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大江东︱细读上海市党代会报告:探路中国式城市现代化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曹玲娟 唐小丽
2022年06月27日17:5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代表中共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作了题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报告。在党代会现场,大江东工作室专访了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权衡代表。

“这是一份客观、务实,提振信心、稳定预期的好报告。报告通过对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对未来五年的工作部署,引导全市上下凝心聚力,以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权衡说。

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权衡代表。王文娟摄

“牢记嘱托、砥砺奋进”是上海发展的时代最强音

权衡说,整个报告政治站位高、思想立意深,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引领性。

报告第一部分“牢记嘱托、砥砺奋进的五年”中指出,过去五年,在上海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同寻常的里程碑意义。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四年亲临上海,出席重大活动、考察指导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交办重大任务、赋予重大使命,为上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掀开了新时代上海接续奋斗、再创奇迹的新篇章。

权衡表示,上海过去五年的工作,始终紧扣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上海的落地落实落细,正如报告所指出的,“牢记嘱托、砥砺奋进”是上海发展的时代最强音。

“这部分内容紧紧围绕‘牢记嘱托、砥砺奋进’主题主线。过去五年,总书记四次来上海,每次都有重要讲话,每次都对上海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和指示。上海正是在持续落实总书记的要求和指示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权衡说,总书记对上海的指示非常明确,当然在落实的时候就更具有针对性。这背后既体现了总书记对上海和上海人民的深情厚意,也体现了上海在全国经济大盘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

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有机结合是显著特点

权衡谈到,报告深具思想性、实践性、战略性,凸显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推动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导向非常鲜明。

“我们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地方各方面工作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全面推动和落实新时代新思想在各地的生动实践,特别是以新思想为引领,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取得实质性成效。这是检验是否真正贯彻落实新时代新思想最有力的依据。”权衡分析说,上海这些年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砥砺奋进,坚持把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国家战略嵌入地方发展,用国家战略牵引地方高质量发展。

权衡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特别重视对国家重大改革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从而提高改革发展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同时,特别注重把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创新有机结合,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探索有机结合,这也成为新时代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很多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由中央来部署,但是顶层设计的一些战略和方案,其中很多不可能在全国整齐划一甚至同时推进,所以一些重大改革开放战略和举措,首先要选择在有条件有基础的地方先行先试,然后再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显然,上海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承接的国家战略任务是最多的。”

报告中提到,过去五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交给上海三项新的重大任务,赋予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历史重任,强调“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要求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在改革开放中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作用。

“这些都是总书记给上海明确提出的。要求上海率先在全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从而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和导向非常鲜明。”权衡举例说,比如,总书记要求上海强化城市“四大功能”,这对“十四五”时期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特别是提升“五个中心”核心能级明确了发展目标和方向。

为此,报告明确未来五年,上海要坚定不移把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作为头等大事,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政策和制度创新,开展更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不断激发改革开放的活力和动力。“上海要在更高水平的制度性开放上,真正通过压力测试,为全国制度性开放提供先行先试的经验。”权衡说。

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定位更加系统明确

权衡认为,报告第三个特点,就是鲜明提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将“世界影响力”的能级显著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征充分彰显、“国际大都市”的风范更具魅力作为未来五年的目标愿景,从而使未来上海发展的定位更加明确化、系统化,也更加精准化。

权衡谈到,关于城市定位,上海在不同阶段有不同提法。“我们提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也提过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我们的中长期规划也提出建设全球城市。问题是,上海城市发展如何既体现国际一流城市的发展规律,同时又符合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特色?这次上海提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这样一来,城市发展定位和目标的内涵与外延就更加明确,也更加具体,既体现了上海城市国际化发展的方向,又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

关于“世界影响力”的能级显著提升,权衡认为,上海的国际化程度、国际化能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能够代表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水平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此,报告中指出要在城市核心能级上进一步下功夫,提到了“上海指数”“上海价格”“上海标准”“上海方案”“上海创新”“上海品牌”等。“要有世界影响力,不是仅仅看城市经济总量、城市规模有多大,更要看在国际化、全球化发展中,能不能对全球资源配置起到决定性影响,有没有集聚全球资源和辐射世界经济发展的能级。”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征充分彰显,权衡说,“不少世界一流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很高,但同样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两极分化、产业空心化、失业、贫困和城市犯罪问题等,这不是我们要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应该是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要共同富裕,不能两极分化;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能先污染后治理;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既要有硬实力,又要有软实力,防止只有物质文明和现代化发展,而精神文明没有实现同步发展。因此,未来上海整个现代化建设必须充分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这正是报告中所强调的。”

关于“国际大都市”的风范更具魅力,权衡认为,上海要建成国际化大都市、体现国际化大都市的风范魅力,这就要求能够吸引全球高层次人才近悦远来,创新创业活力持续迸发。总书记曾经指出,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因此,国际化大都市定位要充分彰显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实现城市发展更大的活力和动力。国际化发展功能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高度契合,是上海发挥服务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的关键,也是上海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必然要求。“以前讲国际化大都市,更多是指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等硬实力,但城市软实力同样不容小觑。一个城市要有吸引集聚全球人才的能力,要让大家都能来这里创新创业,这就需要具备宜居宜业的环境和氛围。这不仅仅是给多少税收优惠、多少政策倾斜,而是要把环境、资源和文化氛围做好,把全球的创新人才资源集聚在这里,让他们在这里生产生活、宜居宜业。我们想象或希望中的上海,应该是走在街上,能够听到更多种的语言在交流,更多种文化在交流。”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