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科創板半年報報告完成,透露成長密碼
又是半年報的節點。截至2021年8月31日,科創板全部331家公司通過半年度報告、上市公告書等形式披露了2021年半年度主要經營業績信息。
這些報告透露了哪些亮點,又有哪些密碼?大江東工作室這就說給你聽。
8月31日科創板漲幅榜
密碼一:整體業績保持較快增長,未盈利上市的企業也有良好發展
作為科技創新的“排頭兵”, 科創板公司呈現出較強的韌性和活力,與去年同期受疫情影響較大相比,今年上半年經營恢復穩健快速增長,實現了營業收入、淨利潤同比大幅上升。
綜合已披露的報告,2021年上半年,科創板公司共計實現營業收入3,040.50億元、歸母淨利潤433.19億元,同比增長55.14%和105.24%。其中,超九成公司實現營收增長,56家公司實現營收翻番,兩成公司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超七成公司歸母淨利潤實現增長,三成公司淨利潤增幅達到100%以上,最高達743倍。當然,也有部分公司業績出現下滑,主要是受海外疫情變化、原材料價格上漲、股權激勵費用增加、研發投入加大等因素影響。
特別要提出的是,在科創板更具包容性的上市條件下,先后有19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4家紅籌企業、2家特殊股權結構企業和1家發行存托憑証企業成功上市。2021年上半年,這些企業整體營收增幅達到56.82%,發展勢頭良好。其中,16家未盈利企業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11.74億元,同比增長129.46%歸母淨利潤-18.39億元,較上年同期進一步減虧16.36億元。
更重要的是,在資本助力下,未盈利上市的企業創新成果迭出,取得喜人的成績。康希諾與軍科院聯合研發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在國內獲准上市注冊,由此,公司上半年取得營業收入20.61億元、歸母淨利潤9.37億元,實現首次盈利。艾力斯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國家1類新藥伏美替尼正式獲批開始上市銷售,上半年首次實現營業收入1.21億元,淨虧損收窄四成。
密碼二:六大行業均衡發展,綠色經濟成為新發展動能
數據還顯示一個趨勢:2021年上半年,科創板六大戰略新興行業均呈現較強的增長勢頭。
生物醫藥行業持續推進創新研發,特別是新冠檢測、疫苗相關龍頭企業迅速響應市場需求,借助產品銷售增長帶動業績快速提升,行業公司以整體營收90%、歸母淨利潤176%的增速位列第一。
更突出的是,新能源行業產能快速擴張,疊加下游需求旺盛,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增幅分別達到76%和157%。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材料和高端裝備制造行業也總體實現了較高的業績增速,歸母淨利潤分別增長107%、53%、48%和44%。
在我國深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背景下,科創板46家新能源和節能環保企業聚焦主業、快速發展,以技術創新驅動“綠色引擎”,積極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其中,天合光能等9家光伏產業細分龍頭在產業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驅動的雙重作用下,創新增長活力不斷激發,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67%和181%﹔12家動力電池產業鏈公司,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上半年產能快速釋放,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59%和84%。
此外,科創板35家集成電路公司持續深耕創新鏈、完善供應鏈,努力保持和擴大產能,在全球“缺芯”背景下對新能源汽車、光伏等綠色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合計實現營業收入437.69億元、歸母淨利潤104.19億元,同比增長42%和179%。
密碼三:龍頭公司引領增長,專精特新“小巨人”潛力可期
特別是科創50指數成份公司,上半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481.52億元,同比增長46 %﹔實現歸母淨利潤195.47億元,同比增長104%。從佔比看,營業收入和淨利潤佔板塊整體分別為49%和45%,彰顯了板塊“中堅”力量。
科創板作為科技創新型企業聚集地,截至目前共有95家上市公司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錄,這一數字分別佔科創板上市公司總數的29%、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上市總數的30%和注冊制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上市總數的77%。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行業,其中包括納米微球材料龍頭納微科技、戶用儲能龍頭派能科技等多個細分行業“隱形冠軍”。
