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垃圾分类保持良好 可回收物日分出量6912吨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11月13日报道:近年来,上海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尤其是《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以来成效显著。据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统计,除受疫情影响外,全市可回收物分出量6912吨/日,有害垃圾分出量2.07吨/日,湿垃圾分出量9328吨/日,干垃圾清运量15552吨/日。湿垃圾分出量基本稳定在干湿垃圾总量35%左右,可回收物量回收量基本稳定在日均7000吨左右,有害垃圾分出量日均2吨以上,与2021年生活垃圾分类实效基本持平,全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保持良好势头。
2019年以来,全市服务于居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中,已有22000多个完成升级改造,安装了洗手装置和除臭设备,社区分类投放环境有效改善。尤其是今年以来,市民习惯养成和社区管理秩序经受住了本轮疫情考验。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全市持续优化“一小区一方案”, 从细节入手、向实处着力,让垃圾分类从社区治理难点成为撬动社区治理的有力支点,营造整洁人居环境,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遏制“破窗效应” 小包垃圾治理有突破
小包垃圾的丢弃一直是垃圾分类中的顽疾,随意丢放的行为很可能引发“破窗效应”。今年上海开展小包垃圾专项整治行动,“小包垃圾随手拍”小程序全面上线,向全社会开放监督反馈通道,市民可随时随地对身边的小包垃圾落地现象在线反馈问题、提出建议。各区将定期梳理市民在线反馈的集聚性小包垃圾频发社区清单,并在“小包垃圾专项行动曝光台”进行通报及重点督导,实现小包垃圾治理常态长效,营造整洁人居环境,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坚持因地制宜 分类投放难题有改善
通过调整优化垃圾投放时段,采取更加灵活的定时策略避免垃圾投放时人群聚集,调整优化宣传引导措施,抓好重点人群、重点环节、重点单位的宣传引导和科普教育,提高垃圾分类积极性。
上海还有部分里弄住宅,因面积狭小无法设置垃圾箱房,问题矛盾突出,上海中心城区积极探索化解难题,通过采取“车辆定时停靠、志愿者现场督导、投放结束及时清运”的“可移动投放车”方案,巧妙化解矛盾、破解垃圾分类短板痛点。
增科技添妙招 垃圾投放环境有提升
上海多个社区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开展社区垃圾箱房防虫除臭升级行动,通过对清洁后的生活垃圾箱房进行“覆膜”有效驱虫除臭,通过在垃圾箱房内添置喷灌系统有效抑制臭味,防虫除臭控制措施已逐步在上海生活垃圾投放收集点得到普及。
此外,多个街镇将“一网统管”智慧平台运用于生活垃圾分类,深化智能监控对定时定点投放的场景应用。不仅能够实现对全域点位数、点位地理位置等基础信息的掌握,还能实时了解垃圾桶满溢情况、干湿垃圾混投次数、乱扔垃圾高峰时间段等动态数据,全面提升垃圾综合治理能力和水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