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要闻

上海"桥洞咖啡"意外走红 政策空白先上路后考证

2022年02月17日09:12 | 来源:东方网
小字号

原标题:上海“桥洞咖啡”意外走红 政策空白先上路后考证

武宁路桥桥洞下的咖啡馆 本版图片/晨报记者 陈 征

上海作为一座依水而兴的城市,桥,是最稀松平常的存在。仅以全长42公里的苏州河为例,沿线共有三十多座桥。随着沿河公共空间的贯通开放,市民们发现:随着各方智慧与力量的注入,原本用作道班房、停车场等的灰暗空间陆续变成了城市新地标……

最近,在社交媒体上,一座“桥洞咖啡”也意外走红,其场地空间正是在武宁路桥下。不少网友都对这样的创意纷纷点赞,甚至邀请咖啡店来家附近的桥洞开设分店。

那么,桥洞咖啡馆究竟有复制的可能吗?遗憾的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座桥洞咖啡目前只能是一个孤单的存在,因为缺少身份证明,咖啡店始终处于试运行阶段,未来向左还是向右发展,店主也有些迷茫。

当咖啡馆遇上桥洞,该擦出怎样的火花?走过了“大水漫灌”的上海,正在不断地追求“精准滴灌”,如何将全市约3.2万个桥洞空间利用好,或许能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回答好如何往深里求发展的问题。

在桥洞下,邂逅一家咖啡馆

沿着苏州河北侧岸线,从武宁路桥的桥洞下穿行而过,你会发现一片融着暖意的木质空间,其中就有一座咖啡馆。北边两间木屋以木质台阶相连,是咖啡馆的室内场地。其中一间有柜台、长桌,专门售卖咖啡。门口的黑板报上有一行诙谐的小字:“距离百年老店还有99年。”另一间更像一个会客厅,除了吧台、壁炉、沙发,还有一架灰色钢琴。

南边是一排可开放可闭合的空间,可以用来布展。

傍晚时分,记者走进咖啡馆,一个高挑美丽的姑娘正在柜台前忙碌。她是一名“无声咖啡师”。见有顾客前来,她粲然一笑,拿起菜单和Pad,用手势邀请点单,然后冲泡咖啡,动作如行云流水。

木屋墙上挂着充满艺术气息的摄影作品,桌边放着书籍、植物和小摆件。两位外国友人对坐聊天,一名穿校服的学生埋头写作业。白领模样的女青年临窗而坐,对着电脑码字。

咖啡馆虽小,却时不时有活动举办。元宵节前,记者偶遇了一场小型音乐会。一名年轻女孩演奏完钢琴曲,又用意大利语、蒙古语和达斡尔语演唱了歌曲。

这家咖啡馆的出现,为原本灰暗的桥洞空间带来了温暖和亮色。上海有7000多家咖啡馆,可是开在桥洞下面的咖啡馆,这也许是第一家。

去年夏天,苏州河普陀段21公里岸线贯通时,设计了20余座水岸驿站。咖啡馆所属的武宁路桥9号苏河驿,是其中唯一利用桥下边角空间建成的驿站。

咖啡馆的主理人钱姐,是一名熟谙咖啡门道的发烧友:“你难道不想拥有一家咖啡店吗?”去年夏天,朋友找到钱姐,希望她能把这家店管起来,钱姐的梦想就此成为现实。

咖啡馆一般开在闹市区人流密集处,为何选择相对隐蔽的桥洞?听到记者的提问,钱姐笑了:“别人都不信这里能行,所以我来试试。”

咖啡馆有爱,也有故事

这是一间有爱的咖啡馆。接待记者的无声咖啡师叫小于,连她在内,店里先后来过7位无声咖啡师,都是兼职。

原来,第一位无声咖啡师洋洋与钱姐一见如故,陆续介绍了更多境遇相同的朋友。钱姐也被他们的认真和诚恳打动,有意将咖啡馆作为特殊人群成长的舞台。

每一位无声咖啡师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在柜台前展示认真工作的一面,有心与他们交流的人则会发现他们的另一面。比如小于,她的另一重身份是舞蹈演员,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过《千手观音》。

