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找寻苏州河畔的城市印记,聆听虹口老建筑背后的故事

2022年09月05日15:36 |
小字号

北苏州路修建于19世纪末,因在苏州河北岸而得名,沿路建有许多仓库、大楼,亦是苏州河最重要的航运要地。而北苏州路的虹口段,位于苏州河的下游,此地建了诸多的知名建筑,如礼查饭店、上海大厦、外白渡桥、上海邮政总局大楼、河滨公寓等,在100年的风云变幻中,她们仍然熠熠生辉,勾勒出历史的剪影和国际化大都市的风情。

今天,让我们跟随北苏州路(虹口段)的志愿者,以一名导览讲解员的视角,来找寻北苏州路(虹口段)的城市记忆吧。

讲述人:李慧

上海乐懿国际旅行社金牌导游

北苏州路(虹口段)志愿者

讲解员

北苏州路(虹口段)对于我们并不陌生,这里的大楼我们已仔细“阅览”多遍,曾经还成立过一个城市考古小分队对这些知名建筑一一考察,寻找她们留下的古老印记。通过老照片、档案资料和现场踩线,我们不断温故知新,回味着每座建筑背后的故事……

上海第一家现代化旅馆——礼查饭店

今天矗立在苏州河畔的中国证券博物馆,其前身是沪上鼎鼎大名的浦江饭店,而很少有人知道,浦江饭店的前身更是声名远播,就是上海最早的现代化饭店——礼查饭店。

1857年,礼查饭店迁至外白渡桥北侧,在此建造了一座东印度风格的2层砖木结构楼房。

此后,随着外白渡桥的改建,新的礼查饭店于1907年重新建成一座六层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豪华大楼,名扬四海,成为外国侨民最受欢迎的西式饭店之一。

礼查饭店是上海最早通煤气,通自来水的地方,也是首批安装电灯,最早举办交谊舞会和有马戏团表演的地方。

她最早接受到了西方的新鲜事物和西式管理模式,诸多的第一,使得这个老饭店神采飞扬、意气风发。

直到今天,我们还能通过孔雀厅、礼查厅的蛛丝马迹,感受到当年礼查饭店时期的辉煌时刻。

孔雀厅,是礼查饭店的主厅,也是当时上海最豪华的舞厅之一。厅内水晶吊灯高高悬挂,矗立着许多根大理石立柱,镶木地板形成巨大的螺旋形图案,金碧辉煌,使人眼前一亮。后来中国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在这里挂牌,孔雀厅成为了证券交易大厅,老饭店又见证了历史性的重要一刻。

很多经过浦江饭店的游客,都对这栋老建筑的历史充满好奇。建筑正立面既写了证券博物馆,又写了浦江饭店,她到底有怎样的前世今生?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为游客朋友们娓娓道来,听完讲解的游客朋友无不为之惊叹,也为这个老饭店完好的保留至今感到欣慰。

——李慧

上海的“外婆桥”——外白渡桥

苏州河上本没有桥,上海开埠以后,英国商人威尔斯看到了商机,便出资建成了一座木桥,人称“威尔斯桥”,这就是第一代的外白渡桥。可那个时候过桥需要收过桥费,并不是免费过桥的。后来工部局收走了桥梁的经营权,在威尔斯桥的边上又建了一座木桥,称为“花园桥”,这时候过桥不用收费了,可以“白渡”,花园桥就被人们称为“外白渡桥”。之后在1907年,花园桥已经不能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被拆除后,建成了第三代的外白渡桥,一座漂亮的钢铁桥。今天的外白渡桥在世博会之前又大修了一次,夜晚华灯初上,璀璨夺目,与对面陆家嘴的绚丽灯光形成强烈对比,也让我们深情地感叹上海的昨天和今天。

外白渡桥的位置非常重要,一直车水马龙,在老上海时期已经是重要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上海的母亲河——苏州河,在她下面缓缓流过,外白渡桥也是苏州河上的第一座桥梁。苏州河的桥不仅仅连接着苏州河的南北两岸,也见证了近代上海的发展。外白渡桥历经百年沧桑,今天依然屹立在苏州河上,这既是一座在用的桥,也是一件更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每次到外白渡桥,总有一丝不一样的感慨,她既是老上海典型建筑的名片,也是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缩影。她的美,不单单是外在结构的造形之美,也是发自于内在的底蕴之美。现在有很多新人都喜欢到这里取景拍婚纱照,她已然成为网红的打卡地标了呢!

