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社会| 法治

从外企金领到切面店手艺人 他让菜场切面店走红

2022年07月08日14:39 | 来源:解放网
小字号

从外企金领到切面店手艺人

做面条用料考究,让菜场里的一个切面店档口走红

■本报记者 秦东颖 董天晔

下午5时,周老伯和老伴兴冲冲地来到附近的V6长寿菜场,两人不看蔬菜水产,径直走向深处的一家切面店档口。

“上海交大高才生在卖切面”“用奢侈的配料,做出面条中的爱马仕”……在短视频的助推下,黄毅和他的小小切面店一夜爆红。线下到店,能买到现货是“运气”;更多时候,只能线上下单。目前,小店产品的发货时间已排到8月中旬。

从“货找人”变“人找货”

小店售卖的面制品,龙须面、阳春面、大馄饨皮每斤12.6元;Kevina系列的银丝面每斤19元;花荞有机面、青稞有机面、港式云吞皮则卖到了每斤26元。周老伯说:“平时买的切面4元一斤。听说这家用料讲究,做出来的面筋道,就想试试。”

每个加黄毅微信的新客人,都会收到他用心制作的PDF文档,里面详细介绍了面制品的品类及原料配方。小麦粉、有机荞麦粉、海鸭蛋、喜马拉雅岩盐……原料皆来自业内知名品牌供应商。也有人会问,配方都写出来,老板就不怕被模仿?“成本那么高,请问市面上有几家敢这么做?如果有人愿意,那对消费者也是好事。再说,我这个面做起来,原料的配比拿捏都在我手里,这才是真正的秘方。”

去年底小店开张之初,黄毅做的也是四五元一斤的普通切面。为了保鲜,他把现制面都存放在冰柜里,一天起码消耗10度电。“面制品很容易变质,出面4个小时,细菌含量就开始超标。要想不变质,就要用添加剂,那样不健康,也会影响面条口感。”如果继续卖普通切面,黄毅意识到,成本和质量之间有着根本矛盾。今年春节后,黄毅决定升级产品,价格相应提升到10元以上一斤。“想要做出质量上乘的好面,一是技艺拔群,二是原料超群。从原料上入手,成本自然就高了。”

这轮提价,黄毅流失了一部分对价格比较敏感的老年消费者,出乎他意料的是,年轻客人普遍支持他。“研发完美配方的过程没有捷径,就是试。我最起码用掉了几百斤面粉,最开始是口感不断升级,现在我还研究出了‘抗冻’配方。面条解冻后,下锅口感不受影响;大馄饨皮冻过后,煮出来照样口感软滑。”

挑剔的食客是最好的试金石。这些产品一上市,便得到食客的好评。“现在的商业模式大多是货找人,任何你看得到的平台,都在同质化竞争。我开这家店时,就在想能不能从源头解决,让人找货。”

人的可能性取决于认知

黄毅是上海“80后”。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动力专业的他,曾供职于全球50强的快消品类外企,年薪百万。不知不觉,人到中年,面临裁员时,像他这样的高薪老员工,成为最早被解聘的一批。

开店做生意的想法,曾让黄毅纠结,“后来我想通了,一个人有多大的可能性,取决于认知。当你的认知打开,其实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的。”学历和职场经历,终究塑造了他是谁,也定义了小店的格调。从产品到门面,黄毅有不少讲究。店里热卖的高端系列Kevina,灵感来自相熟的客人。有客人拿来一袋半斤75元的“天价”日本面,问黄毅有没有办法开发出同样口感的面条。前前后后改了三次配方,黄毅研发的Kevina银丝面不但含盐量低,且滑爽筋道,口感不输日本面。

扎根社区,每天生产一百来斤切面,服务好周边五六百号客人,完全可以把生意盘起来。第一年,黄毅想着就这样平稳过渡,空时研发新品,小店的制面、客服全由他一肩挑。不料疫情来袭,几个月生意停摆。6月初回到工坊,米面袋子都被老鼠咬破,黄毅虽心疼,但还是扔了1万多元的货。制面机没法拆洗,他就往里面扔几袋面粉当洗涤剂,让机器走一走,这才安心。小店一夜爆红,产能又跟不上。“几千份订单要赶。怕回去万一小区封控了没法交代,我就一直住在店里。累了躺会儿,醒来就做面。”

黄毅理想中的小店,产品要优秀,还要有气质。“现在还是吸粉阶段,产量跟不上,利润很薄。我希望未来能开出一家工厂,雇几个工人,做出更多产品,满足市场需要。”

(来源:解放日报)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