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功引领区 奋进新征程
从兰州到北京、再到上海,换电必定能走得更远!
从兰州起步,转战北京,到定居上海,这条路,张建平用了二十二年时间。从最初被人认为的“疯狂举动”,到北京奥运“一战成名”,再到如今带领企业成为全球换电模式的开创与引领者,张建平在“换电”这条路上始终如一坚持着。
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金砖峰会、G20峰会、冬奥会等国际重大赛事和会议中,都有他们的身影。今年,张建平创立的上海电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一起来听听他们背后的故事——
艰难起步,新概念被认可有多难?
张建平,是上海电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现任上海电巴新能源首席科学家、董事长。
对换电事业感兴趣,始于20多年前的一次偶然。当时,张建平与朋友一起聊到环境污染越来越厉害,新能源产业应该大有可为。聊完后,一个想法在张建平的心里扎根、萌芽。
“汽车历史只有100年,全世界第一辆车就是电动汽车。但是,电动汽车此前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其瓶颈就在于充电和电池续航能力。”张建平如是说道。
要建设大量的充电桩,使充电像加油一样方便,则需要巨大的投入,电力也需要重新布局。而且,慢充要8小时,快充也要近2小时,这些都使电动汽车无法像加油一样在几分钟内完成补能。
但是,换电不一样,全程完成时间最长才几分钟。
2000年底,带着换电的理念,张建平在兰州开始了创业之路。那是他成长的地方,他希望自己的梦想也可以在那里开花结果。2004年,张建平开始在兰州推广快速更换电池模式。他最初的设想是生产电动公交客车,销售给兰州的公交公司,同步配套换电站。但并没被认可,有人质疑:“全世界、全中国都没有听说过的东西,你让我们来试?”
张建平决定,自己买车、自己改造。然后,自筹500万购买了两辆可快速换电的纯电动公交客车,免费给兰州公交公司使用。2006年,张建平自掏腰包购买并改装的电动大巴开始在兰州示范运行。
“当时大家都不看好,认为这是‘疯狂’的做法。”张建平说,“但恰恰是因为这个大胆的决定,我们换来了单车5万公里的路试数据,换来了快换设备的第一轮实况测试,换来了换电站的完整建设及管理经验,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峰回路转,北京奥运“一战成名”!
当年,北京奥运会提出“绿色奥运”的理念,希望能在绿色低碳方面起到示范作用。2006年上半年,北京奥组委派出人员到兰州实地察看了设备,表示感兴趣。“他们一看之下觉得可以,但要最后决定,还得请领导认可。我和联合创始人杨烨商量,干脆把公司搬到北京去,就在北京建一个换电站,实地给所有人看。”张建平说。
为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张建平决定背水一战,2006年底,就开始了往北京搬迁的行动。“15辆卡车,装上了所有设备,还有公司的十几个人,在2006年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北京。”张建平回忆道。
最终,在2007年3月,北京奥组委决定在奥运村内全部用可换电的纯锂电公交车。之后,经过两个多月的安装调试,在北京奥运村边上,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投入运营的换电站诞生了。
就这样,上海电巴获得成立8年来的第一笔真正的订单——参与奥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配套服务,为50辆纯电动客车提供快速充换电池服务。这是换电模式第一次在重大赛事活动中亮相,为张建平一直坚持的换电事业迎来了春天。
紧接着,为了拿下上海世博会项目,在2009年,张建平又一次搬迁,把公司搬到了上海,并落户在临港,开始着手为世博会准备换电站。这次,团队建了当时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换电站——4通道、8台设备同时换电,服务于世博园区内的120台纯电动公交车。
奋楫扬帆,换电必定能走得更远!
在换电公交大巴领域获得成功后,张建平带领团队在轿车领域突破。“轿车的换电技术跟大巴是完全不一样的。”张建平说,经过几年的探索研究,针对轿车的换电设备于2016年在上海电巴于临港的厂区内正式投产。
2020年5月,换电站被纳入“新基建”范畴,国家将此前的“建设充电桩”扩展为“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还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了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再次提及充换电相关内容。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提到:释放出行消费潜力。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布局,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推进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加强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便利二手车交易。
利好政策的密集出台,间接引爆了资本市场对换电的青睐,与资金一起涌来的还有各大主流车企的合作,包括一汽、上汽、北汽、长安、东风、东风日产、合众等各大车企,公司发展终于踏上快车道。
目前,公司已拥有超过3000项全球范围核心换电技术专利及专利申请,张建平个人专利就近2600项,并且多次参与国家与行业标准制定起草工作。乘用车换电站最快可实现多品牌车型共享20秒极速换电,服务全程1分钟。商用车换电解决方案,也将在近期推出市场。
2016年起,换电这一高效补能模式,推广在全国出租、网约、物流等高频补能营运车市场,被广泛应用,并受到一致认可。此外,换电模式,同样有利于服务城市中不具备停车位、无法建充电桩的广大私家车用户,解决了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充电难题,使电动汽车大规模普及成为可能。
截至2022年11月,公司建设的换电站网络已覆盖全国54座城市,总量超过740座,在全国范围服务车辆已超过10万辆次,服务车辆累计换电3924万次,换电里程50亿公里,实现降碳减排超34.7万吨。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这对我国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出了长期战略目标与实施方针,也使得公司更加坚定以换电模式的商业化运作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持续加大技术创新研发力度及换电模式的推广应用,把节能减排写进企业发展纲要中。
展望未来,张建平表示:“22年走过来,我和团队对换电的热度一直没有减退。在全球双碳战略引领下的新时代、新征程,换电,这条路必定能走得更远!”
按照公司规划,至2025年,将在全国投运超过10000座换电站,为1000万辆以上新能源汽车提供换电服务,为城市建设高效分布式储能网络,以换电对“双碳”战略实现最佳响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