——李慧

拥有最佳露台的——上海大厦

上海大厦之前的名字叫百老汇大厦,因位于百老汇路(今大名路)的顶端而得名。

过去上海没有这么多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人们从长江或海上进入吴淞口,在船上远远地眺望,百老汇大厦矗立在那里,亮出的就是一个欢迎四方宾朋来上海的姿态。站在上海大厦18楼的平台上俯瞰上海浦西,风景美不胜收。

外滩和北苏州路的露台有很多,但唯独上海大厦18楼的露台既能看见整个外滩,也能看见陆家嘴,还能看见苏州河的景致。这个迷人的露台接待过许多的海内外名人,在此俯瞰远眺黄浦江和苏州河,能把外滩美景尽收眼底,所以在东方明珠建成之前,这里是市政接待登高俯瞰城市面容的最佳露台。

上海大厦是装饰艺术派风格,现代时尚影响着繁复的古典主义主基调,成为了20世纪初的建筑风格主流。

百老汇大楼立面中央升起,从第11层起逐层收缩,顶部有几何连续的图案,远远看去,像是一个大大的屏风造型。

上海大厦是以上海城市命名的大楼,我们去追忆老上海印记的时候,在一楼的大厅看见了许多珍贵的老照片,其中就有许多国家领导人登上18层露台的照片,来过次数最多的领导人是周恩来总理。18楼露台的墙上还挂着一个铜牌,上面都是来过上海大厦,登高俯瞰美景的各国领导人的名字。这个特色的露台随着这个老饭店一起成为了上海城市的独家记忆。

——李慧

目前仍在使用的——邮政总局大楼

上海是中国邮政的发源地,建于1924年、折中主义风格的上海邮政总局大楼见证了中国邮政的发展历程。

当年邮政大楼的原址不在这里,1920年迁到此处,这里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紧靠市中心,东连黄浦江,北近火车站,南距十六铺水运码头不远,水路、陆路交通便捷。

抬头远眺,毛主席题写的“人民邮电”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屋顶大大的钟楼,以及左右两侧的群雕,庄重华丽。一组是每人各执火车头、铁锚和通讯电缆模型,象征铁路、轮船、电信是中国邮政发展的方向,中国邮政将向现代化迈进;另一组居中者为罗马神话中的商神,边上是男女爱神,寓意便捷的邮政既可以带来财富,邮政也是司爱之神,可以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邮政大楼二楼营业大厅面积1200平方米,宽敞明亮、富丽堂皇,素有“远东第一大厅”之称。邮政总局大楼是中国目前仍在使用的、规模最大、建造最早的邮政标志性建筑。二楼邮政大厅还可以正常使用邮政业务,也可以敲章留念,是寻找老上海记忆的一处秘境。

大厦二楼还设有一个邮政博物馆,是上海市第一座邮政博物馆。展厅内主要展示了从清代到现在的邮政发展历程,并有很多信箱的原件和模型可以观赏,尤其能让小朋友们了解更多和邮政有关的历史小知识。从古代的飞鸽传书,到现代化的设备,邮政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实属不易。

——李慧

一把手枪造型的——河滨公寓

曾经被誉为远东第一公寓的河滨公寓,是新沙逊洋行的产业。由于其地理位置,处于东宽西窄的狭窄地带,因此建成了手枪的造型,从上往下看,很像“∽”形,不但设计用心,还很好地解决了土地面积有限和通风采光不良的问题。

她也是一座有爱的建筑,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河滨大楼原来的租用者纷纷离开,大楼成了一座“空城”。1938年,大量的欧洲犹太人难民进入上海,沙逊洋行在河滨大楼设立犹太难民接待站,在大楼里面接纳安置了许多背井离乡的犹太难民。

1945年抗战胜利后,河滨大楼重新被新沙逊洋行收回。许多西方国家的影片公司,如美国哥伦比亚影片公司、米高梅影片公司、美国电影协会等电影机构,都对它情有独钟,纷纷租用该大楼设立办事处。

每次在四川路桥上讲解河滨公寓时,总能想到上海为欧洲犹太难民撑起的“诺亚方舟”,在那个战争纷飞的年代,苦难的中国人民,还能给予同样苦难的犹太难民关爱与温暖,这是一种大爱,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更显示出了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

——李慧

苏州河畔的故事还在继续,北苏州(虹口段)的精彩仍在上演。“河滨之源”观景平台是滨河贯通提升工程中的重要打造项目,在一座座历史地标的映衬下,显得尤为动人,更是现代时尚与古典摩登完美结合的例证。

(来源:上海虹口)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