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在这个大赛中获大奖

2022年12月22日15:55 |
小字号

在日前揭晓的“2022数字医学技术及应用创新大赛”上,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青少年阈下抑郁障碍(SD)的早期识别与干预职能平台”项目经过层层选拔,在参赛的175个国内外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全生命周期主动健康管理技术与应用”三等奖。

晓青(化名)明年中考,一直成绩都不错的她近期学习下降迅速,甚至出现了厌学的情绪,即使去了学校,也总会在上课时发呆,有几次上自习时,还会莫名其妙地哭泣。

看着女儿的变化,心急如焚的妈妈觉得孩子是患上了抑郁症,便带着晓青来到了医院诊治。但医生根据孩子的表现和心理测试认为,这不是抑郁症,而是处于“阈下抑郁”状态。

“近年来,来我们医院咨询的像晓青这样状况的青少年越来越多。说是抑郁,却又够不上诊断的标准;说是正常,可就是和原来状态不一样,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质量。”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主任医师郑宏介绍,“而所谓的‘阈下抑郁’就是指具有抑郁情绪表现却又未达到抑郁症临床诊断标准的一种介于健康和抑郁症之间的心理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忧郁情绪、表情淡漠、少语少动、胸闷胸胀、乏力、喜欢叹息、多疑多虑、焦急胆怯、易怒善哭、不思饮食、失眠多梦等。”

阈下抑郁人群发展为抑郁症的概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属于抑郁症高危人群。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这个阶段普遍情绪不稳定,容易烦躁、冲动,加之来自学业、家庭的压力等,很容易出现这类心理问题。对于青少年而言,抑郁障碍在不同年龄的表现不一样,而他们又通常存在病耻感,主动寻求线下医生咨询的意愿非常低,而家庭和学校又往往由于缺少专业背景知识,很容易忽略了相关问题。

针对此问题,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联合华师大教授团队,针对青少年阈下抑郁障碍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青少年阈下抑郁障碍(SD)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智能平台的研究”项目。本平台主要依托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互联网医院,围绕青少年的自我认知、人际交往、主要关系等,构建面向青少年的全周期、全方位以及主动性的心理健康数字化服务体系。

平台研究将打破传统被动的方式,将初筛、复核和转介关口前移,整合家、校、医、社四方,提供青少年自我改善、随访干预的工具和手段。同时,平台将应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建立全周期的心理健康档案和报告,对管理干预过程进行记录,并基于不同的个体生理和心理特征,给予多层次、个性化的随访和干预手段,探索家、校、医、社有效联动的心理服务模式,完善青少年心理服务生态体系,帮助青少年重新树立和稳固正向的认知。

平台将探索开展青少年阈下抑郁的智能早期识别研究,构建青少年阈下抑郁障碍心理画像,实现精准追踪的多模态情绪变化,更及时地筛查出可能有抑郁倾向的青少年,指导临床采用更为精准的分型和诊断,为临床医生准确诊断提供一定的客观证据,有效降低青少年SD患者发展为罹患重度抑郁障碍的风险,使没有心理学背景的老师、家长和青少年本身,都能共同参与到整个心理关怀的过程中来。

据了解,“2022数字医学技术及应用创新大赛”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共同发起,大赛以“医智新生态,协同共未来”为主题,设“医疗多模态融合诊断技术及应用”“全生命周期主动健康管理技术与应用”两个赛题。

本次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参赛团队由医院信息科、CDC临床主任医师和华师大资深教授共同组成,首次尝试以医学与信息学融合交叉,加速人工智能与医疗的交叉研究及协同创新,积极助力医疗数字化转型,探索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精神卫生医疗场景中的多元化应用。

(来源:上海长宁)

(责编:唐小丽、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