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社會| 法治

僅鬆江區就已有100多個小區出現二級保護動物“貉” 是否該人為干預

2021年07月05日16:38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原標題:僅鬆江區就已有100多個小區出現二級保護動物“貉” 是否該人為干預

  “專家不是說它生性膽小,一般不攻擊人嗎?我前些天遛狗時就被攻擊了……”6月10日,鬆江區廣富林路1518弄薔薇九裡小區居民陳先生撥打了“12345”市民服務熱線,講述自己和寵物狗在小區內被野生動物“貉”攻擊的經歷。他告訴記者,今年小區裡出現了大量貉,少說也有二三十隻。這些貉還有一定的攻擊性,算上不久前一位居民散步時被抓傷,小區已出現2起貉傷人及寵物的事件。

  去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曾報道了鬆江區泗涇鎮米蘭諾貴都小區內出現貉,多達60隻,給小區居民帶來困擾。事實上,去年除米蘭諾貴都外,鬆江多個小區均反映小區內貉數量明顯增多。而相比去年,今年情況更甚。據鬆江區林業站估算,今年僅在鬆江,就至少有100余個小區內出現貉。

  這說明貉已經開始適應城市的小區環境。在小區落戶的貉,讓居民們和管理部門為難。一方面野生動物身上的野性讓不少居民發怵,另一方面貉又從去年的“三有”動物升格為“二級”保護動物,處置有著嚴格限制。面對小區裡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究竟該怎麼辦?

  貉毫無征兆地扑上來

  6月21日,記者來到薔薇九裡小區。小區面積很大,共分為6期,小區內有高層和別墅,居民共2500余戶。居民樓之間綠樹掩映,小區綠化很好。

  市民陳先生回憶了6月9日清晨的經歷:當天4時55分前后,他牽著兩隻寵物狗,遛至小區3期603號樓東南側附近時,一隻面似狐狸的動物突然從停在路邊的車底下竄出,並對著兩隻狗叫,完全不懼怕牽著繩的陳先生。陳先生稱雙方糾纏了近10分鐘,動物的尖厲叫聲吵醒了附近幾棟樓的居民。其間,它還伺機向寵物狗扑了上來,咬傷了狗的后腿。陳先生向記者展示了狗被咬傷的照片,照片上傷口有數厘米長。

  6月21日下午,記者陪同陳先生來到薔薇居委會,調取了事發時603號樓東南角的監控錄像。錄像顯示,貉盯上寵物狗后,陳先生一直拉著寵物狗后退,並抬腿作勢要踢,但貉完全不懼怕,屢屢接近寵物狗,最終攻擊得逞。看過監控,居委會一名工作人員補充道,貉在薔薇九裡小區裡出現至少有3年,常常在夜晚出沒,但很少影響到居民正常生活,“今年數量特別多,而且行為比較反常,之前已發生了一次傷人事件。”

  6月21日傍晚,記者在小區內蹲守。19時許,就在陳先生寵物被咬不遠處,一隻棕色毛發、頭尖體圓的貉從601號樓附近的竹林中竄出,跳上了3期中心綠化旁的石台。它和記者對視了一會兒,又扭過頭盯著旁邊人行道上來來往往的居民,神態悠閑自在。白天,這裡本是一些愛貓居民投喂貓糧的點位,周圍經常有六七隻野貓轉悠,如今已成了貉的“領地”。夜色漸濃,在小區4期,記者也發現了貉的蹤跡。611號樓門前通道正中央趴著兩道黑影,走近才看清是貉。看到有人,它們起身鑽進一旁草叢。不僅在居民樓附近,在小區東側主干道上,記者也數次遇到貉正從圍牆外鑽進來,行動迅捷,未等記者按下手機拍照鍵,它們就已躲進車底、跳進綠化中。

  在小區微信群裡,居民們不斷反饋目擊貉的地點:610號樓的一位居民說,晚上9時左右常常看到貉在門口的大樹下打架﹔588號樓一位居民看到貉還溜進了樓道,讓她感到害怕﹔555號樓的一位業主提醒大家,晚上走過貉出沒的地點時,要把寵物抱起來,因為貉會攻擊動物﹔在602號樓旁,一位居民稱親眼看見1大3小4隻貉在投喂野貓的食盒處“趕走了野貓,大模大樣吃貓糧”……