小于用纸笔告诉记者,她很喜欢在店里工作。在这里能感受到温暖和友好,与顾客交流也没有大碍,和钱姐更是相处得像一家人。

这样一间咖啡馆,不会把爱局限在小小一方。有心的小于会给环卫工人、警察叔叔送上一杯咖啡,递上暖心的纸条。来写作业的中学生会帮店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门口的黑板报,是专程来拍摄桥下驿站的建筑摄影师杨敏自告奋勇画的。店内陈列的照片,主要来自陈剑峰、黄新宇、姚璇三位摄影师。他们都和苏州河有着不解之缘,从常来打卡的客人,变成了这片空间的合作摄影师。

咖啡馆还在为更多人提供舞台。元宵节前举办小型音乐会的,是来自内蒙古的高三女孩孟欣。学音乐的她偶然走进了这家咖啡馆,看到钢琴,忍不住坐下弹奏。尽兴之时,她又引吭高歌,没想到打动了旁观的钱姐。

两人约定,一周之后,在这里举办女孩人生的第一场专场音乐会。得到消息的顾客自发组建了微信群,将宣传海报转发出去。

演出当天,女孩向提供舞台的咖啡馆致谢,表示自己即将报考艺术院校,走上更大的舞台。

而在钱姐看来,咖啡馆就像一个社区会客厅,顾客是主角,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故事。

“一江一河”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了桥洞咖啡馆诞生的契机。在周边居民看来,有点像是一个奇迹。

居民强先生一直关注武宁路桥的变迁。“我注意到这座桥,是因为它与巴黎的亚历山大三世桥很像,在苏州河上的桥梁中别具风情,也与旁边建筑上的法兰西风情画呼应。在桥洞里开咖啡馆,我觉得很有意思。”

强先生的岳父在附近住了几十年,更有感触:“以前从桥洞下经过,只觉得阴暗潮湿,还有流浪汉露宿。没想到有一天,这个地方会焕然一新,改变了大家对桥洞的印象。”

新生事物需要得到政策支持

记者了解到,上海正在探索土地复合利用、高质量发展,将桥下空间的微更新作为土地集约开发、激发新活力、缝合交通阻隔的创新方式。咖啡馆所在的木屋,本来是桥洞下的道班房。连接两间木屋的台阶,其实是设计者精心设置的休闲看台。看台对面那片可以布展的空间,是艺术展厅,今年会举办一些艺术展览。

咖啡馆与展厅、台阶一起,组成了苏河驿桥下空间,一场场充满艺术气息和创意的活动在此发生,吸引了顾客和周边居民,让桥下成为温暖、有趣且富有想象力的社区故事发生地。“那些为店里提供照片的摄影师,也有意来分享他们的更多作品,以及他们与苏州河的故事。”钱姐说。

咖啡馆的经营者和顾客们,都希望这片温馨的色彩能够延续。但作为城市的边角空间,这里没有门牌号,也因此无法办理营业执照,只能以试运行状态存在。记者了解到,这种政策空白带来的难题,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好在普陀区对新生事物给予了支持,允许桥洞咖啡馆“先上路再考证”,以新的方式成长。

钱姐坦言,咖啡馆试运营半年来,另一个难题是经营成本。为了确保咖啡品质,这里的全职咖啡师都有三年以上经验。一个全职咖啡师和一个兼职无声咖啡师一起搭班工作,是她理想中的经营状态。然而,一杯咖啡的定价不过二十多元,每天数十杯的咖啡销量,不足以覆盖这样的用人成本。“希望政府能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这样也能更好地帮助无声咖啡师成长。”钱姐说。

她还有一个愿望,在店里或者门口放置一个报架,供顾客和路人扫码买报。在国外,她曾看到,许多咖啡馆都有报架,也很受顾客青睐,“很多人还保留着阅读纸媒的习惯,我想为他们提供获取报纸的便利。”

市人大代表厉明一直关注着“一江一河”贯通后沿线空间的利用情况。在他看来,将桥洞下的零碎空间做成驿站,本身是一件好事。而从售卖饮品的角度来说,虽然黄浦江、苏州河沿线已经设置了一些自动售卖机,但有人服务的站点更有温情,开一家咖啡店,无疑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选择。他希望咖啡馆的经营能够延续,也期待政府有关部门给予必要的支持。

至于设置报架和提供报纸售卖服务的想法,他认为,在不占路不占道、与周围环境不违和的情况下,应当予以支持。“今年上海两会期间,我还呼吁过‘买报难’的问题。如果真能增设卖报点,也能给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方便。”厉明说。(来源:新闻晨报)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