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这个国庆,你去过新华路上的新华书店吗?
还记得路边红色公用电话亭吗?
还记得孩童时期去新华书店的快乐吗?
被誉为“上海第一花园马路”的新华路,最近去过吗?
当新华路遇上新华书店——这个国庆,新华路上梧桐树下,诞生了温暖的文化地标。
新华路上的新华书店。王初摄
9月29日至10月3日,梧桐成荫的上海新华路上,一幢幢红色公用电话亭,变身成限时开启的公益快闪书店“新华路上的新华书店”。
9月30日晚,8岁的黄中曦与6岁的妹妹黄安妤偎依在电话亭中。孩子们家在附近,放学后特意赶来书店看书。灯光照亮孩子们手中的书,也温暖着孩子们小小的身影。
黄中曦与黄安妤在读书。王初摄
为期5天,新华传媒联合新华路街道和中国电信,限时开启了公益快闪书店“新华路上的新华书店”。新华路上的5座红色电话亭,经过改造后,成为小巧又特别的书店。
书店顶部一侧帷幕,有“新华书店”字样,一侧在“华”与“书”之间,有个小小的“路”字,门外挂着“新华路书店 欢迎进店购书 24小时营业中”的牌子。
吱呀一声刹停手中的自行车,正要去超市的周先生好奇地发现了新开的“书店”,“这些电话亭在我们新华路上不知有多少年了,现在变成书店了?蛮好、蛮好。”
拉门走进电话亭,可以看到新搭的几排书架上摆着百余本图书,书架上挂着书签,写着“你还缺一本书”。
新华路上的新华书店。王初摄
电话亭基本格局未动,拿起听筒,还是熟悉的拨号音。丰富的是电话亭内部的空暇空间。一本本书,在电话亭一壁摆放得整整齐齐。
在这些特别的新华书店里,有不同类型主题的分区:文学、影视、少儿、教辅……熟悉的《平凡的世界》《百年孤独》《月亮与六便士》《自深深处》……甚至是《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总有一本书可以勾起你的回忆。
张秋玲好奇地走进书店,“很漂亮,很有文化氛围。我们现在接触纸质书的机会太少了,这是提倡阅读的好方式。”
电话亭书店内景。高征摄
电话机旁的“逛店须知”写着:本书店为公益性质的“快闪书店”,希望可以让您重拾阅读与沟通的乐趣;你可以在“店”内翻阅,也可以在旁边的椅子上静静阅读;本“店”有您感兴趣的图书,可以根据书目标价自助扫码支付——旁边是一个小小的二维码。
为了后续助力公益事业,每本书都可以自助扫码付费带走。
志愿者周芳是在新华路上上班的白领。她在街道发出公开招募后报名成为志愿者,定时前来照料一间无人值守的书店。“大家都很爱护,只是略有点凌乱而已。”
新华路上的新华书店。高征摄
在这里还有一间新华路书店,被设置为特殊的“换书空间”。这里将进行“贤书互换”活动,由新华路街道图书馆提供图书,你可以选择喜欢的一本书带走,并将自己的闲置书籍及时填补进空位。
除了阅读,也别忘了拿起曾经熟悉的电话机,给家人、朋友、爱人“打个CALL”,分享生活的喜悦和祝福。
你也可以坐在书店外的阅读椅上,静静地阅读,吹吹秋风,在光影斑驳的街景前,拍下一张值得回味的照片。
书店外一张小小的阅读椅。王初摄
晚上的新华路书店,尤其温暖,犹如一座明亮的圣殿。一盏小小的投影灯,在门外的人行道上投射出光与影的诗句——“没人对你说‘不’的时候,你是长不大的”。
新华路上的新华书店。王初摄
“快闪”5天,这5座特别的一平方米新华书店,希望能唤起人们遨游书海的记忆,重拾阅读,与自我对话。
“每一间书店的本质,都是想让市民更加亲近阅读,特别是纸质形态的阅读。”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利谈起活动的初衷,“我们希望还原阅读本身的形态,能够让更多市民沉浸于阅读的环境当中。”
江利认为,如今开书店,不是简单地在一个房子里摆上书,而是要思考打动读者的那个点。毕竟,随着时代发展,“我们身边随处可触达的东西太多了,有太多的东西去消耗大家的时间。有时候我们不是不爱阅读,而是注意力太容易被分散掉。”
在江利看来,实体书店的数量是有限的,而遍布于街道的“电话亭”可以触达社区生活的毛细血管,以更好的方式存在于社区,贴近和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形成更好的互动。“阅读的浓度高很多,市民接触阅读的距离更短、更便捷。”
书店24小时营业。高征摄
活动期间,“新华路上的新华书店”将全天24小时营业,成为城市深夜中一座明亮的灯塔。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