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余名复旦大学2022届学生毕业 校长勉励:把挑战作为人生常态
复旦大学2022届学生毕业典礼17日下午举行,1万余名毕业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加。今年,复旦大学共有171名本科生荣获“2022年度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本科生)”,462名研究生荣获“2022年度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研究生)”。
“毕业班的最后一个学期,同学们经历了一生中从未有过的考验,完成了一次毕业大考!对大部分同学而言,这也是第一次人生大考!同学们的理性冷静、认真坚毅、友爱担当让我们欣喜欣慰,也证明大家是能够堪当大任、拥抱未来的一代复旦人。不论是学业大考,还是人生大考,同学们都毕业了!”复旦大学校长金力代表学校,向在现场和云端的一万余名毕业生表示热烈祝贺。
临行惜别之际,金力向同学提出三点希望。第一,把挑战作为人生和生活常态。人生最大最持久的挑战,就是如何面对挑战。挑战带来危险,也带来机遇。要敢于迎接和战胜挑战,也要对挑战保持清醒和敬畏。第二,用责任激励担当、激发创新。过去三个多月,校园是一个健康共同体,也是一个责任共同体。第三,要坚守初心,追求每一次新进步。世上的事,变是常态,不变也是常态,不变的是初心、信念和追求,以不变应万变,靠的是“坚持”二字。
“作为‘抗疫的一代’,我想大家已经准备好迎接更大的挑战。未来无论走多远、遇到多大风浪,希望大家一直用‘旦复旦兮’的奋斗态度和‘团结服务牺牲’的处事信条照亮脚下的路。若干年后,可以无愧地说:我这辈子,就是一个复旦人!”金力为毕业生加油鼓劲,并特别强调,未来任何一年,只要条件允许,不在现场的同学都可以回校参加一次线下的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学校将准备好如常的校园欢迎大家,不让同学们的青春留有缺憾。
“明天,大家将走出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复旦大学的经历必将成为你们最珍贵的沉淀和积累!”教师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数学中心首席教授、数学科院教授李骏在发言中用三个故事向毕业生们分享人生体验,以亲身经历教导大家如何珍惜每一个机会、如何从逆境中走出以及如何葆有对事业的热情。
“要仰望科学的星空,更要脚踏热爱的大地,要将复旦校训内化于心,也要将复旦精神外化于行。”2022届复旦大学本科生“毕业生之星”获得者、物理学系2018级本科生喻知博表示,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切问”与“近思”引领他提出科学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博学”与“笃志”让他坚定了通过天文研究为国奉献的终身志向;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复旦人并肩作战的凝聚力,让他对“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有了更切身的理解。
研究生代表、历史学系2019级博士生孙毓斐用“学术”和“理想”两个关键词总结自己的复旦生涯。他说,学术是研究生生活的主体,理想是研究生科研的明灯。崎岖坎坷的学术训练像是人生的历练、品性的磨砺,为自己在社会的各行业各业迎接挑战、突破自我奠定底色,增加底气;用大历史的眼光,用一代人的担当,去参与、去实践,这是复旦教给自己的理想之光。
华山医院2017级本科生娜瑟作为留学生代表发言,来自巴基斯坦的她分享了在复旦学医期间经历的故事与收获的感动。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其父是一名复旦白衣战士,疫情期间奔赴武汉抗疫一线。留在上海的小男孩想念父亲,但仍然支持父亲援鄂,并努力表现得勇敢无畏。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娜瑟,在她看来,这体现了上医“正谊明道”的院训。“不管我们选择什么职业,都能像小男孩的父亲一样,对职业充满真诚,努力奉献;不管面临什么困难,都能像小男孩一样充满勇气!”
全体2022届毕业生还为学校精心准备了一份礼物。从求学期间难忘的复旦故事中,挑选出100件具有代表性的、贯穿复旦生涯始终的“复旦独家记忆”,由毕业生代表带领学生团队共同绘制成100枚富有复旦学习生活特色的纪念徽章。纪念徽章收纳盒中还有毕业班辅导员设计的2022届毕业生专属形象,校名服、学生装、防护服、学位服,构成了这一2022届学生的青春注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