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要闻

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将开幕 金融开放合作引导复苏新动力

2023年06月07日09:16 | 来源:解放网
小字号

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明开幕,全球金融人士汇聚上海探寻复苏答案

金融开放合作引导复苏新动力

■本报记者 张杨

明天,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将在上海开幕。开办15年来,这一金融领域的高端对话交流平台,已经成为上海的一张名片,也是中国金融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一个有意思的巧合是,首届陆家嘴论坛起步于2008年,当时人们关注的是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经济何时能好转并复苏。本届论坛上大家更关心的,则是在疫情之后,金融如何助力全球经济复苏。问题相似,答案却不尽相同。全球金融人士每一次来到陆家嘴论坛,都在为现实世界中的金融发展问题寻找答案。15年来,一些答案已经逐渐清晰,一些答案仍在不断探寻。

这也许就是陆家嘴论坛让世界瞩目的原因。

与生俱来的国际视野

15年前,陆家嘴论坛刚一起步,视野已经放在全球。首届论坛的主题定为“世界格局中的中国金融”。当时的世界,正处于一场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金融,一方面当然会受到危机影响,另一方面也在逐渐成为影响世界的力量。

如今回过头看,聚焦当年的危机,陆家嘴论坛让中国和上海,得到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连续几届论坛的中外交流探讨,人们对于如何正确吸取那次金融危机的教训、夯实金融发展的基础,并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持续有力的金融支持,有了深刻的认识。

上海也越来越意识到,中国金融想要在国际上有更大的话语权,不断改革开放,融通全球,是必然的选择。于是,从2009年“全球化时代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开始,到2017年的“全球视野下的金融改革与稳健发展”,再到2021年的“全球大变局下的中国金融改革与开放”,在历届陆家嘴论坛上,“全球”“改革”和“开放”这三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建立多层级的金融体系、采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这些金融改革开放的议题在一届届论坛上,被全球金融人士反复讨论,也推动着相关政策逐年出台。

这样国际化的讨论,即使在疫情期间也没有被限制。世界各地的金融人士、经济学家,不管处在哪个时区,是白天还是夜晚,是正襟危坐在办公室还是舒服地待在自家书房,他们都选择在陆家嘴论坛召开的那一刻“连线”相遇,谈一谈、聊一聊、议一议,为上海、为中国、为这个充满变化的世界开出自己的“药方”。

始终伴随的建设主题

首届陆家嘴论坛上,时任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提了一个问题:“伦敦和纽约是公认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两个地区处于不同时区,我们需要有第三个不同的金融时区,位于东亚,这样整个世界才可以实现24小时全天候交易。”

上海,显然是“第三金融时区”的有力竞争者。在那一届论坛的现场,时任摩根士丹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约翰·麦克直言:上海如果能敞开大门,吸引人才,同时再进行金融创新,完善机制,就可以成为金融中心。

就在首届陆家嘴论坛举办后的第二年,即2009年,国务院颁布广为人知的“19号文”,首次明确提出“上海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此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一主题,始终伴随着每一届陆家嘴论坛。全世界的金融智慧汇聚于此,为上海出谋划策。

经过多年建设,上海不断缩小着与纽约和伦敦的差距。相比2008年,如今上海金融市场规模、功能、影响力均不可同日而语。已经基本建成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背后,是总量更大、质量更高的中国经济,是实力更强、定力更足的金融治理体系与能力。

陆家嘴论坛,也见证着这一国际金融中心的不断升级。连续三年,论坛的主题都聚焦于此——2018年“迈入新时代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2019年“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2020:新起点、新使命、新愿景”。

每一次观点碰撞,都在为这座城市添砖加瓦。更高能级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已经在路上。

传向世界的信号信心

每一届陆家嘴论坛最吸引人的,无疑是中国金融监管层领导的集体亮相发声。

15年的积累与发展,高规格的陆家嘴论坛,已经成为中国金融的风向标。从“一行三会”到“一行两会”,再到如今的“一行一局一会”,监管层通过这一平台发出的声音,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在这个会场上,首次对外披露了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CIPS)在上海正式成立,完成一期和二期开发,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意义重大;

在这个会场上,科创板正式开板,彰显着中国资本市场全面支持科创的决心;

在这个会场上,监管层明确临港新片区等地将开展外汇管理高水平开放试点,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积累经验……

金融开放创新、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通过陆家嘴论坛,中国金融发展的信号和信心,不断地传向世界。

如今,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主题定为“全球金融开放与合作:引导经济复苏的新动力”,中国金融继续开放的信号和信心,又将从上海发出。

(来源:解放日报)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