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驱动换道超车,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逆势增长
第五届进博会后,上海又一次吸引全球目光。今天上午,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将在虹口区北外滩的世界会客厅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政界、企业界、学界代表和专家们汇聚上海,分享智慧,凝聚共识,共促航运业新发展。
这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连续第二年借助高峰论坛发声。最新一期《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2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排名连续三年站稳前三,并且与前两名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尽管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但上海持续展现出引领全球航运业发展的影响力——在稳定全球物流供应链方面,2022年三季度,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打破月度、昼夜等多项历史纪录,追回了上半年因疫情而损失的箱量,今年已实现正增长;上海机场货邮吞吐量亦保持增长态势,并且今年3月,浦东机场被国际机场协会评为全球服务满意度第一。
这些成绩是如何取得的?去年召开的首届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已提前“剧透”:关键便是“顺应绿色、低碳、智能航运业发展新趋势,深化国际航运事务合作”。
数智转型升级提升效率
2022年3月29日一早,焦急的集卡司机们等来了《上港集团防疫通行证》。受疫情影响,陆路运输受阻,许多卡车因防疫信息或各类单证信息不全堵在路上。上港集团通过对接大数据中心的防疫数据和港口电子设备交接单信息,帮助司机们实现手机端“一证通行”,助力上海及长三角集装箱运输供应链恢复畅通。
“28日中午接到任务,经过12小时开发、测试,第二天凌晨就上线了,确保一早所有车队、驾驶员全面使用。”上港集团港航数科党总支书记、总经理戴越回忆。
这一速度背后体现的,正是上海港在数智化转型方面的持续布局。从统筹生产安排的“智慧大屏”,到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到超远程操控技术的落地,再到依托区块链技术实现进口放货全流程无纸化……近几年,上海港正变得越来越智慧、越来越高效,多项自主创新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并实现反超。
航空方面,数智转型的趋势同样明显。自助值机、刷脸登机、RFID行李全流程跟踪……未来机场的雏形已经在上海显现。就在几天前,主基地在上海的东航提交“基于5G的智慧机务项目”,获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为全民航最好成绩。这些项目以5G专网为全连接“底座”,结合数字孪生、XR及人工智能等技术,让新兴科技赋能传统产业。
绿色低碳发展顺应潮流
同样是在2022年3月,上海港迎来了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船到船”同步加注业务的“中国首单”,成为荷兰鹿特丹港、新加坡港后,全球第三个拥有LNG加注服务能力的港口。
在航运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船公司选择订造以LNG为主燃料的双燃料船。上港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龙平告诉记者,上海港在新业务上实现突破,完善港口服务功能,必能在未来吸引更多双燃料国际船舶靠泊,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综合竞争力。
当然,LNG只是清洁能源的一种,上海港还积极推动岸基供电系统,油电混合动力轮胎吊、LED照明等设备设施的大面积使用,并规划打造国际氢能示范港口。同时,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也于2022年9月获评全国首家五星级“绿色港口”集装箱码头。
绿色还体现在更为环保的物流方式上,今年以来,上海港“公转水”“公转铁”持续发力,不仅降低了碳排放,还成为保障物流供应链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撑:通过太仓港长江中转集并平台、专线驳船快航服务,江、浙、皖衔接洋山干线的外贸集装箱实现高效转运;上海港海铁联运班列覆盖长三角区域8个主要站点,2022年1至10月上海海铁联运累计完成46.50万TEU,同比增长约41.91%。
航空方面,2022年10月,东航携手空客开启中国总装A320飞机首次可持续航空燃料交付飞行,进行“节能减碳、绿色飞行”的新尝试。相较于传统的化石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从原材料收集到最终用户使用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碳排量最高可减少85%。
全球开放合作实现共赢
航运业是最古老的全球化行业,维护产业链、护物流供应链的稳定,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能级,都离不开全球范围的开放合作。
2022年5月,国内首单外资班轮船公司“沿海捎带”业务正式落地,马士基集团成为第一家成功试点沿海捎带运输业务的外资公司。这是我国国际航运领域开放的一次重要突破。
马士基方面表示,此项政策能帮助公司优化航线网络,提升操作灵活度,缩短货物的运输时间,也可以帮助缓解供应链瓶颈,释放更多运力,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
而对于上海来说,业内人士认为,以洋山港为国际中转港的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试点,有利于发挥洋山港区位优势,提高对国际航线、货物资源的集聚和配置能力。
几个月后,9月3日,上海港东北亚空箱调运中心正式启用。这是上港集团与国内外多家知名班轮公司深度战略合资合作,携手打造的项目。
上港集团生产业务部总经理助理陈炜表示,空箱调运中心将通过数字化的全新运作模式,提高空箱在上海、长三角、长江沿线,以及东北亚地区港口间的流转效率,提升上海港对全球空箱的资源配置能力和水平,服务和保障全球供应链。
上海海事大学教授,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真虹告诉记者,当下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已从基本建成向深化建设迈进,以航运服务业为代表的航运软实力也不断提升。
去年以来,航运相关的企业总部进一步集聚上海,比如全球最大的船舶管理和海事服务集团——卫狮集团(V.Group)的独资企业卫狮船务发展(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获得《海洋船舶船员服务机构资质证书》。此外,2022年初,国际仲裁权威研究机构英国玛丽女王大学发布的《2021年国际仲裁调查报告》显示,上海首次跻身全球十大最受欢迎的国际仲裁地,位列第八。良好的营商环境,正成为上海持续释放的吸引力。
当然,上海仍有短板需要补齐,比如高端航运服务业能级和体量,以及航运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尚待提升;集疏运体系还需进一步优化;未来发展的港口资源的储备还显不足等。
“未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要抓住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带来的机遇,积极打造绿色、智慧的航运中心,实现换道超车。同时,上海需更加主动地参与国际航运治理,积极提供中国和上海的方案、标准和规则,更多地发出我们的声音。”真虹说,这也是上海举办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的重要原因。
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的主题是“共促绿色、智慧、韧性的全球航运业新发展”,这又一次指明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方向,也指出了全球航运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期待全球智慧在论坛上碰撞,能为行业发展带来更多回响和启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