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破百亿,营收超千亿,“科技之城”基本建成,闵行这个高新区20岁啦!
2022年,恰逢紫竹高新区成立20周年。20年间,从荒芜到繁荣,紫竹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科技园区创新发展之路,在浦江第一湾畔13平方公里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以政府、民营企业和大学共建的创新体制机制,结出累累硕果:年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升至第九位,一座集聚15万高素质人群、生机勃勃的科技城已从蓝图变成现实,紫竹正成为上海乃至国家重要的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建园时“给我二十年,给你一座科技城”的承诺已然兑现。
大批知名高科技企业总部入驻
20年税收破百亿、营收超千亿
2001年9月1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同意建设上海紫竹科学园区的批复》,上海紫竹科学园区正式成立;2002年6月25日,园区奠基,动工建设;2011年6月15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2012年纳入科技部国家高新区评价体系以来,紫竹高新区从最初的综合排名第28,逐年上升至2020年度的全国第11名,再到2021年全国综合排名跃居全国第九,实现了10年“九连跳”。
这是一座筑造承载创新创业希望的“梦想之城”。以“铂金产业服务”、创新机制体制和绿色生态环境为优势,紫竹高新区以信息软件、数字视听、生命科学、智能制造、航空电子、新能源与新材料等6大类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吸引了一大批以微软、英特尔、可口可乐、印孚瑟斯、中国商飞、中广核集团等为代表的国内外知名高科技企业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入驻。
在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九
建园以来,高新区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平稳增长,集聚企业数量超过6000家,累计吸引内资注册资本820亿元,外资投资总额85亿美元,外资注册资本62亿美元;企业缴纳税金超过100亿元,完成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亩均税收产出477万元,亩均营业收入5121万元,亩均利润总额1079万元,均位列国家级高新区前列,已成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创新策源能力高度汇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这也是一座创新策源能力汇聚的“科创之城”。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重要承载区,20年间紫竹高新区不断致力于创新策源能力汇聚,建立起以紫竹创业孵化器、紫竹创业中心、小苗基金为核心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打造1.2万平方米规模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资金规模15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基金,搭建“紫竹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信息平台”,以“孵化+投资”模式提升孵化能级,释放科创活力。
据了解,截至目前园区已累计培育和孵化700余家小微科技型企业,培育海内外上市企业9家、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企业5家、市级科技小巨人企业(含培育)28家、高新技术企业450家;累计投资企业近100家,所投企业存活率100%,投资满两年企业再融资率超过90%,带动社会资本投资金额超过100亿元。
创新创业生态不断完善
此外,高新区积极打造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拥有申请专利61500件,专利授权35600件,发明专利申请占比80.6%,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31万件,占全市的7.5%;创新搭建企业试验(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共享平台,累计向800家企业提供仪器共享服务超万次,为企业节约设备采购成本超亿元,营造 “共享、共赢、共生”理念营造创新氛围。
功能完备、宜居宜业
打造产城交融的“一生之城”
这还是铸就城市功能完备的“一生之城”。20年来,高新区外部交通日益通达,先后迎来了虹梅南路高架通车,轨交5号线、15号线建成通车、轨交23号线项目顺利开工等。随着基础交通条件的提升,紫竹高新区的配套住宅——兰香湖国际社区和青年家园(人才公寓)、商业设施——紫叶广场和万怡酒店、休闲旅游——兰香湖和浦江第一湾公园等配套项目也相继建成。
功能不断完备,产城逐渐交融
此外,高新区积极打造全链条的教育配套体系,依托华东师大教育资源优势以及海外优质高校合作办学模式,建设以基础教育园区和国际教育园区,涵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到国际教育,与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两所知名高校一同形成了接轨世界的产学研集聚区,将高新区打造成为一座产城融合的“一生之城”。
未来,紫竹将继续以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为导向,坚持生态、人文、科技发展理念,坚持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为把高新区建设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园区不懈努力;同时始终外抓招商引资,内抓营商环境,持续推进高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构建“铂金产业服务体系”,促进新兴产业集聚,深化产学研合作,通过创新服务激发科创活力,打造创新策源高地,倾力建设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站在新起点,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高质量发展中体现“高新”作为与担当,在上海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进程中,笃行不怠,臻于至善,开启紫竹发展新篇章。
(来源:今日闵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