  今年更多小區發現貉

  薔薇九裡小區目前有多少隻貉?居委會工作人員稱:“具體數字不知道,但從出現頻率判斷,幾十隻肯定有。”貉也成了居民們見面討論的話題,兩次沖突發生后,居民們擔心,越來越多的貉會影響到他們的正常生活。

  今年,受貉困擾的遠不止薔薇九裡一個小區。6月22日上午,記者又來到位於鬆江區淶寅路上的九城湖濱小區,這同樣是一個有著3000多戶居民的大型小區,小區內貉的數量也不少。九城湖濱居委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僅他親眼所見,小區裡就有3個貉窩。他帶記者先來到15號樓前,樓道入口東側牆根處的沉降縫裡住著一窩貉。他展示了6月17日晚上的一段樓道監控,監控中這一窩5隻貉在幾秒鐘的時間內大搖大擺、旁若無人地走進樓道﹔在19號樓旁,同樣位置的沉降縫也成了貉窩,白天有時能看到幼貉在洞口張望﹔在小區48號樓旁的綠化中,6月21日傍晚5時許,6隻貉鑽出綠化叢,互相追逐嬉戲。此外,居民們還提供了貉在小區人工湖喝水、在中央綠化帶的石頭上吃貓糧等多張照片。

  對於小區裡今年出現這麼多貉,居委會工作人員說:“去年也看到過貉,但一窩就一兩隻小的,今年一窩起碼五六隻,怎麼會這麼多?”

  鬆江區林業站副站長顧旭忠告訴記者,相比去年貉主要在泗涇地區出現,今年貉在鬆江區幾乎“全面開花”,有100多個小區都反映出現了貉。在九亭、洞涇,多個小區貉數量都不少。並且,沖突事件時有發生。在九城湖濱小區東側的奧林匹克花園小區,居民們反映“小區裡養的一隻天鵝被貉咬死了”。

  不僅鬆江區,青浦區盈浩路58弄新城·憶華裡2區的管家孫先生最近正為小區的貉多處奔波。他已發現了4處貉窩,均位於小區南北向主干道東側的綠化帶內。6月18日傍晚,他在小區入口不遠處的一處大石塊上撒貓糧作為誘餌,隨后5隻貉出現,爬上石塊……“主干道上居民來來往往,還有小孩跑來跑去,這實在讓人不放心。”

  專家稱沖突為季節性

  專注於野生動物研究的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王放認為,貉頻頻進入市民視線,與它們對城市適應能力的提高有關,“過去10年間,貉逐漸適應城市生活,不再那麼害怕人類,開始懂得翻垃圾桶獲得人類的食物,也慢慢學會在空調室外機、地下室、下水管道等處找到生活空間。”

  那麼,今年出現多起貉與人寵之間的沖突正常嗎?是否需要人為干預?王放認為這是季節性情況,多發生在每年6月至7月下旬期間。幼貉長大,嘗試獨自外出,但沒有經驗,會表現得“冒冒失失”。同時,母貉也會為了保護幼貉而表現出較高的攻擊性。王放建議,遛狗時要拴好狗鏈,避免寵物狗接近貉,不主動攻擊幼年貉。“至少目前為止,貉不是一種危險動物,而是一種充滿好奇心的動物。小貉被人呵斥后,發現人類沒有那麼友好,進而學會不主動靠近人類。”

  鬆江區林業站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人員岳海英介紹,通常來說,小區裡有一兩個貉種群是正常的,並不需要人為干預。隻有貉密度達到一定指標,如每公頃有5隻以上貉時,才需要通過申辦捕獵証后,誘捕野放進行稀釋。不過目前貉處於幼崽哺乳期,不是誘捕時機,要等到7、8月份。鬆江區林業站最近接到投訴求助后,也主要是前往小區加大宣傳,提醒小區居民不要投喂。

  對於小區裡出現越來越多的貉,如何治理是個新問題。王放建議相關部門的治理方式也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比如,以密度作為介入處理的唯一指標並不完全合理。一些小區很大,雖然每公頃貉數量不高,但若都聚集在居民樓區域,對居民就會產生實際影響。建議在這種情況下,不論密度高低都要採取措施。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