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上海防疫攻略——关于来沪过年的微故事

爸妈,在上海安心过大年吧!

马作鹏
2022年02月05日11:07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近期疫情多地散发,春节期间如何就地过年?

年味浓烈,在外的游子与故乡的家人,思念之情双向奔赴。面对不得不流动的群体,各级疫情防控力量又该如何做好防护?

农历虎年春节假期期间,两个关于团聚的故事,详细讲述了上海的防疫攻略。

除夕,父母飞上海

1月21日,刚刚结束一轮工作面试的复旦大学研究生郝亦祺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留沪过年。

这是郝亦祺人生中第一次离家过年,为的是安心准备年后工作单位的第二轮面试。跟父母说了自己的决定后,父母表面上表示支持他的决定,但对于三口之家的第一次分离还是有些不习惯。

近期,上海疫情尚未完全散去,在工作和家人团聚之间取舍,郝亦祺做了很多艰难的决定。另一头,郝爸爸、郝妈妈悄悄的买了除夕飞上海的机票,决定把新春团聚带到上海。

郝爸爸、郝妈妈来之前查询上海防疫政策时,就已经感受到了上海防疫的精准化和科学化。政策中对不同风险地区的来沪人员都分别做了要求:低风险地区人员只需持行程码和绿色健康码即可。

相对宽松的防疫政策让夫妻二人放下了心,便赶忙购买了飞上海的机票。

1月31日,除夕。

郝亦祺得知父母即将到来的消息后一边准备着过年的物件,另一边期待着父母的航班。父母二人原本在登机前有些忐忑,但随后上海机场的防疫程序让两人的顾虑完全打消。

13:40分,航班准时落地上海浦东。

郝爸爸说,“我们落地浦东机场后,从下飞机到最终出机场,每个节点都会有机场工作人员查验随申码,行程码,同时对旅客测体温。为了减少工作人员和旅客的直接接触,降低感染风险,在取行李时都会有人举着标识牌提醒大家不同班机所对应的行李转盘口。一切都不慌不忙,井然有序。”

到上海后,郝爸爸张罗着贴起了对联。郝亦祺摄

上海机场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机场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环境同防”总体防控策略,在市空港委领导下,坚持客机和货机保障严格分离、境外航班和境内航班保障严格分离等防控原则,严格实施分区分级管理。

郝妈妈原本还担心到了社区以后会居家隔离,但社区工作人员在上门核验登记夫妻二人的信息后,就明确告知:不用居家隔离,可以自由行动。临走前,社区工作人员耐心的向夫妻二人讲解了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社交距离、个人卫生)”、防护“五还要(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

大年初一,郝亦祺一家去龙华寺。郝亦祺摄

夜幕降临,虎年春节的脚步更近了。团聚的一家人抹去奔波的疲惫,享受着三口之家在上海的第一个团圆年……

2月4日,农历大年初四。匆匆团聚的日子总是很短暂,郝亦祺的父母要赶回老家。

离沪前一天夫妻俩需要做核酸,而上海长海医院提供24小时核酸检测服务。按照医院通知,晚上8:00后需前往急诊部门做核酸。但当夫妻俩8:30到达医院时看到,门诊部核酸检测窗口的医生还未下班。虽然已经超时工作,但是护士态度非常认真,而且很热情。

“就像这几天在上海过年一样,上海的科学化管控,让我们一家三口能在上海走走看看,商场、景区严格查验绿码,这让我们没了后顾之忧。我是真正感受到了科学化防疫带来的便利,让孩子就地过年也能红红火火。”郝妈妈说道。

到达机场之前,郝亦祺的父母告诉人民网上海频道:“这座城市很温暖,也很方便,郝亦祺好好努力,以后还会来上海过年。”

小区解封,回家!

“幸好有些豆子,封小区这几天我们在家发豆芽吧……”

这是1月12日晚李季母亲面对小区封闭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时说的话。

家住宝山区真北路4333弄的中环一号小区的李季是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元旦期间千里迢迢迎来了来上海照顾自己的母亲。本想着过完这个月就和母亲回家过年,可是突然出现的散发疫情,让母女二人皱起了眉头……这年,该咋过?

中环一号大门。李季摄

1月12日晚,中环一号被封闭,小区内进行全员核酸检测需要采取2+12管控措施。

傍晚五点,防疫相关工作人员进入小区,街道物业逐一通知住户回小区进行核酸检测。晚上八点左右,小区居民开始有序地进行首次核酸检测,这期间为确保住户返回小区,交警全力疏导交通,对主要路口进行管控。现场工作人员则是加紧装卸防疫物资,除了水和食物,还调运来了折叠帐篷。

一接到消息,李季拿起电话给父亲去了电话:“爸,小区封了,有密接,我和妈可能得在上海过年了。”

电话那头,父亲默默顿了几秒种后说:“你们娘俩先安心配合防疫,过年的事我们等等再商量。”

接下来的14天,李季和母亲在严格的防疫闭环管理中度过:

居委会建起“抗疫群”,阅读管控期间注意事项告知书,紧接着是每日两次体温自测的问卷二维码。

“2+12”,李季和母亲的互相陪伴倒也不难熬,可是将近的年关却让母女二人心中忐忑:一家三口分隔两地,老家还有年迈的老人需要照顾,这该如何是好?

等待,焦急而漫长。

1月26日凌晨7:00,中环一号历时14天疫情封闭管理终于解封了。李季和母亲第一时间做完核酸检测后就买了回家的高铁票,回家!

春节期间,李季向人民网上海频道分享了“2+12”期间的点点滴滴:封控期间,隔壁楼污水总管断裂堵塞,小区物业组成抢险队立即进行开挖排堵,恢复排水系统;每天都有专人负责上门收垃圾、送快递。

“封控结束后核酸检测阴性,没有任何多余的政策,丝毫不拖泥带水,我们第一时间就清楚这个年可以回家过了,上海的政策非常清晰透明。”李季说道。

事实上,无论是在小区封控期间,还是春节假期,上海居民群众的身后,总有一群人正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在上海市宝山区大场镇,大年初一的清晨环卫工人依旧准时上线 保障路面整洁。大场镇第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十三组闭环管理工作小组成员们还在坚守一线岗位。

大场镇闭环管理工作小组的工作人员春节坚守一线。大场镇供图

他们在寒风中保障市民的生活,守护者疫情的每一道防线。

2月4日,春节假日前四天上海文旅行业数据出炉:上海文旅行业推出集“在地感”“共情感”“沉浸感”于一体的新春文旅活动近500项,据上海旅游大数据监测,假日前四天本市共接待游客598.7万人次。

无论是来沪过年,亦或是隔离封控结束后的归心似箭。这种万家灯火间的“无形”防疫,上海用闭环中的每一个细节,烘托了虎年的年味。

(责编:马作鹏、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