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大江东|长三角共打“虹桥牌”,“极中极”再解开放题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田泓
2022年03月07日16:38 |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小字号

去年2月,国务院批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 “大虹桥”被赋予新使命——既是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的“极中极”,又是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彩虹桥”。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 资料图片

一年过去,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承载区,151.4平方公里的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交出亮丽成绩单:2021年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9.1%,高于上海全市10个百分点以上;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总客流量达到3.17亿人次,同比增长18.9%;以成功举办进博会为标志,国家会展中心全年承接大型展会和品牌活动40余场,面积超460万平方米,累计接待入场客流达420万人次。

当好长三角增长的“极中极”

“作为一家做文化的科技企业,虹桥优越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优势,极大便利了企业吸引人才、调配资源和开拓市场。”万生华态是一家创业于南京的3D数字资产公司,近几年将总部、研发中心、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开发、云计算研发等几大事业部迁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出门就是高铁和机场,从上海总部到南京基地出差,当天往返是常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万生华态创始人兼CEO彭程说。

资料图片

“原生”浙江的正泰集团,不仅把总部落在大虹桥,还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第一站”松江,投资建设智电港项目,种下引凤筑巢梧桐树。竣工不到两年,已经吸引超过百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成为长三角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新兴产业集聚地之一。

正泰智电港项目负责人说,“上海整合全球的金融资源、杭州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长三角地区强大的制造能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总部落户大虹桥及其辐射范围,或将区域总部升格为中国总部,将中国总部升格为亚太总部。”

得益于“大虹桥”核心与南北拓展带之间的“一小时通勤圈”,“虹桥总部+腹地基地”“虹桥贸易+腹地物流”“虹桥商务+腹地休闲”的布局模式,促进了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

总部型经济加快集聚,2021年“虹桥之核”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家,占全市新增数10.7%,新增民营企业总部13家,占全市新增数11.4%,累计引进总部类企业超过400 家。

创新型经济持续增强,新增法人企业同比增长45%,重点产业新增企业数占比超7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类企业占比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4倍,高附加值、高成长性、高能级产业集群加速形成。依托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加速科技创新联动、科技要素自由流动、科技成果转化。

在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同推动下,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全域生产总值达到2.58万亿元,以长三角不到2%的区域面积,贡献了近10%的经济总量。

做好联通世界的“桥头堡”

“大虹桥”要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本土企业走向世界的“桥头堡”。

位于虹桥临空虹数字经济产业园的百秋尚美,是一家时尚奢品数字零售服务商,为包括历峰、开云、LVMH奢侈品“三巨头”在内的100多个世界一线品牌落地中国市场提供支持。

去年年底,百秋在临空园区帮助下,争取到一幢近3万平米的办公楼,并划出近3000平方米的空间用作“创意工作室”。该工作室是国内首创最大互联网综合影棚。中外模特在灵活划分的“小房间”里,为各个品牌拍摄广告。

百秋集团副总裁许云笛介绍,公司服务的企业中,有八成总部落户于长三角。公司将物流基地设在拓展带上的嘉兴,降低了联通国内市场的成本;而去年开通的虹桥保税仓,又提升了对接国际资源的效率。

提升开放枢纽核心功能,推动高端商务、会展、交通功能深度融合,“虹桥之核”为区域发展提供新动力。

大商务辐射效应逐渐显现。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持续放大,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做大。进博会“6天+365天”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集聚来自90多个国家地区的9万多种商品,促进“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采购商变贸易商”。一批功能平台集聚发展。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建设成效显著,获得“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虹桥园”授牌,引进人力资源类企业近60家。已有24家律师事务所、1家公证机构入驻“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

大会展品牌形象日益凸显。国际会展之都重要承载区加快构建,大力引进国际知名会展企业总部、国际品牌重要展会与配套企业,建设虹桥国际会展产业园,集聚会展相关企业164家,推动会展经济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大交通枢纽功能全面升级。完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联通浦东国际机场和长三角全域的轨道交通体系,打造畅通便捷的综合交通门户取得新进展,沪苏湖铁路、嘉闵线等一批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开工。综合交通枢纽西交通平台改造、机场联络线,以及轨交2号线、13号线、17号线西延伸等项目加快建设,区域交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答好全新形态的“开放题”

以对外开放引领对内开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代表着我国继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之后,一种全新的开放形态,在全国开放格局中举足轻重。

虹桥企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接待企业咨询 田泓摄

“自由贸易账户的开设,让合同、订单、资金不需要通过其他地方兜圈子,提高了资金运作效率。不仅帮助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还提升对全球供应链管理和资源配置的能力。”

上海中昊纺织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针织品、机械设备批发的大型出口企业,贸易业务规模增长迅速。近年来,纺织品行业供应链经历转型升级,企业也在探索新的经营模式。部分业务采用货物转手买卖方式,公司从东南亚等国采购成品后直接发往境外买方,货款则由境外买方支付给中昊,中昊再将采购款支付给东南亚生产商。这种离岸转手买卖贸易,货物的提供方和接收方都与在中国的公司签订合同,资金进入中国账户,但货物的交易流程不经过中国港口,按照传统转口贸易办理非常不方便。

一筹莫展之际,交通银行借助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政策东风,第一时间为中昊开立自由贸易账户(FTE账户),办理货币兑换,用于支付境外采购款。”中昊针织的财务负责人说,“我们切实感受到了自贸区的结算便利,今后还将继续尝试更多的金融创新业务。”

一年来,虹桥管委会推荐完成商务区内167家企业开立自由贸易账户工作,商务区成为开立自由贸易账户最为便利区域之一。

围绕国家《总体方案》明确国家事权的29项政策,上海出台一批实施细则、推广一批应用案例,已落地实施26项,落地率近90%。进博会期间实施的19项创新政策实现了常态化。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建成开通,网络性能达到全球先进水平。上海市政府支持商务区发展政策叠加赋能,涉及市属事权的4方面20项政策出台,进一步助推商务区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持续聚焦核心功能“拉长板”。制定支持内资企业总部、会展经济发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等举措,完善产业政策配套。

“把‘大虹桥’开放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有力支撑长三角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在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常设秘书处,三省一市已经形成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协调推进机制。同时,鼓励各区域对内扩大“朋友圈”,对外共打“虹桥牌”。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