非常之力、擔非常之責的履職成果,大都立足自己的專業領域,緊緊圍繞黨和政府中心工作,著眼大局,為增進民生福祉鼓呼。
“每年兩會,我的建言都與實體經濟、社會民生有關。”上海市工商聯副主席,月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佐宏委員說,去年他提交了“嚴管嚴控預付費模式保護消費者”“智能設備的適老化改造”以及“深入推進‘萬企興萬村’助力鄉村振興”等提案建議。“平日降低高速費代替節假日免費”建議還上了微博熱搜,更得到交通部回應。
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周鋒委員關注生態文明建設,提出建立健全長江流域水污染環境損害賠償制度體系的提案。
上海科學院副院長曹阿民委員關注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去年他的3件個人提案,分別涉及完善平台經濟監管制度、加快推進低碳綠色新材料替代應用和科研機構協同助力區域經濟發展。
上海眾人網絡安全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談劍鋒委員研究智能汽車數據安全管理,為防止車聯網數據在商業化應用中過度濫用建言。
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同濟大學副校長顧祥林委員更多關注教育和人才,其提案包括“分門別類”整治“飯圈應援亂象”、促進原創自由探索性基礎研究項目評價機制改革、重視理工科在校大學生比例下降和高校高水平科技人才隊伍發展。
上海中醫藥大學市針灸經絡研究所所長吳煥淦委員難忘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參加政協醫藥衛生、教育界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的情景。“總書記強調要做好中醫藥守正創新、傳承發展工作,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服務體系、服務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養模式,使傳統中醫藥發揚光大。我深感責任重大。”他持續關注中醫藥標准化和中醫疫病學學科建設,得到相關部門積極答復。
優化營商環境,推進資本市場產業化,發展數字經濟,完善投資貿易監管制度,促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環境空氣質量檢測網絡,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實施“數字敬老”工程,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強化罕見病醫療保障,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十四五”之年,透過林林總總提案建議,領略到委員們高標准、高質量、高效率的履職風採。
2021年3月,“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首頒,20位獲獎委員,在滬的就有3人。
資政建言不隻在每年3月,還有出席全協政協常委會主題會議、雙周協商座談會和財政部上海市代表委員座談會等協商議政會,積極參加上海市政協調研、走訪、座談,為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獻計,不少委員履職活動從年頭忙到年尾。
打通渠道下沉基層,深入社區傾聽民意
黃浦區五裡橋街道“益空間”黨群服務站,有間“基層協商聯絡室”,牆上有關基層協商制度、基層協商議題的圖示一目了然。
去年3月31日,五裡橋街道召開當年首次全體委員會議,多名全國政協委員、市政協委員首次社區“報到”——三級政協委員參與黃浦基層社會治理新探索,就在居民家門口的基層協商聯絡室拉開序幕。
2021年9月26日,浦東新區的“協商於民”政協委員工作站揭牌
很快,它演變成在滬全國政協委員、市政協委員、區政協委員協同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上海行動”。三級政協委員下沉社區、進入樓宇,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協商格局,打造出“基層吹哨、委員報到”的生動局面,為強化基層治理提供了新動力。
五裡橋街道聚集了3名全國政協委員、6名市政協委員、32名區政協委員,每位全國政協委員對口聯系3個街區,和街道黨政班子結對。去年參與 “‘兩網’融合落地賦能社區”“老舊小區品質提升”“依法治理,推進業委會規范化建設”等多項基層社會治理議題的協商,在民生工程、公共事務協商領域各展專長,起到“調解員”“宣傳員”“社區參事”作用。
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美華委員去年8月參加五裡橋街道“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協商議事會,針對加裝電梯技術難題提出對策。對她來說,基層聯絡室直接接觸居民,更方便了解社情民意,真正體現“協商在社區”“協商在家門口”理念。
2021年7月,上海市政協向16個區首批達標的110家“協商於民”政協委員工作站集中授牌,在基層社會治理中打響“協商於民”品牌。
目前,上海各區222個街鎮均建立政協委員街鎮聯絡組(站),近90%在滬全國政協委員和市、區政協委員就近加入,形成“零距離協商”“協商議事廳”“亮就亮吧”“協商在一線”等平台,把協商於民的制度優勢轉化為城市治理效能。
通過讀書學習加強政治引領、凝聚共識
一個半小時讀書交流,就有107名政協委員發言1239條——火爆情形出現在去年9月17日全國政協書院“中共黨史學習讀書群”平台。委員們發言金句迭出,全國政協領導也為之點贊。
2021年正逢建黨百年,以黨史學習教育為核心,各種讀書學習活動進一步強化認識、提高站位,成了委員履職重要部分。
2021年6月10日,在滬全國政協委員參觀中共一大紀念館,觀看“偉大的開端——中國共產黨創建歷史陳列”展覽,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100年來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的輝煌成就,汲取奮進力量,積極投身凝心聚力、決策咨詢、協商民主、國家治理第一線。
2021年,25名在滬黨員委員參加全國政協主席汪洋的黨課視頻會議﹔57名委員參加全國政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交流會,王勵勤委員交流發言﹔14名委員參加“品讀紅色經典 汲取奮進力量”線下講讀會,暢談體會,胡衛委員作交流發言﹔在全國政協書院“從石庫門到天安門”主題讀書群,在滬全國政協委員和市政協委員全員參與,近1000名委員發言逾40萬條……
如今,通過上海“政協直通車”和手機客戶端賬號,委員們可以在線查閱會議通知、履職數據,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閱覽政協文件、制度規定和學習資料等。
“做一名稱職的政協委員,必須聽黨話、跟黨走,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必須胸懷大局,緊緊圍繞黨在新時代的總目標總任務,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上海市工商聯副主席、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煜委員說。
去年8月,在靜安區共和新路街道文化活動中心的“靜·界讀書會”,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合伙人呂紅兵委員和幾位法律界委員以案說法解讀民法典,很受社區歡迎。
呂紅兵委員也是全國政協“民法典”讀書群群主。他說:“凝聚共識也是履職成果。把自己學習民法典的心得,‘溢出’到社會上,與百姓共商共享,推動凝聚法治共識。”
他自豪的是,剛剛和丁金宏、安來順、沈敏、屠海鳴等六位在滬全國政協委員獲得“全國政協委員讀書積極分子”稱號。
在讀書中增長智慧、增進共識、增強團結,或是在滬全國政協委員表現出色的“上海秘密”。
委員們參加走訪調研
數字管窺履職蹤跡:委員們很忙、很棒
在滬全國政協委員近200人次在全國政協小組、聯組和界別協商會議上發言。
以全國政協委員身份出(列)席上海市政協各項履職活動近800人次。
87名委員向全國政協提交提案260件,11名委員反映社情民意信息23篇﹔21名委員向市政協提交提案59件﹔62名委員向市政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405篇,被採用編報281篇。
全國政協書院“從石庫門到天安門”主題讀書群,82天內近1000名委員發言逾41萬條,日均5000余條、人均400余條,創下該讀書群委員參與率、人均發言率、發言總規模歷史紀錄。
——這是大江東從一份在滬全國政協委員年度履職報告摘出的數據。數據在說:委員們很忙、很棒!
(本文圖片均由上海市政協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