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上海检察机关在长宁区召开新闻发布会

2023年04月21日10:58 |
小字号

4月20日,恰逢“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首日,上海检察机关在长宁区人民检察院召开数字经济时代商标权和著作权司法保护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通报了2022年全市检察机关办理本市侵犯注册商标权、著作权犯罪形势、案件特点及工作情况。

据介绍,2022年,全市检察机关受理侵犯商标权犯罪案件731件1556人(假冒注册商标罪218件564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476件922人,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37件70人),受理侵犯著作权犯罪案件42件111人(侵犯著作权罪38件99人,销售侵权复制品罪4件12人)。

现场,从长宁区、徐汇区、普陀区、宝山区、松江区等区级人民检察院发布各自办理的典型案例不难看出,如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改变创新环境和发展模式,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然而,也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提供了新的工具。

不仅如此,相较于之前的案件特点,越来越多的侵犯商标权和著作权犯罪呈现出侵权对象扩大、新型侵权方式频现、多种犯罪行为交叉竞合等趋势和特征。

就以长宁区人民检察院发布的“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为例,本案犯罪分子借助直播带货平台,利用主播间互相“引流”的方式,在同一时间段内大量销售众多假冒国际奢侈品牌的假冒产品,销售金额高达上千万元,严重侵害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利,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值得关注的是,检察机关通过分析侵犯商标权和著作权犯罪案件,发现并总结了两类案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从侵犯商标权犯罪案件来看,商标侵权领域逐渐蔓延至医疗美容、网络直播等新业态,还出现了以知名高校校名商标为犯罪对象的新型犯罪形式。行为人非法使用他人注册商标不再局限于商品表面、外包装等传统有形载体,而是利用技术手段,呈现电子化使用特征,隐蔽性强、识别难度大。商标侵权对象扩大,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等特殊商标类型侵权情况频现。

从侵犯著作权犯罪案件来看,出现集团化、规模化经营趋势。在部分侵犯著作权刑事案件中,文创产业成为侵权高发领域,除玩具、图书、影视作品、游戏软件等传统被侵权对象外,剧本杀类、医疗软件类、互联网音乐类等新侵权对象开始出现。同时,各种新型侵权方式层出不穷,且范围不断拓展。黑灰产业链条扩张,犯罪呈现集团化、规模化趋势,成员间分工明确,经营规模大,犯罪金额高,社会危害性大。

针对侵犯商标权和著作权犯罪案件的新形势、新特点,上海检察机关始终坚持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理念,围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新情况新问题,强化专业审查,把好案件事实关、证据关、法律关,持续加大对侵犯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犯罪打击力度,全面推动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融合履行,为营造安全有序的创新环境,服务保障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检察力量。

(来源:上海长宁)

(责编:唐小丽、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