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黄浦区五里桥街道推出“5+5”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

“信息树、小喇叭、老娘舅、总管家……”近日,在黄浦区五里桥街道“‘5+5’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发布仪式现场,瑞南居民区报到党员、第二微网格党组织负责人、上海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部副部长姚爱芳用一连串生动有趣的拟人比喻,将“什么是微网格长”“微网格长做什么?”“为什么要成为微网格长”的深意一语道出,引发全场共鸣。
自上海市深化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会议召开以来,五里桥街道深入贯彻落实大会精神,结合社区实际,织密建强“5+5”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形成了街道-街区-居民区-微网格-楼组五级组织体系,并配套街道社区代表会议-街区党建共治联盟-居民区“零距离”家园理事会-微网格“格里厢”-楼组“吾里家”五级治理平台,形成五级联动。
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五里桥街道进一步划小做实微网格,探索实行更精细化的网格管理模式,以住宅小区、若干楼组、园区、商务楼宇为基本单元划分出108个微网格,现已全覆盖成立党组织,并由党组织书记兼任微网格长。”
以颐乐生活街区为例,五里桥街道将“街区微网格地图”明示上墙,详细列举了微网格数、具体分布、党小组长、第二楼组长数、居民自治骨干数及现有报到党员数。设有37个微网格,累计推选出党小组长、第二楼组长489人,第二梯队力量79人,居民自治骨干464人,报到党员953人。打浦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曹霞笑着说道,“织密党建网格,注入街区党建‘新活力’,不仅让社区工作‘如虎添翼’,而且也为实现服务精准投送、治理精准落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发布会上,同为社区报到党员的海悦居民区第二楼组长、居民区零距离青年志愿服务队队长赵春锋深表认同,“得益于上半年的封控时期,我们这些报到党员与居民区党总支的联系更密切了,与居民的沟通更多了,也正是各方信任,才有幸担任这一职务。”姚爱芳、赵春锋等在职党员虽然日常工作繁忙,但再忙也会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在居民区党总支的带领下,协助居委做好社区的管理与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姚爱芳动情地说道,“网格长和第二楼组长都是社区热心人,既是链接政府和居民桥梁和纽带,也是生活在居民当中的‘知心人’,更是居民信得过的‘社区达人’”。
姚爱芳表示,现在许多楼里居民都会找她聊聊心里话。由于她本人兼任市终身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具备心理咨询二级证书,不少青少年家庭都会与她进行交流,寻求专业意见建议,有时候忙起来,手机一刻不停。而身为第二楼组长的赵春锋更是常常出现在常态化核酸筛查一线,组织好、管理好小区和商铺自管会的青年志愿者们,第一时间听从居民区党总支号令,助力居民区完成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历经半年多的沟通协调,2021年12月3日,斜土路486弄15号楼居民们正式签署“加梯合同”,翘首以盼老房加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加梯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那天加梯公司和我讲,因为门口水泵房遮挡,可能装不了电梯的时候,真的两眼一黑。”加梯三人小组牵头人的荣永华老师一想到当初就是一脸无奈。原来,15号楼如进行加梯,加梯后由于紧邻水泵房,将导致该处消防通道严重不足,且调整电梯设计无法解决,必须通过调整水泵房大小或位置,确保安全距离以及消防距离,方可落实电梯安装。自此,荣永华老师的身影就经常出现在区房管局、街道城建中心和居委。“我们看到荣老师也很心疼,70多岁的老党员,为了老楼加梯,不知道奔走了多少次。”今年3月起,受疫情影响,本就一筹莫展的加梯工作更是一度停滞。“当时很多居民都觉得没希望了,因为水泵房调整产生相应施工费用,前期楼里居民已完成加梯款项筹集,如再由居民筹资存在一定困难,一时间,楼内加梯信念‘如山倒’。”
就在这时,瞿东居民区486弄小区微网格长、15号楼第二楼组长陆玮接棒荣老师“协调员”职能,在积极参与社区防疫志愿服务的同时,及时解答楼里居民疑惑,传达加梯推进动态。“我们的信心不是凭空而来,是街道和居民区党总支给我们的底气。”正如陆玮所言,6月,街道社区管理办在区房管局指导下,与上海城投水务(管理)有限公司、居民区党总支、加梯公司进行现场办公,实地勘察水泵房移位的可行性,协调解决水泵移位经费。“我们当时就是考虑经费难题和群众迫切期望,所以向街道申请专项经费予以支持。”瞿东居民区党总支徐勤表示。历经2个多月的磋商,最终在8月的“区长一诺”现场连线解决了15号楼加梯难题。“期间,我们也是不定期在楼里或线上或线下召开加梯项目听证会和协调会。”陆玮表示,在多次参与“三会”制度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老娘舅”的不易,但好在还有楼组长和荣老师这样的老党员模范带头,让刚过不惑之年的他学到很多。
其实陆玮家住2楼,加装电梯对他家来说并没有太大影响,但自从加梯征询以来,陆玮一家老小立即表态支持,对他们来说,顾小家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大家,经过疫情之后,整个楼里更是一个“吾里家”。
据悉,为配套完善五里桥街道“5+5”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街道在继承发扬“4+1”工作法、“三会”制度等品牌工作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五级联动制、多网融合制和平战转换制,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融入“两旧一村改造”“常态化疫情防控”“一老一小民生保障”“10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等社区治理各个环节,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党员群众的工作优势,以党建引领凝聚各方力量参与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推动为民服务、自治共治“零距离”,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水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