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浦東這部新規,何以能促“僵尸”企業“安樂死”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謝衛群
2022年02月22日18:42 |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小字號

因為一部法規,一大批“僵而不死”的企業順利“安樂死”,成功退出,這是浦東新區引領區建設又一次重大突破。

這部法規叫《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主體退出若干規定》,於2021年11月1日起實施。數據顯示,短短3個多月,這部新規取得明顯成效。

引領區建設中的浦東,正努力迎難而上。

企業出生越來越容易了,而企業退出相對困難得多

企業開辦要簡單、便捷、迅速,這是一個地方營商環境評價指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讓企業暢通地退出,也是營商環境的重要部分。

企業能生,就應該能死。現實卻並非如此。營商環境改善之后,企業出生越來越容易,注銷卻困難得多。

企業注銷需要清算。由於各種原因,清算往往很難。浦發集團資產管理部總經理陳怡介紹,兩家下屬企業成立時間早,熟悉企業情況的人員早已離開,無法找尋,名下資產也不清楚,清算工作遲遲無法完成。

“一方面,集團急需更好整合資產,推動集團產業進一步轉型升級。如果不完成清算,投資人也無法完成投資,非常希望盡快把這兩家早已不再開展經營活動的企業注銷。另一方面,原有規定,不清算則無法退出。這就讓企業作難了。” 陳怡說。

上海浦東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濟師黃瑞紅也對東姐談到,集團改制過程中,要進行企業合並。比如,兩家施工行業的公司要合並,公司資質也要提升,目前法律法規對合並的前提要求是注銷原有的公司,但“母公司”有“子公司”,“子公司”有“孫公司”,必須層層注銷才能合並。有的公司停止運轉近30年,相關的企業法人聯系不上,名下資產或債權債務也無法厘清,按照過去的規定,根本無法先行清算,企業注銷就此陷入僵局。

還不隻這些情況。部分非公司企業法人,包括成立較早的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以及合伙企業等,往往因人員流動、賬冊遺失、名下資產或債權債務無法厘清等原因,無法先行清算,使企業注銷陷入僵局。此類企業的存在和冗余市場信息,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運轉的效率和活力。

2016年以來,為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落實“寬進嚴管”要求,浦東新區對長期停業未經營的市場主體予以吊銷營業執照﹔對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取得公司登記的市場主體予以撤銷登記。

“這些企業長期佔用各類市場資源,不僅會誤導市場信息,也阻礙了要素自由流動和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完善,不利於營造良性循環的企業生態環境。”浦東市場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說。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按照法律規定,這些企業應啟動清算程序,注銷登記后徹底退出市場。在實踐中,由於企業解散時管理混亂、缺乏辦理注銷登記的主觀能動性,加之退出程序繁瑣、時間較長,且還有一定成本,從而產生了眾多“僵而不死”的企業。

“承諾制注銷”,企業公告期滿准予注銷

突破從浦東開始了。

2021年2月3日,國務院專門就完善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退出相關政策進行部署,提出要讓中小微企業開辦便捷的同時,退出也更便捷,解決“退出難”問題。

浦東積極推進。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發布。根據這一方案,全國人大授權上海市人大,可以為浦東單獨制定有關法規。9月28日,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首批兩部浦東新區法規:《上海市浦東新區深化“一業一証”改革規定》和《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主體退出若干規定》(簡稱《若干規定》)。

第一個法規事關企業的“進”,第二個則關乎企業的“出”。《若干規定》共14條措施,著力於解決企業的“退出難”,不僅推出了有關企業注銷的便利化舉措,還在保障債權人等相關方利益的同時,通過法治方式,引導或強制低效無效市場主體依法有序退出市場。這為企業退出創造了有利的法治環境。

2021年11月1日,《若干規定》正式施行。這一法規有許多創新之處。

比如,承諾制注銷。浦東市場監管局注冊許可分局一科科長施文英介紹,此輪改革前,簡易注銷登記公告時限為20日,改革后縮減至10日,實現了流程“優化”。對於創業者而言,隻要未發生債權債務或已將債權債務清償完結,符合相關條件的,都能通過簡易注銷快速退出市場。

相關責任主體做出承諾后,向社會公示,隻要滿45日,沒有利害關系人及相關政府部門提出異議的,即可向登記機關提出注銷登記申請,材料齊全的當場核准,1個工作日內即可辦結,統稱為“45+1”。此舉為解散后因客觀原因短期內無法完成清算的企業打通了注銷渠道,也充分保障了債權人等相關利益主體的合法權益。

浦發集團是承諾制注銷登記的首批受益者。《若干規定》施行后,其旗下兩家非公司企業法人通過政府官網,向社會發布了《承諾制注銷公告》,公示期滿后即向浦東市場監管局提出承諾制注銷登記申請並當場獲核准。

“過去注銷過,但過程並不順利,由於缺失大量關鍵性文件資料,導致辦理注銷手續前的清算環節很難開展,不僅耗費審計成本,光時間就得用上半年到一年。”陳怡介紹,承諾制注銷讓企業下屬的兩家公司僅耗時兩月不到便完成注銷,在審計等環節也省下不少成本。

浦東新區建設股份公司旗下的某汽車修配廠也已通過政府官網發布《承諾制注銷公告》,公告期滿也順利注銷。

據統計,截至2月14日,已有740戶企業通過簡易注銷快速退出市場。

浦東市場監督管理局注銷頒証儀式。

“強制除名、強制注銷”,助力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企業千千萬萬,“僵而不死”的企業也是各式各樣。那些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或者撤銷的市場主體怎麼辦?

針對該現象,依據《若干規定》,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或者撤銷的市場主體,登記機關可以作出強制除名決定,公告期60日。強制除名決定生效屆滿六個月,市場主體仍未辦理清算組公告或者申請注銷登記的,通過公示系統或者政府網站催告,同步啟動強制注銷程序。

浦東市場監管局信用監管處處長阮粹介紹,截至2月15日,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已完成首批對從事貿易、化工等領域的100戶吊銷營業執照企業和35戶撤銷登記企業的強制除名程序﹔第二輪對從事食品經營、咨詢等領域300戶吊銷營業執照企業的強制除名程序也已啟動。

企業注銷登記通知書樣式。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博導楊忠孝表示,強制除名措施的出台,一方面能引導市場主體依法有序退出,避免因未及時退出,繼續耗費監管制度成本和耗損市場資源﹔另一方面通過適度強制市場主體履行法定義務,規范處理清算事務,有利於盤活重組市場資源,持續激發市場活力。

《若干規定》施行以來,市場主體出清的質量和效率均大幅提升,對企業的調整轉型發展十分有益。浦發集團資產管理部總經理陳怡感嘆,承諾制簡化了注銷申報材料,有利於老企業的轉型發展。

(本文圖片由浦東市場監督管理局提供)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