2021年上半年,科創板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呈現出高成長和重研發的顯著特征,合計實現營業收入447.89億元、歸母淨利潤75.14億元,同比增長51%和38%﹔合計研發投入金額達到32.88億元,同比增長49%,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的平均值為14%,為加快我國產業鏈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提供了有力支撐。
密碼四:研發投入保持高位,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良性循環逐漸顯現
研發是科創企業發展的核心內驅力。2021年上半年,科創板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合計研發投入金額達到254.03億元﹔剔除採用第五套標准上市的公司后,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平均為14%。其中,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行業研發投入強度居前,微芯生物等26家公司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超過30%。與高研發投入相匹配,科創板上市公司已擁有近10萬人的科研隊伍,研發人員佔公司員工總數的比例平均近三成,中芯國際、中國通號等16家公司研發團隊規模在千人以上。高強度研發投入和高水平科研隊伍,為科創板公司推進核心技術攻關和科研成果轉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同時,科創板作為聯結資本市場與要素市場的紐帶,持續推動形成技術引領產業發展、產業引導資本投入的有效循環,營造產、學、研、資共同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良好生態。在促進技術與產業雙向互通方面,科創板公司前十大股東中有不少來自知名科研機構,87家公司系科研院所或知名高校的專家創業﹔公司上市后持續加強與科研院校的合作,28家公司成立院士/博士后工作站,為技術研發提供應用場景和資金支持。在推動國家戰略與企業發展深耦合方面,近五成科創板公司以牽頭方、承辦人等身份參與國家重要科研專項,如西部超導先后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0余項,實現了先進材料領域的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
在引導產業資本有序流動方面,上半年,以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先進產業投資基金為代表的產業資本通過二級市場買入、定增認購和詢價轉讓等渠道持有科創板個股,持股比例平均達到13.12%,資金進入和退出平穩有序。
密碼五:研發成果不斷涌現,以高質量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2021年上半年,科創板上市公司創新成果競相涌現,科創成色不斷增強,合計新增知識產權11571項,其中新增發明專利3217項。截至上半年末,科創板公司共有發明專利35106項,平均每家公司擁有發明專利106項。在助力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主戰場上,科創板公司守正創新,在多個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進展。
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中微公司先進制程取得突破,上半年完成3nm刻蝕機原型機設計、制造、測試及初步的工藝開發和評估﹔華潤微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高性能中低壓功率MOSFET產品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器件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生物醫藥行業,澤璟制藥自主研發的1類新藥多納非尼片獲批上市,是我國藥企研發上市的第一個肝癌一線治療小分子靶向創新藥物﹔君實生物自主研發的特瑞普利單抗獲得FDA 突破性療法認定。
高端裝備行業,電氣風電自主研發的海上風電葉片S90一次性通過全尺寸靜力測試,同時成為世界最長的風電玻纖葉片﹔鐵建重工陸續投產了國產首台超強脫困型TBM、國產最大直徑土壓平衡盾構機等高質量產品,為國內外重大工程源源不斷地輸送“國之重器”。
密碼六:投資者結構持續優化,國際化程度進一步提升
半年報顯示,科創板公司機構股東數量和持股比例上升明顯,投資者結構持續優化。持股基金數量達到50085隻,比一季度末增長20倍。其中,近八成科創板公司的流通股東中包含基金股東,比一季度末增加2個百分點。同時,據定期報告披露顯示,基金持倉佔比由一季度末的7.47%上升至11.36%。行業分布看,以集成電路、高端醫療器械為代表的硬科技公司最受基金青睞,有41家公司的基金持倉佔比超過30%。其中,思瑞浦、中望軟件和南微醫學基金持倉佔比位列前三,分別為70%、67%和55%。
同時,科創板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已有24隻科創板股票進入滬股通標的、16隻科創板股票分別納入富時羅素、明晟(MSCI)核心指數體系。國際投資者對科創板持倉規模持續增長,截至7月底,外資持有科創板流通市值666億元,較去年底增加115%。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