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批本土葡萄品种"现身江湖" 受消费者追捧

近日,在瓜果飘香的金山区吕巷镇,一年一度的金山施泉葡萄节开幕。现场,除了巨峰、巨玫瑰、夏黑、阳光玫瑰等人们熟知的“洋品种”,还展出了一大批上海农科专家近年来培育推广的本土化葡萄新品种,它们具有省工化、风味浓郁、商品率高等多种优势,已经在沪郊种植户和市民消费者中受到追捧。
“这个葡萄品种叫申华,是上海农科院专家培育的本土品种,它的市场前景可能会超越那些外国品种。”施泉葡萄合作社带头人卢玉金告诉记者,经过几年的试种,“申华”已经在基地几十个葡萄品种中脱颖而出,它具有大粒、无核、好种、丰产、肉厚、有酒香、风味浓郁等综合优势,比“夏黑”粒大,比“醉金香”好种、省力,也便于运输、不容易掉粒,“今年,我们基地种了20亩申华,每斤售价40元,也早早就被抢购一空,许多人没买到,还预付了明年的钱,只为明年能尝到这个新品种。”
从这两年的行情来看,“申华”品种的亩产值至少可达6万元,种得好、卖得好的话,亩产值甚至可达10万元,可以与近年备受市场欢迎的“阳光玫瑰”相媲美。
当天,在施泉葡萄合作社,展出了“申华”的一批“兄弟姐妹”,包括申园、申玉、申玫、申悦、沪41等,都是上海近一二十年来育出的本土葡萄新品种。上海市农科院葡萄育种专家蒋爱丽告诉记者,这些新品种综合优势明显,首先自然坐果好,在种植中省工省力,同时大多带有玫瑰香、草莓香等香气,风味浓郁,能让人找回“儿时味道”,商品率也高,“而且,他们还各有特点,比如申丰是早熟品种,沪培1号是无核品种,申玉是绿色果粒,口感糯糯的,让人吃了还想吃……”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市农科院累计育出了16个本土葡萄品种,其中4-5个新品种已开始推广种植,未来将有可能取代一些洋品种。实际上,这些年来,巨峰、巨玫瑰等洋品种在沪郊一直有点“水土不服”,在种植中存在着色难、坐果不良、用工较多等短板,很难种出质量上乘的好果,而本土品种基本解决了这些难题,而且在口感、风味上快速得到了市民消费者的认可。
施泉葡萄节开幕式上,金山区职能部门还为施泉葡萄合作社揭牌“全国优秀农民田间学校”。据悉,这在沪郊尚属首家。
作为金山区“葡萄大王”,施泉葡萄合作社带头人卢玉金为带动更多农民通过种葡萄实现致富小康,于2017年5月成立施泉葡萄农民田间学校。近年来,学校在市、区、镇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每年为周边果农开展多次葡萄技术培训,大大调动了种植户积极性,使地区葡萄品质逐年提升。目前,金山区葡萄收益在原有基础上增效15%左右。
据统计,每年,卢玉金要接听葡萄技术咨询电话200多人次,“出诊”80多园次,金山和周边地区大约有1000多户农民、1万多亩葡萄享受其技术辐射。即使在今年疫情期间,卢玉金还通过线上远程课堂,为广大葡萄种植户讲授了30多堂课。
不仅如此,为了让更多种植户分享到施泉品牌红利,施泉葡萄早在2014年就把施泉品牌整合到12个合作基地,面积达1500多亩。去年,合作社更是牵头更是成立了长三角葡萄产业化联合体,旨在面向长三角,把符合“施泉标准、施泉品牌”的葡萄实行分级包装,统一销售,推进共同致富。过去一年,符合标准的6家种植户分享施泉品牌红利,销售量达到3万多斤,价格由原来的每斤8-10元提高到每斤25元。
据透露,今年,施泉合作社葡萄产销两旺,预计平均亩产值可达4.5万元,新品种亩产值可能突破10万元,经济效益有望比丰收的去年增长20%左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