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大事件发布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1月18日电(记者桑彤)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正式发布,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引领带动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更好服务全国大局和带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引领区意见》支持浦东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迈向更高能级提供了重大机遇。
日前,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2021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大事件”,这也是连续第十年发布这一重要事项。
1.《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为“十四五”期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明确了发展方向和任务措施
7月28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显著提升,服务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增强,为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规划》还提出打造 “两中心”——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两枢纽”——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和人民币跨境使用枢纽、“两高地”——国际金融人才高地和金融营商环境高地六个具体目标。
2.债券通“南向通”启航,推动债市双向开放
9月24日,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南向合作(简称“南向通”)正式上线,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双向互联互通全面落地。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统一部署,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同日上线“南向通”交易业务。“南向通”为内地机构投资者“走出去”配置债券提供便捷通道,实现更多元化、国际化的资产配置,对于提升我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水平和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上海金融开放枢纽门户地位更加凸显,国际交流联通持续扩大。
3.上海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启动,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步入“快车道”
12月4日,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上海)正式启动。这是继数字人民币、金融科技创新监管等试点后,又一项在沪落地的重要金融科技试点。2021年,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沪设立上海金融科技公司,上海国际金融科技创新中心成立,上海龙阳路“金融·科技”产业承载区启动建设,“第三届上海金融科技国际论坛暨首届长三角金融科技大会”“第二届1024国际智能投研开发者大会”召开,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2.0、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信息平台等上线……上海把握住行业发展趋势,加快推进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步伐。
4.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在沪落地,助力金融与产业资本循环畅通
12月,证监会正式批复同意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开展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成为全国第二家试点开展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的区域股权市场。该项试点的落地有助于拓宽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退出渠道,形成行业“募、投、管、退”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畅通资本循环,吸引更多风险资本参与,大幅提升创业投资环境,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5.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10月8日,《上海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 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施意见》发布,该文件是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省级政府出台的第一个绿色金融文件。《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上海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交易、定价、创新中心,基本确立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地位融枢纽地位。2021年以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沪启动上线交易,首批碳中和债等绿色产品成功落地,中债中国碳排放配额系列价格指数发布,中国-阿联酋碳金融智库成立……上海金融业积极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承诺。
6.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加快集聚,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
2021年以来,众多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加快在沪布局:全国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贝莱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第三家新设外资控股券商——星展证券(中国)有限公司、第二家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贝莱德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业;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证券公司;高盛工银理财有限公司、施罗德交银理财有限公司、富达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路博迈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等机构获批筹建;中德安联人寿、汇丰人寿成为全国第一、第二家合资转外资独资寿险公司;广银理财获批开业。特别是5月17日,上海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19项重点任务,是我国首个由省级政府层面出台的支持银行理财、信托、证券、基金、保险、私募、期货等大资管行业发展的综合性文件。随着众多国内外资管机构来沪,上海正在努力成为资产管理领域要素集聚度高、国际化水平强、生态体系较为完备的综合性、开放型资产管理中心。
7.原油期权挂牌上市,增创国际化商品期权新品种
6月21日,原油期权挂牌上市,成为我国首批以人民币计价并向境外投资者全面开放的期权品种。原油期权的上市是对原油期货市场的有效补充,有利于提高期货市场价格发现效率,进一步提升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增强上海配置全球资源能力。自上市以来,原油期权运行总体平稳,期现联动紧密,经济功能初步发挥,市场交投活跃,境外投资者积极参与,期权定价合理,“大品种”特点初步呈现。
8.基础设施公募REITs等重要金融产品业务推出,金融市场服务能级进一步提升
首批基础设施公募REITs产品上市,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试点也在稳步推进中,上海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沪惠保”上线,首对沪港ETF互通产品上市,首单上海企业自贸区离岸债券发行。“大宗商品清算通”业务推出,人民币对印尼卢比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启动,保险机构参与国债期货业务落地,供应链票据平台、中国黄金市场交易报告库二期系统等上线。2021年,上海金融市场推出更多面向国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金融产品和业务,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级。
9.科创板“硬科技”成色凸显,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
截至2021年底,科创板共有377家公司上市,IPO融资近5000亿元,股票总市值近5.6万亿元。发展至今,作为科技创新型企业聚集地,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三大先导产业上市家数分别为42家、82家、74家。1月27日,首只在境外市场挂牌上市的科创板ETF——金瑞上证科创50ETF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2月19日,科创板股票首次走向全球指数,11只科创板股票纳入富时罗素全球股票指数,此后又有9只科创板股票纳入MSCI指数。8月16日,上证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指数发布,科创板市场指数体系进一步丰富。
10.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再保险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10月26日,银保监会和上海市政府在第三届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上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对上海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进行了整体部署,明确了实施路径。当日,上海保险交易所数字化再保险登记清结算平台向全球发布,填补了全球再保险基础设施空白,锻造全球再保险行业数字新基建,探索打造国际再保险中心中国路径。此外,中国亚太再保险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为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