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世博后十年,世博園區矗起央企群落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沈文敏 謝衛群

2020年04月24日08:53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上海盧浦大橋浦東一側,有一塊0.18平方公裡的神奇土地:這裡曾經是原上鋼三廠煉鋼廠區,一個鋼花四濺、棚戶遍地的破敗地域,因被選址為成功精彩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而華麗轉身。

世博園央企總部基地毗鄰黃浦江畔。沈文敏攝

世博會后十年,這裡再次蝶變:13家央企、28幢辦公大樓集聚於此——上海自貿試驗區世博園區B片區央企總部基地,向世界敞開合作發展大門。整個世博片區已有25家央企集團注冊了近80家各類公司,入駐央企已在世博片區初步形成總部、金融、能源、貿易等功能板塊。

這些央企名頭響亮:中國寶武、中國商飛等2家一級總部和中核上海總部、中鐵投資等9個區域性總部,遠東宏信、商飛資本、天安財險等一大批金融機構,中國華能、中國華電、中國核電等一批能源企業,中鋁國際貿易、中銅國際貿易兩個千億級的貿易平台等。世博片區已成為上海市央企集聚密度最高、央企數量最多的區域之一。

從土生土長到不遠千裡遷入,央企點贊“這裡特別適合做生意”

還是原來那塊地,為何能“生長”出如此多央企?“這裡適合做生意”,是央企的共同心聲。

振華重工副總裁劉啟中觸景生情。成立於1992年的振華重工,伴隨浦東開發開放而成長壯大。從一個無人知曉的小公司,發展為全球重型裝備制造行業的知名企業,產品已進入全球103個國家和地區。

作為注冊在自貿區的企業,振華重工享受了不少“福利”。其28家海外分支機構主要分布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2017年,振華重工被認定為上海自貿區原產地証書無紙化簽証試點企業,這也是全國第一家獲得此項資質的企業,大大方便了企業“走出去”開展國際業務。”近年來,振華重工從原來的賣產品轉型為賣產品全生命使用周期內的服務,憑借自貿區政策便利,極大推動了企業自身轉型升級。

近年來,振華重工通過強大的科研能力和建造能力,承擔了一批“國家重器”的建造。公司作為上海洋山四期的總承包方,提供了全部智能設備和設備管理系統,助力上海市向世界第一貿易大港進軍。

北京時間4月17日上午,振華重工在上海總部大樓採用視頻形式遠程指導DPW集團孟買那瓦舍瓦(NSICT)碼頭4台岸橋完成卸船,這是疫情期間振華重工首次採用“雲指揮”進行海外卸船。振華重工供圖

“浦東一直是中化國際全球化發展的大腦與智庫。”中化國際董事會秘書柯希霆表示,中化國際從貿易起步,到開疆拓土、海內外並購、創新驅動、戰略轉型,每一步都與浦東蓬勃發展緊密聯系。

早在2001年7月,中化國際就實施戰略南移,將公司總部從北京遷入浦東,並於 2016年搬遷至位於世博園的中化國際廣場——立足浦東發展20年來,在浦東積極打造“總部經濟”,多項戰略從這裡起源,輻射全球,不斷轉型與發展,由單一的貿易公司成功轉型為以精細化工為核心的產業化公司,中間體及新材料、聚合物添加劑等業務均達到一定的行業地位。公司總資產規模增長26倍,營業收入增長 17 倍,實現了業務快速增長。

而中化國際下屬企業聖奧化學將公司總部從江蘇遷至上海,通過積極與上海自貿區相關部門溝通,2019年落實了遷移上海后取得“大企業總部”資質的各項工作,享受相關產業扶持政策,同時聖奧化學2020年推進海內外投資項目,背靠中化國際相關業務銀行的良好關系降低融資成本,而浦東高效規范的行政管理流程、海外對上海自貿區企業的高認可度,將有利於加快后期投資項目相關監管審批速度。

柯希霆表示,浦東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營商環境日新月異,多年來在優化精簡辦事流程、提升行政服務效率、完善市場監管體系、建設知識產權保護平台、優化人才建設、營造吸引人才發展環境等各方面的措施,讓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獲益良多。

有一位央企負責人,曾被問及“為什麼把重要業務板塊從北京搬到世博片區?”他回答:“上海是一個特別適合做生意的地方!”

