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创“黄金三分钟”筛查工具有望深入社区
“三分钟”筛查工具有望深入社区
有助于更早发现阿尔茨海默病高危人群
■本报记者 顾泳
昨天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记者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获悉,作为“第五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内容,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牵头开展技术攻关,通过医工结合,首创“黄金三分钟认知障碍”电子游戏式筛查工具,帮助更多阿尔茨海默病潜在人群及早发现并干预疾病。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2.64亿人,60岁以上MCI(痴呆前兆)患病率15.5%,认知障碍患者5384万人,痴呆患者1507万人,给社会带来巨大负担。一项全国性的研究显示:2015年,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年治疗费用为1677.4亿美元,患者年治疗成本逐年上升,预计到2050年将高达18871.8亿美元。而除却治疗费用,家庭陪护等间接经济损失更是不计其数。根据国外研究显示,患者消耗的总费用中,直接治疗费占比40%,间接支出占比60%。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潜在人群众多,如何早期发现、干预,一直是个难题。传统认知功能筛查,必须由具有一定资质的神经心理评估师或相关专业人员按照主诊医师要求测试。专家透露:目前所使用的量表,对于处于痴呆早期的患者识别灵敏 度较 差(21%至54%),单次筛查时间为20—30分钟以上。
此次在上海社区“试水”的“三分钟认知障碍筛查工具”,是上海特霍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携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交通大学阿尔茨海默病诊治中心医学专家团队联合打造的针对认知障碍的数据探测式早期筛查工具。
三分钟筛查工具是如何操作的?记者亲自体验了一番。一块方形显示屏上,点击出现“认知功能评测”字样,填入年龄、学历等关键要素,开始筛查。第一环节,“请您记住这张图片,请您记住这句话”;第二环节,按照数字从小到大按键消除,1至9一组、1至16一组、1至25一组,三组筛查后返回,尝试回忆之前的图片和语句。短短三分钟,最终得出评分。根据筛查工具说明:学历是初中及以下的老年人,评分7分及以下(总分为11分)需要进一步完整筛查;学历是高中及以上的老年人,评分9分及以下,需要进一步完整筛查。完整筛查后一旦有高危提示,则进行后续诊断治疗。
特霍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刘春风告诉记者,三分钟初筛工具则主要针对短时记忆、长期记忆这两个维度,在短时间内辨别测试者的记忆能力。
初筛工具进入临床研究后,就在去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交通大学阿尔茨海默病诊治中心携手企业启动相关研究显示,临床入组的151例老人,相比传统筛查方法(影像学、外周血、基因筛查、全套量表等),经过一系列稳定分析,敏感性高达85.3%、特异性高达95.1%。这一结果在国际范围内属于领先,也证明了初筛工具的科学性。
三分钟初筛工具将有望走入社区,深入基层,更早发现潜在高危人群。记者获悉,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自去年与特霍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紧密合作,在上海16家社区卫生机构、松江区若干街道开展总人数近万人的老年人认知筛查,同时在浦东新区设立老年友好型社区示范点,总覆盖人群规模近两万人。
“前期调研结果来看,相比传统纸质量表筛查,初筛工具在筛查效率、筛查难易程度、筛查精度、适老性体验上均有优势,或许以前难以开展的认知筛查深入社区,未来将成为可能。”刘春风说。
然而还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患者被筛查出来后该怎样干预?专家认为,目前科学家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尚不清楚,治疗手段相对有限,不过仍能从中看到希望。已知的两种有效药物已完成带量采购、针对认知的专业训练也可延缓疾病进展。实现患者初筛后如何合力形成闭环干预,将是老龄化社会亟待完善解决的后续问题。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