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星月交辉!从镜框式舞台看上海文化浪奔浪流
“望浦江,浪涛涌,波光粼粼,星月交辉格外美……”沪剧《陈毅在上海》巡演版10月26日至30日在沪连演五场,用独属上海的声音讲述独属于上海的故事。
孙徐春、茅善玉、钱思剑等上海沪剧院老中青六代演员全梁上坝,汪华忠、王明达、王明道、徐伯涛、王珊妹五位平均年龄78岁的老艺术家甘为绿叶扶红花。场场爆满,有观众说,《陈毅在上海》以当代沪剧舞台的“最强阵容”唱响了“时代强音”。
金秋,上海各大剧场明亮辉煌,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指导,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主办的“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演艺大世界•全国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引来高朋满座——来自全国11个省区市的28家院团携33部优秀作品,在“演艺大世界”集中上演111场,交响乐、民乐、舞蹈、话剧、京剧、昆剧、沪剧、越剧、评剧、黄梅戏、杂技剧等艺术形式尽在其中。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火红大幕揭开一段段红色记忆,初心之城回响阵阵如雷掌声……展演进程过半,透过镜框式舞台上的精彩演绎,注视络绎不绝的剧场观众,在上海文化浪奔浪流的背后,大江东工作室看到、听到、感受到了很多……
做强“码头”,集纳33部精品力作集中呈现
展演有多重磅?
且看:陕西人艺推出的“茅奖三部曲”之一、话剧《主角》演出刚在上海落幕,次日就从河北收获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第十七届文华大奖的好消息;摘得上一届文化大奖榜首的舞剧《永不消失的电波》与本届文化大奖的舞剧《只此青绿》齐齐亮相;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的《枫叶如花》,于9月斩获第十七届文化大奖;茅善玉凭借沪剧《敦煌女儿》夺得文华表演奖。
33部作品,无一不是精品力作,将这座城市的好品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主办方统计,演艺大世界•全国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33部参演作品,三分之一曾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或入围第十七届文华奖终评。
这是演艺大世界、更是上海这座文化码头的吸引力与绝对魅力。
2020年,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来沪参加“艺起前行”优秀舞台新创作品展演。这部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品,来自一个25人的剧团。两个小时“笑中带泪”,讲述“漏斗户”陈奂生和他的三个子女在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围绕土地、粮食、吃饭问题发生的令人捧腹又心酸的故事。此番再次来沪参加展演,团长兼主演张怡表示,上海演出后,剧组“邀约不断。大家对剧团、对剧种信心不断提高。”
常州滑稽剧团 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
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名单正在公示,其中便有杂技剧《战上海》。这是上海杂技团有限公司与上海市马戏学校以杂技语汇打造的一部“有筋骨、有血肉、有温度”的杂技剧,以全新编创手法解构杂技,融入剧情叙事,“声、光、电、影、景”等综合艺术多维度、立体地再现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
好作品需要好舞台,好舞台呼唤好作品。此次展演,上海做强“码头”,集中邀请全国优秀院团举办大型线下展演活动,打造有时代特色、有水准有品质的舞台艺术盛宴,用艺术语汇致敬新时代,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勇立“潮头”,用心实践更多创新表达
深入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上海,永远勇立潮头,探索更多可能。
此次演艺大世界•全国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策划思路求新求变。
视角新。《陈奂生的吃饭问题》,讲述一位农民在近半个世纪中遇到的不同“吃饭问题”,展现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从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中汲取灵感,用“地转天旋”的舞台置景重现宋代美学,开启沉浸式“赏画”体验。
表达新。昆剧《瞿秋白》将瞿秋白的壮烈一生,浓缩成舞台上的三个“昼夜”,烈士当年所思所想、所言所行,与今天的观众产生心灵对话。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解放前夕英勇牺牲的共产党情报人员李白等烈士为原型,创新性地用“不发一言”的舞剧形式诠释红色题材,刷新舞剧的示范性高度。
形式新。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融合民乐、光影与历史保护建筑,彰显千年国乐丰沛的艺术表现力。制作团队为展现《山水》主题意境,舞美布景选择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在《墨戏》中根据音乐情绪的起伏设计选取北魏碑刻《张猛龙碑》、张旭狂草《古诗四首》等。
上海民族乐团 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
技术新。话剧《直播开国大典》将聚光灯和摄像机对准一群广播人,通过“即时拍摄、瞬时剪辑、实时投屏”技术,揭开开国大典转播背后的故事。实现表演随时会变为被拍摄对象的艺术手法,让一切行动穿梭在装置、道具、影像与时空之中,观众赞不绝口。
传统文化积极寻求“舒适区”之外的新题材,找到新时代下崭新的“打开方式”。上海昆剧院建团43年来打造的第一部大型革命现代戏《自有后来人》,探索红色题材的昆曲化表达;沪剧《陈毅在上海》一反沪剧传统的温柔绮丽风格,将交响乐融于紫竹调、川音,悦耳动听、令人沉浸,全方位展现了解放初期大上海的时代格局。
激活“源头”,好作品与好舞台互相成就
好作品与好舞台,总能互相成就。
9月初,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携“茅奖三部曲”率先亮相申城舞台。360°旋转舞台,牵引出《平凡的世界》里一代中国青年人在大时代的人生道路;16根充满寓意的台柱子展现出《主角》的奋斗历程;充满陕西建筑风格的灰墙门头匾额,把观众一下拉进《白鹿原》里的关中故事……
凝聚作家对人生、历史、文化、时代、命运的深刻思索和生动描绘,“三部曲”彻底征服了上海观众,谢幕掌声不息。热烈反馈,给予创作方莫大鼓舞。陕西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李宣说,上海是陕西人艺的“福地”,希望继续带来新作,接受上海观众检验。
陕西人民艺术剧院 话剧《主角》
好作品在上海,会被不断讨论、不断传播。不少剧组都向剧院方感叹,上海观众太好、太专业了。高水平的观众助推剧目打磨,让上海成为全国演艺市场的重要风向标。
演艺码头热闹非凡,助力文化源头活水不断。精品荟萃的展演,助推上海文艺创作再攀高峰,携手全国文艺工作者,谱写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新篇章。
强“源头”,立“潮头”。2019年首演以来,杂技剧《战上海》三年内历经四次重大打磨,如杂技道具“蹦床”的修改,让观众在观剧时能从单一视角转变为360度的3D裸眼效果;打破海派杂技代表节目“跳板”的固定表演程式,根据剧情拆解整合……最终呈现的剧情视角堪称“全程高能”。
作曲家吕其明用54年对《红旗颂》精雕细琢,一生融入这面“红旗”。龚天鹏则五年耕耘、十易其稿,创作出《百年颂》,展现出上海文艺工作者对红色血脉的传承和对“初心”的坚守。
众多文艺工作者用艺术语汇致敬新时代,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百年复兴路上的种种故事、传统文化发出的新的时代之声、文艺工作者的初心使命,还将在接下来的展演中,不断被看见、听见和感受到。展演架起一座桥梁,让上海观众与百年征程中的鲜活人物情感相通;让上海文化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