央地融合發展催生“化學反應”,鄰居們經常串門共同做大生意

世博園央企總部鱗次櫛比的現代化高樓。中化國際供圖

行走在世博園央企總部區域,眼前是鱗次櫛比的現代化高樓,空間集聚帶來了業務功能的集聚。

2011年,參與世博園區開發投資建設的中鋁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入駐后,2018年把公司決策中心、財務結算中心和部分貿易業務結算也轉移到了這裡。“世博園區有獨特優勢,各個業務板塊集聚,包括上海‘五個中心’建設,這對大宗商品貿易公司是非常重要的吸引力。”公司財務總監董克恭表示。

新冠疫情期間,中國外運華東有限公司秉持“國家有需,外運必達”理念,成立了重點物資應急運輸保障工作組,不遺余力做好重點物資物流保障。2月初,公司及時開通上海到武漢的防疫物資鐵路物流通道,助力武漢疫情防控攻堅戰。

中外運華東公司還與世博園區多家央企合作,抵御疫情影響。“中化、中鋁,都是我們的客戶。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坐下來一起商量運輸方案,一起開展海外合作,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國家,我們抱團出海,國際貿易不斷航,貨物進出有保障。”中外運華東公司總經理王篤鵬說,疫情給傳統運輸行業帶來挑戰,也讓人們看到新機會,“比如國際集拼中轉業務,在疫情期間增長很快,我們和央企合作伙伴商討,能否利用現有的‘E拼’線上平台,在浦東外高橋和臨港地區建設國際貿易中轉集拼基地,讓更多貿易商獲益。”

為進一步推動央企集聚、發展,世博園區竭盡全力做好服務。首先按照“四個統一”(世博園B片區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理念,建設高密度、低高度、小街坊、緊湊型國際一流商務社區。特別是在推進地下空間統一管理方面,作為全國首創,推動各入駐央企簽訂了地役權合同,基本解決了共性化管理難題。

同時建立央企特別服務機制,定期上門拜訪,做好金融和人才等各類政策宣傳與解讀,採取管家式、保姆式服務措施,確保項目落地、問題解決、需求滿足。園區還積極為發展賦能,用好上海自貿試驗區和張江高新區各類創新制度和政策,組織開展各類投資考察活動,助推企業加快發展。

為了推動入駐央企和世博、浦東發生化學反應,2018年5月,在上海市經信委和浦東新區政府指導下,片區推動設立了上海自貿區央地融合發展平台。平台使命清晰:“立足世博、精耕上海、服務全國、放眼全球”。

2019年6月,上海臨港集團、上海電氣、上海建工、國泰君安等10家上海地方國企正式成為自貿區央地融合發展平台理事單位,形成“央”“地”雙強、“央”“地”更加緊密融合的關系。央企和上海地方企業融合也頗有進展。國新控股(上海)有限公司發起設立了央地融合股權投資基金,還與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合作並參與研究院改制﹔中外運華東公司積極響應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新成立七大事業部,業務管轄范圍從兩省一市增加至六省兩市,營業額將翻番﹔華電集團上海公司與臨港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清潔能源利用等方面開展合作等。入駐央企在服務國家戰略中嶄露頭角,進博會上不少央企舉辦論壇、採購商品、簽訂項目,非常活躍,中化國際等一些央企,還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了系列項目,使央企總部基地成為項目輸出高地。

今年3月,9家央企和1家地方國企16個重大項目簽約落地世博片區,總投資金額累計達到960多億元。

“秀外慧中”,“世界會客廳”比肩紐約百老匯

催生“化學反應”自然離不開高品質生態和人文環境。整個世博園區已從世博會前的農村、漁村、廠中村形態,躍升到高端機構、跨國公司、頂級活動集聚的中央活動區、世界會客廳。

站在央企總部大樓上望出去,盧浦大橋近在咫尺。謝衛群攝

經過更新改造,世博園區生態優勢明顯,擁有9.5公裡長的黃浦江濱江岸線(三道)之外,復合綠化率達50%左右。

世博園區除“一軸四館”和4個長期保留的場館,惠靈頓國際學校已投入使用,萊佛士國際醫院、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即將竣工,上海紐約大學、世博文化公園、上海大歌劇院、上海國際馬術中心等重大項目已開工。佔地約1.88平方公裡的世博文化公園,建成后將為上海中心城區最大的公園,兼文化性、生態性、公共性於一體,成為黃浦江沿岸的生態地標。2023年前后,隨著13座世界頂級大型文體場館全部建成,世博園區將提前兩年完成文化空間布局倍增行動,屆時文化演藝座席將達6萬個,規模上接近紐約百老匯、倫敦西區。

“在不遠的將來,這個世界會客廳將打造成為最有活力、最時尚、最多元的區域,凸顯‘秀外慧中’的特點。”上海自貿區世博管理局副局長沈峰說。

秀,即文化演藝展示功能,世博園區每年承辦500多場賽事,未來將挖掘文化演藝的品牌﹔外,即眾多外資機構、企業等,打造高度對外開放區域﹔慧,即智慧城區,未來世博片區將把經濟功能、社會管理功能、文化服務功能和政府服務等整合到一個平台,實現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中,即“中”字頭央企,繼續打造央企總部集聚區。

2010年上海世博會提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如今,上海自貿試驗區世博園區正讓願景一步步觸手可及。

(責編:陳晨、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