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把每一位患者当亲人,让隔离点服务暖人心”

——古美路街道细致入微做好隔离点工作

2022年05月04日18:48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居民着急去隔离,药物、女性用品、婴儿尿布等特殊用品没带够怎么办?老人独自一人来隔离点如何获得更好的照顾?这些问题切实影响着患者在隔离点的日常生活和休息康复。闵行区古美路街道通过挖掘组织志愿者团队、完善隔离流程和机制、满足特殊需求、成立心理干预小组等方式为隔离点患者的生活、心理上了双重的“保障锁”。

帮助新“邻居”,患者变身志愿者

古美路街道某隔离点的患者组成了一支志愿者团队,成立了“一长六委八人”的组织模式,即设置一名点位长统筹管理,由六名志愿者骨干委员和八位楼组长共同组成了防控保障阶梯式管理团队。“我们是联络员、话务员,而且还是宿管员。”为了帮助这段时间新认识的“邻居”们,志愿者们给自己定义了很多新的身份。

在这个隔离点,可以看到患者们年龄跨度较大,上至古稀老人,下至月龄儿童。因疫情隔离,患者们情绪难免波动较大,生活上也有诸多不适应。除了做好和管理团队的沟通对接,确保隔离点日常工作正常运行,志愿者们保持24小时电话待机,确保能第一时间接到“邻居”的电话:“同志,能不能加床被子?”“能不能给送个热水壶?”“毛巾没有了。”“卫生纸不够了。”……“好的,马上协调!”他们立刻行动起来,为“邻居”排忧解难。

“宿管员”志愿者们还负责每天清点防疫物资,做好申领发放登记和配餐记录,整理打包涉疫垃圾和生活垃圾来保持楼道卫生整洁。“成为志愿者之后,自己的隔离生活很充实,一眨眼就过去了,这短短的几天是很难忘的回忆。”这是很多志愿者的心声。有人痊愈离开,有人确诊前来,隔离点志愿者队伍换了许多新面孔,但这份奉献、付出的精神不曾改变过。

不被难题牵着鼻子走,隔离点服务更细致

区人大代表高杨从事纠纷调处工作,面对这次疫情,她先后来到居民区、隔离点进行支援。如何处理好隔离点的防疫工作?凭借社区法律调解的丰富工作经验,高杨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要用心将工作做在前面,把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中,不能被它们牵着鼻子走。”

以高杨为代表的管理团队首先对隔离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总结了9大类型的常见问题,再根据问题制定相关工作方法,做好预案和准备,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以隔离的流程为例,管理团队不断努力将工作做实做全,把流程做通做细。当患者准备来隔离时,会收到一份隔离告知单,可以提前准备生活必需品以备不时之需;安排隔离房间时,患者以家庭为单位入住,再以年龄为基础安排楼层,一层楼有老人也有年轻人可以互帮互助;达到要求解除隔离后,居民便可以回到小区进行进一步健康检测,对于没有固定居住地的人员,隔离点也会及时关注。

“对于一些特殊需求,我们也在想办法尽力实现。”高杨说。当患者亟需某些特殊生活用品时,隔离点内部协调之后如需向外采购的,楼组长先整理需求清单,再由工作人员统一购买。截至目前已购买过两批女性卫生用品,一批尿不湿,按需送到了患者手上。工作人员还将个人的小冰箱搬到了隔离点,给胰岛素等需要冷藏的药物储藏使用。工作人员们更是急人所急,得知患者家中有即将中高考的孩子需要文具用品,便竭尽所能帮忙买好文具再送到小区门口。

让患者放心隔离、家人安心等待

为及时疏导患者心理问题,化解可能产生的纠纷矛盾,开展心理健康宣传,隔离点成立心理干预小组,由管理团队和志愿者共同参与,志愿者能站在患者的角度上安慰他人,起到了更好的开导效果。针对有心理、情绪问题疾病史的患者,隔离点提前做好排摸,关注他们的药物是否充足,及时为他们送上关怀和温暖。

不会用手机的老人独自一人来隔离,生活有诸多不便,子女心里无比牵挂,又担忧老人是否吃得下、睡得好,是否有人关心?隔离点及时倾听老人需求,第一时间联系其子女进入楼组微信群,多次沟通老人的生活情况,让老人放心隔离、家人安心等待。

志愿者收到了一位92岁的老人发来的语音,因爱人病情反复老人既担心又着急,大家纷纷通过微信、电话开导老人。如家人般温暖贴心的话语抚慰了她,缓解了她的焦虑情绪。“我们会经常上门看看老人,和他们聊聊天,问问身体怎么样了,饭菜合口么,希望他们能在隔离点保持良好的心情,尽快康复回家。”某隔离点工作人员李逍说。

某日,一位患者在群里发了好几条消极的感受,并且没过多久就悄悄退了群,这立刻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随后,工作人员敲响了这位外国患者的房门,耐心地沟通后明白了他的焦虑和不安。原来,家人们已痊愈回家,长时间隔离的他深感不解、害怕和孤独。隔离点通过联系妻子安慰他,科学解释疫情政策,为他送来维生素C、连花清瘟、银翘片药物等方式让该患者的情绪逐渐稳定了下来。

此外,古美路街道为隔离点配备了急救包,里面装了许多常见药品供各患者使用。一旦患者有需要,工作人员会及时送上门,减少了重新配药取药的时间。

高杨说:“我们这个团队虽然临危受命紧急组建,但作战能力很强。街道第一期青年骨干陈寅铭担任组长,资深元老马春明在旁鼎力协助,更有退役军人志愿者队伍组长王介士带领2位退伍老兵组成中坚力量,给这支队伍注入了钢铁般的意志。我们平常工作分工不分家,大家不计较付出,通力协作,用心做好点滴,让患者感受到温暖。”

(责编:葛俊俊、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