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问药暖人心!有他们在,居民不用愁
此轮疫情以来,受封控等因素影响,就医难、配药难成了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新江湾城临时党委、党工委密切关注群众的生活、配药、就医等需求,临时党委通过建立联络员制度,在临时党委就医、配药专班的基础上,凝聚区青联委员的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开展“医急送”就医保障和“爱药送”配药行动,以使命必达的实际行动温暖人心、凝聚民心。
截至5月9日,已经完成代配药300余单。共处理1328单就医需求,安排专车接送就医1666次,帮助30余名血透病人实现顺利就医,通过爱心送药队线上线下完成代配药品310类,服务居民8421人次,涵盖血透、放化疗、心血管病、糖尿病、精神类疾病等各类疾病,极大地缓解了居民特殊时期就医难和配药难的需求。
民有所需,我必响应
新江湾城街道有54个小区,24989户居民,日常就医用药需求巨大。街道提前梳理,组建就医应急车队,全过程保障居民重大疾病就医需求。为了缓解巨大配药需求挤兑社区卫生中心医疗资源的堵点和外出配药不便的问题,新江湾城临时党委结合试点经验率先发布《新江湾城配药攻略》,对居民需求的药品种类、配药难度进行分类,引导居民通过网上自行购药、社区卫生中心集中代配及特殊需求专线保障等多种渠道,将大量的配药需求进行分类分流,分级保障配药。用心了解居民的需求,用情体察病人的急迫,用精准的服务解决难点。
求医问药,使命必达
整个街道常规外出就医的需求平均每天就有近40个,面对外出就医病患等不起,常规120又排不到的局面。新江湾城临时党委建立“租赁专车+机关私人车辆+市交通委巡游出租车”共40余辆的应急就医车队,每天安排车辆和出车时间表,保障就医需求。对临时性的突发急诊问题,迅速安排机动车辆及时送医。
每天往返于各家医院,临时党委的专业配药团队几乎成了半个专家,什么病对应什么科室,哪个药只有在哪家医院能配到,他们如数家珍。一些紧急的用药,几乎是病人提出配药需求后不超过24小时就拿到了药。碰到缺药时,他们及时与病人沟通换药替代方案;碰到医院不愿接受初诊配药时,他们想尽办法详述病情,与医生沟通。
在一线抗疫的同时,干部们拼尽全力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志愿的力量鼓舞人心
除了机关干部,临时党委还利用区青联的平台,招募了不少青联委员作为志愿者,壮大队伍,帮助配送药物。
张莉是杨浦一家环保消杀企业的老总,同时也是一名区青联委员。自4月20日起,她就加入了新江湾城“爱药送”配药行动,天天跑医院,送药到社区,连居委干部都认识了她。她不仅自己热心公益,还把自己的好队友、她的丈夫同济大学的赵教授,也拉进了志愿者队伍。
性格爽朗的张莉说,“这个时间最需要的其实是正能量,人一闲在家就会被很多信息淹没,无法分辨,倒不如参与志愿活动,能帮助到一位病人,就感到一份的快乐。”如今,张莉即便忙于复工复产,为杨浦区多个街道开展专业消杀的工作,她也继续坚持为居民配药。
“爱药送”的团队中还有一位特殊的志愿者,他就是睿达路居民区的退休军干牛老师。他已是70多岁的高龄,当获悉队员们为了给老龄老军干们配药需要辗转各个诊室,耗时费力的情况,他主动提供了定点医院保健科的绿色通道,一门受理,大大提升了配药的效率。五一劳动节当天,牛老师带领着下沉青年干部一起为19位病人完成配药。
有速度、有温度地解决封控中居民的急难愁,这种态度必定会感染他人,凝聚力量,齐心抗疫。
疫情还在继续,温暖也一直在传递。新江湾城临时党委的“医急送”和“爱药送”会继续全天候响应不断线、全过程服务不断档、全方位保障不缺位。同时感召更多小区医护居民等专业人士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为居民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和希望……
(来源:上海杨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