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史上第二長的梅雨季隻剩兩天,上海本周熱浪來襲,一波“30+”明起上線

2020年07月20日09:03  來源:上觀新聞
 
原標題:距離史上第二長的梅雨季隻剩兩天,上海本周熱浪來襲,一波“30+”明起上線

摘要:本周三迎來入伏首個高溫日。

新一周開始了,上海的梅雨季還沒結束。

截至7月19日,上海梅雨已經維持41天。從芒種到小暑,上海梅雨已經持續了兩個節氣了。眼看著本周就要進入大暑節氣,梅雨卻依然沒有要走的意思。如果再持續兩天時間,上海今年有可能追平1999年創下的史上第二長梅雨季紀錄,梅雨日數達到43天。

申城本周雨水仍是常客。根據上海中心氣象台預報,上海今天全城還有陣雨或雷雨,局部地區雨量可達中到大雨。這次降水對北部地區的影響稍強。升溫也被雨水攔住了,全天氣溫是25℃至28℃。

這場雨,會是梅雨季最后一場雨嗎?有可能,因為氣象專家說,上海本周出梅在望。7月18日,浙江宣布正式出梅。入梅、出梅通常都是遵循從南向北的規律,浙江比上海出梅早是正常的,也預示著申城出梅之日不遠了。待雨帶擺動情況和副高位置穩定之后,上海就將宣布出梅。

雖然雨水還是會常常來叨擾,但是受副熱帶高壓影響,連續性強降水變少了。在炎熱天氣下,午后可能會出現一些陣雨。悶熱天氣將成為主流,一波“30+”明起上線。7月22日,上海將迎來入伏后的首個35℃高溫日。

從全國來看,防汛形勢依然嚴峻。截至7月17日,“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已在長江上游形成,太湖水位超警已連續19天。7月18日,淮河流域“淮河2020年第1號洪水”已經形成……前往這些地方出差出游的小伙伴們,要注意出行安全。

而汛期的另一位主角——台風,今年還沒有動靜。中央氣象台預報顯示,未來10天,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地區依舊沒有台風。

相比在梅雨中“煎熬”的現代人,古人對待梅雨的心態更加詩意,也因此留下不少文學作品。

梅雨,因“梅”得名。梅雨期,正值江南梅子黃熟之時,故亦稱“梅雨”或“黃梅雨”。范成大在《喜睛》中說:“窗前梅熟落蒂,牆下筍成出林。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段克己在《訴衷情·初夏偶成》描寫:“東風帘幕雨絲絲,梅子半黃時” 。

梅雨的主要氣候特征是雨量大,空氣濕度大。柳宗元曾寫過一首《梅雨》詩:“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夢斷越雞晨。海霧連南極,江雲暗北津。素衣今盡化,非為帝京塵。”說的就是梅雨天的典型特征。梅堯臣在《五月十日雨中飲》也說道:“梅天下梅雨,紛紛如亂絲” 。而被稱為“賀梅子”的宋代詞人賀鑄,以《青玉案·橫塘路》中一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享譽天下。

(責編:嚴遠、韓慶)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