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響“上海購物”品牌,“首店經濟”是一張王牌。上海在全國首創的大規模綜合性消費節慶“五五購物節”,也讓中外品牌進一步重燃在上海開店的熱情。
第三方機構中商數據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上海引進首店數量達到259家,已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為一季度61家首店數量的4.2倍。商務部數據顯示,上海、北京、成都的首店數量排在全國前列。
上海的“首店經濟”領跑全國,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高。從品牌屬地來看,今年上半年海外品牌、中國品牌的首店分別為56家、264家,海外品牌佔比達到17.5%。就品牌級別來說,全球或亞洲首店、全國首店、全市首店分別為7家、41家、272家,全球首店、全國首店佔比達到15%。首店進駐物業類型中,購物中心、街鋪分別佔75%、25%。
從首店選址來看,頭部效應依然明顯。黃浦、靜安、徐匯、浦東、長寧、閔行6區,包攬了全市86%的首店。南京西路、淮海中路新天地、陸家嘴、吳中路、徐家匯、南京東路、五角場、中山公園、虹橋天山、環球港等十大商圈收獲全市上半年七成的首店,吸引了90%的優質時尚首店。
熱點商圈中,南京西路、淮海中路、陸家嘴分別吸納40家、25家、24家首店,徐家匯、南京東路、吳中路各收獲15家首店。今年二季度首店進駐的商場主要集中在TX淮海、環球港、正大廣場、國華廣場、打浦橋日月光、長寧來福士、國金中心、萬象城、世紀匯、美羅城。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上半年新開首店佔比最高的業態竟然是在疫情期間受沖擊嚴重的餐飲業,佔比超過一半。其中,日料、咖啡、小吃簡餐、火鍋、粵菜茶餐廳等細分業態的首店數量最多。平價咖啡、平價日料、鮮花綠植主題餐廳、寵物咖啡與購物中心的結合,在成為新常態的同時,也讓行業看到了新的賽道。
中商數據相關人士表示,今年二季度開幕的首店大多是疫情前就有計劃,只是由於疫情而延誤了。“因此,隨著這批被疫情耽誤的首店的陸續開幕,今年二三季度新簽約首店數量將真正決定2020年全年的首店行情。”
據悉,目前蔦屋書店、哈羅德、MUJIcom便利店、KAKAO FRIENDS、法國珠寶品牌DJULA、Blue Bottle咖啡等重量級首店已簽約或正在洽商中。
此外,隨著南翔印象城MEGA、北外灘來福士、上海廣場、森蘭花園城、徐匯西岸龍華國際AI廣場等商業地標的建成並陸續投入招商,將為上海市場帶來一系列全新首店品牌。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分析,“首店經濟”蓬勃發展,折射出我國消費市場蘊含的巨大潛力。“‘首店經濟’之所以這麼紅火,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中國市場的成長性被很多企業看好。‘首店經濟’的繁榮意味著我們當前國內市場的需求還是非常旺盛,消費者的消費意願非常強勁。”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吳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