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要闻

陈吉宁参加浦东代表团审议,共商改革发展大计

2023年01月12日08:43 | 来源:解放网
小字号

陈吉宁参加浦东代表团审议,共商改革发展大计

引领区:既是压舱石,更要成为领头羊

■本报记者 王闲乐 胡幸阳 周程祎

“很高兴作为浦东代表团的一员,和大家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昨天下午的市人代会上,市委书记陈吉宁参加了浦东新区代表团审议。100分钟时间,14位代表先后发言,更多没“抢”到话筒的代表则感意犹未尽。

“浦东开发开放是一项跨时代的国家战略”“如今浦东的发展已经到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阶段”。陈吉宁在发言时回顾了浦东开发开放历史,勉励浦东同志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把浦东这面旗帜举得更高,全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

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跑出“加速度”

刚刚过去的2022年,对上海来说殊为不易。新的一年,依旧面临重重压力挑战。政府工作报告定下了全年经济增长5.5%以上的目标,而上海经济增长,首先看浦东。

“浦东有责任设置更高的发展目标,发挥好全市经济稳定器、压舱石和动力源的作用。”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代表用一组数据描述了浦东在新一年的目标愿景,包括力争GDP增速高于全市1—2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50亿元左右,全年新增各类公司总部100家以上,实到外资115亿美元以上等。

陈吉宁说,浦东不仅是上海经济的压舱石,更要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如果说“压舱石”更多指的是浦东经济总量占全市的比重,“领头羊”则意味着浦东要发挥增长极的作用,不断提高经济密度和投入产出效率,不断跑出经济发展的加速度。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彭崧代表说,按照张江科学城发展“十四五”规划,科学城面积由95平方公里扩大到220平方公里,预计扩区后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到4064亿元。“我们一直有个梦想,科学城里能走出几位诺贝尔奖得主,走出几个面向全球的领军企业。”彭崧代表坦言,对照国际国内一流水平,张江在科学能力、创新能力、产业集聚上还有差距,资金找不到项目、项目找不到资金仍时有发生。

“我们在完成C919大飞机研发任务的同时,还培育了一大批本土化优秀项目。”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玉金代表说,目前大飞机创新谷已吸引148个项目、1500多名高端人才入驻,相关科创企业形成集聚效应,带动产业链、资本链、创新链协同发展。

在上海乔文律师事务所主任韩璐代表看来,浦东不仅要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这些“硬实力”上作出示范,也要在优势产业上参与制定,甚至是引领国际规则。“像集成电路、数据交易、生物医药、跨境电商等领域,浦东都应该代表中国去参与规则制定,进而增强该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发言中,陈吉宁对此亦有呼应。他说,浦东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要看到融入全球市场、配置全球资源的机遇,也要看到“走出去”的机遇。要把握摸清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规则规制变化的规律,在“走出去”过程中提升现代化服务的发展能级。

发挥制度优势挖掘新机遇

改革开放是浦东最重要的基因,也是浦东发展的必由之路。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寄语浦东要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8个月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正式发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意见发布以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已经创制性制定15部浦东新区法规。今年浦东又明确,将在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融资租赁发展等领域新制定一批浦东新区法规和管理措施。引领区的“制度优势”,是代表们发言时提及的一个高频词。

“要用制度型开放推进行业可持续发展。”上海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亚太中心亚太区总经理庄炜代表说,在上海愈发深入参与全球经济的当下,加快衔接国际通行规则、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是浦东改革开放的重要方向,建议牢牢把握国际航运脱碳的趋势,率先建设航运领域碳市场,探索通过增值国际航运服务数据经济,在碳金融、绿色低碳市场的咨询和数据领域打响品牌,“这将非常深远地改变全球贸易‘游戏规则’”。

上海钛米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晶代表自称典型的“张江男”,他认为,现在创新创业的难度较20多年前大幅增加,究其原因是创新模式已经改变,唯有抓住规则、规制、标准等制度性开放的机会,掌握技术底牌,才有可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挖掘到新的产业机遇。

在代表们看来,引领区的制度优势还体现在全市“一盘棋”,乃至全国“一盘棋”上。陈吉宁在与代表交流时,亦提到“举全市之力把浦东这面旗帜举得更高”,并多次强调系统观念的重要性。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之间的联动。“我们做过统计,约97%的科创企业在上市前得到了创投机构的投资。”上海证券交易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蔡建春代表在谈到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对科创中心建设的支持时说,创投机构在投资小微科技创新企业方面,具有天然的动力和很强的专业能力,建议出台专项政策,吸引支持更多创投机构在沪发展,带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吸引人才打造创新“核爆点”

“大学生到你们这儿来,能拿多少工资?”在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燕代表发言时,陈吉宁插了个话,问了一个非常“接地气”的问题。

得知公司薪酬在业内处于中等水平,但很多人工作几年后,就因无法落户等原因离开上海时,陈吉宁说,人才政策不是“撒胡椒面”,重在精准,通过制度供给让用人主体有更大的自主权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什么是人才,要在使用中发现,应该让用人主体来评判”。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要素,要想突破裉节问题和卡脖子领域,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打造创新“核爆点”,都需要各行各业人才的支撑。

“集成电路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驱动。”徐燕代表说,集成电路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但行业调研数据显示,上海虽是集成电路人才聚集高地,却由于生活成本高、工作压力大等原因,人才外流趋势明显,引才留才难度加大,建议政府在集成电路行业出台具有更强竞争力的引才留才政策,比如针对特定院校、特定专业毕业生的一些补贴政策,以及专家型人才税收优惠政策,从而为企业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提供政策支持。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唐炜代表提出,科研经费也是限制人才的一大因素。她说,上海多年来不断完善人才政策,希望能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人才。从项目资助体系方面来看,科研类项目和人才类项目基本覆盖了不同研究领域和人才成长发展的各个阶段,“但我们也看到,这些项目的资助力度和十年前相比涨幅微弱,现在和兄弟省市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

在最后的发言中,陈吉宁再次谈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干事创业,关键在人”。他说,要充分激发敢闯敢拼、一马当先的精气神,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奋力开创浦东改革发展崭新局面。

(来源:解放日报)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